住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研究
2018-09-25王静
王静
[摘要]目的研究住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行气管切开的住院重症患者200例,对不同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培养和鉴定下呼吸道分泌物。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率高达55.50:呼吸科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神经外科和其他科室感染率,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结论住院重症患者将气管切开后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非常大。
[关键词]住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情况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41.02
住院重症患者本身存在较多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较多的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多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便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现阶段,随着光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和有创性检查、治疗的日益增多,致使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不断攀升,从而极大的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提高了病死率,为有效的对住院重症患者感染情况的有效控制与预防,现选取20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具体情况探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住院重症患者200例,男132例、女68例,均进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为(48.77±5.65)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0.42±4.14)个月;86例患者入住IcU病房的时间超过15天,114例不足15天;125例患者吸入雾气,75例没有;136例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在14天以内,64例超过14天;手术时机:早期有42例、主动:102例、被动:56例。
纳入标准:预期生存期超过8个月;病情相对稳定,各种实践项目均能够完成;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前,没有服用任何相关的抗菌或抗炎药物,不存在呼吸道感染;患者语言功能正常,可以正常交流,不伴有精神疾病。
1.2感染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国的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第一,气管切开48小时后进行胸部x线片发现肺部阴影逐渐增大;第二,发热;呼吸道分泌物较之前相比明显增加,出现脓性痰;第四,支气管分泌物经培养,结果为阳性,代表病原菌出现;第五,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上;第六,肺部出现湿性啰音或实变特征明显。
1.3方法
于气管切开前采集患者颈部皮肤标本,切开后第l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分别采集口腔、切口处、咽部分泌物、下呼吸道痰液,病房空气、物表、吸引器引流管、呼吸机管道接口处、呼吸机湿化瓶、气管切开套管内及护理人员手部标本。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进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
1.4评价指标
对不同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将全部患者的分泌物采集起来进行科学的培养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分布进行统计。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疾患者的感染分布
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率为55.50%(111/200),其中神经外科感染率为33.33%(37/111),呼吸科感染率为42.34%(47/111),其他科室感染率为24.32%(2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2.2病原菌分布
在111例感染的送檢标本中,将检出病原菌163株,其中54.60%(89/163)为革兰阴性菌、36.81%(60/163)为革兰阳性菌、8.59%(14/163)为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是一项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重要的手术操作。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均肯定了气管切开对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和协助呼吸的效果。然而,气管切开后,患者部分或者全部呼吸道、气道会在外部环境暴露,再加上重症监护室存在较多的病原菌,致使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相应的便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同时病原菌在繁殖增生致使患者迁延不愈,延缓痊愈的时间,致使生命质量严重降低。在本次研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为55.50%,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呼吸科、其次是神经外科,其他科室感染率最低;在111例送检标本中共出163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其次才是革兰阳性菌和真菌。
综上所述,住院重症患者将切开气管后极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不利于患者治疗与痊愈,为此在治疗或恢复期间,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灭菌活动。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