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8-09-25董泉凤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董泉凤

摘 要:“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因此,在孩子们小的时候,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将会对孩子们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是能够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54-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个学科特性决定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以广阔的生活为背景,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活力,才有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贴近生活,选择教学素材

品德与社会教材本来就是以生活为基础,只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设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自己的生活,教材中的故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同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教学问题的时候,也要与学生的生活贴合。只有来源于学生认知经验的、熟悉的、鲜活的生活才能够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大家朗读《雅各布》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刚刚从外国来到中国的雅各布,面对陌生的环境,你最渴望什么呢?还有如果你是赵小刚,你会欺负其他同学吗?”教师这些带有情境色彩的问题能够把教材中的故事和学生们自身结合起来,学生们感同身受,那么对小伙伴之间应该怎样相处的认识就会深刻。接下来,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邻居小伙伴,讲述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

小學生由于它思维特点的原因,只有生活化的教学,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这节课无论是前面的故事教学,还是后面边的讲述活动,始终把学生自己的生活作为中心,所以学生也能始终保持课堂参与的热情。

二、关注社会,开放学生思维

告诉学生生活可不是只有眼前的同学、朋友、上学、放学,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孩子们年龄小,引导他们开眼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着这一本教材、这一间教室,而是要把思维延展开去,由时间落后性的教材到时时的现实社会生活,由四面合围的教室到自由广阔的课外,把学生的眼光放远,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放大,只有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心胸开阔、眼界远大的现代化社会人才。

在《我们的合作》一课的教学中,上课开始,教师:“‘合作大家肯定都知道了,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合作的,那么现在哪个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合作,讲一讲你和家人、朋友合作的故事。”这是一个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的课堂导入,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讲述起来就会有话可说,课堂气氛就能够积极活跃。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合作可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个人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也要合作,国家才能发展快,人民生活才幸福。”接下来,教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带一路”,告诉大家“一带一路”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

“一带一路”这个名词,由于认知的原因,它的内涵学生们并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个名词却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节课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把“一带一路”巧妙地介绍给学生,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深化了学生对于合作的理解。

三、强化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实践性是《品德与社会》教学又一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其实还是由课程的生活性特征决定的。生活不可能只有“知”没有“行”,只有懂得没有实践不能谓之为生活。“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这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核心内容。那么我们教育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的《品德与社会》不妨借鉴吸收一下。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只有“教学生生活”,而少了“让学生自己去生活”的环节。

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的教学中,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里、在学校参与一项劳动,然后写一篇劳动日记,上课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上课,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各种劳动的画面,让学生熟悉劳动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然后,学生们交流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交流各自的劳动感受。最后,教师还要布置任务,依据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要尝试参与新的劳动任务,记下自己的劳动感受。

“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去领悟,在领悟的过程中学会更好的适应生活。这节课的内容“劳动感受”很明显,如果没有劳动实践,哪里来的感受,感受是出自实践的。所以说,在《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知行合一”是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品德与社会》来源于生活,也必须让它回到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才是《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初衷。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搭建各种生活化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平台之下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时君.根植于生活,回归本真 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探讨[J].教育艺术,2016(09).

[2]储启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09(0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模式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