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茶饼往事
2018-09-25刘丽芬
刘丽芬
水仙茶饼,在记忆中,是温暖的画面。在今时,夏日午后,突然而至的雨,那些远去的,渐疏的影子,随着水仙茶饼,慢慢清晰起来。
记得小時候,清明前后,便可以看到母亲与祖母,挎着茶篓在后山的茶园里忙采茶,我们小辈的便跟在背后,摘花弄草。茶叶嫩黄,采下来的茶叶一定得用篓装不能压实,一篓篓满了倒到箩筐里再由父亲挑回家。
清明时节,天气时雨时晴,下雨时不能采茶,怕影响茶香,天晴时,大家就开始忙碌了。采回来的茶叶就由曾祖母“晒青”,晒青的时候,阳光最好是最充足的时候但不宜太热。曾祖母打开竹匾,轻轻把茶叶倒进去,铺开,放在阳光下,使其水份被吸收,这时是要专人看着的。感觉茶叶大部分轻微软时,再拿到屋里阴凉的地方,这是“晾青”,放在阴屋里让叶子再活起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再“摇青”直到叶子再次全陪舒展开,然后,再放在阳光下,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三四遍后,叶子最上层的水份被阳光吸干,有了完全的软意但颜色依然是要嫩绿,“摇青”是进一步促进茶叶走水和发酵,一直摇到茶叶“红边绿肚”,散发出浓浓的花果香为止。掌握轻摇薄摊多晾原则,随摇次增加作用力加重,且有明显的跳跃程度,才能摇出高香味浓的品质。
等到茶叶没有热感完全冷却下来时,便是曾祖父的事,到曾祖父忙时一般都要到晚上。这时候便是“杀青”,大家在他要做茶的时候把灶头和厨房擦洗干净,再从屋里拿来专做茶叶的锅,那时,灶头是不能有一点油味的,否则会影响茶叶的味感。所以,全家在这个时候是倾力洗净。曾祖父从来不让人乱说话,大家一声不哼地各忙各的,那时的我们也安安静静地不乱说话了。在煤油灯下,曾祖父和祖父便开始炒茶叶,起火,等锅底热得起红晕祖父便倒入茶叶,曾祖父便不停地用手炒动,这是一个硬功夫,随便的人是无法做到的,因为曾祖父曾学过武功,体力上对他来说会轻松些,炒动的时间与火候这便是经验了,锅多热,茶多少,翻几次,都有讲究。这时一般都是曾祖父和祖父、父亲三个人完成。炒到绿色有些变黄时,再从锅里拿起来,冷却了之后再炒,这样要重复四遍左右,直至有茶香时再起锅。这时候动作要很快,茶叶不能停留在锅底,所以要边炒边起锅不能有一点点的焦味。
接下来便是“揉”了,男人们洗净脚(那时都用脚揉搓是很多老人的土做法)趁热用劲揉搓。揉捻方法是“趁热、重压、短时”,以揉出茶汁,揉成条索为适度。
曾祖父炒茶的同时,女人们在外面就准备白纸了,把白纸割四方比巴掌大些,等曾祖父把茶炒好放在桌上时就要趁热用木模具压筑茶叶成型,白纸抱成四四方定型,盖上有着自家特色的红印子,一如标签每家各有特色,大都用朱砂印多些。一包包如四方的小月饼,放的时候不能和其它任何东西放在一起,包的过程要压实便可,这是最简单的过程了,“茶饼”就完成了一大半,包好茶接下来便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就是最后一道工序:“烘烤”。
烤茶用的一定要竹炭因为它烧起来无烟,而木炭的烟较大烤出来的茶叶会有火烟的味道,这样便是失败的了。所以,我们家大都用竹炭,烤时,火不能很旺怕烧焦了,又不能太小,这便是长期经验才能把握得烤茶的火候。烤茶时要放在一间干净空间的房里,最好不能有太刺鼻味道的房间,由曾祖母和祖母两个人完成。烤茶用的也是竹编的篓,两头空,中间一个匾高些下面有个空间可放竹炭盆子。初烘、复烘、足干步骤。烘焙过程宜不时翻动,翻动时,动作要轻不能有异物掉到炭盆里引起烟,加炭时,待到炭全部烧红无烟时,才可烤茶,这样一直到茶香完全出来,拿在手上脆脆硬硬的时候,曾祖父便会先拿一包泡泡,直至他说可以了,茶饼就做好了。
然后,母亲拿来洗干净的塑料袋,保管也是很重要的,茶叶最忌异味,因了它的吸附性。做得再好的茶叶如果保管不好,就等于前面的功夫都是白费心的了,所以放茶叶时,不能和其它东西放在一起。这样,水仙茶饼就完全做好了。
水仙茶饼外形呈方形,内质香气花香显著,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橙黄,叶底黄亮,红边鲜明,属乌龙茶紧压茶。我们都喜欢喝水仙茶,因为它是用实火炒过再烤过,不伤胃。
曾祖父喜欢用泉水泡茶,泡茶的水不能滚太长时间,最好是两次便要拿起来,最宜用小壶刚好两泡茶水,用的茶具最好是紫砂。第一泡续水时间不能长,停几秒就要倒了,可以用来洗烫茶杯。第二泡续水的时间长些,喝水仙最好喝的是第三泡,续水的时间可以再长些。入喉微苦而后甘,第四泡是清醇。
水仙茶耐泡,一包茶饼可以泡很长时间。记得那时每天,曾祖母和祖母总会在清早时分,拿两三包水仙茶,放在大大的陶壶里,冲上开水,任茶叶在其中慢慢升展,待到茶凉放于大门左边的桌上,再放上一个碗和清水,可以让过路的,做农活的,口渴了,时时可以进来喝一杯。我们小孩子,夏天里,更喜欢的便是这一大壶茶水,放学回家,咕噜咕噜欢快畅饮然后,啊一声,凉意从心口直到脸上。这便是我们喜欢的水仙茶里的:“冷水泡茶”。
这便是我家中的水仙茶饼,便加了层温暖的味道,令人时时想起那些细微的,不被人提起,但亦不被忘却的温馨。这清醇爽口回甘无穷的味道,水仙茶饼,承载着,不仅是叶片的清香,更是,一代代的温暖传承与记忆。茶饼往事,这样的味道,这样的滋味,无须刻意记起,因为已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