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2018-09-25廖薇薇陈日玉张和妹罗丽芳吴小丽
廖薇薇,陈日玉,张和妹,黄 燕,罗丽芳,吴小丽
(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口 570311)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60%,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征,从而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尽管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高致残率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现代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可造成脑组织的破坏,导致患者精神异常、自我照顾能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吞咽功能异常等诸多问题,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3-4]。当前我国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偏低,而多数疾病都没有明确的或惟一的病因,采用单一专科治疗与护理难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为此护理模式亟待改进和探索[5-6]。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以人体全身状况为根本,并根据环境、心理等进行修整、调整,从而改善患者预后[7-8]。同时其不仅需要将与生命相关各领域最先进的医学发现加以整合,而且要求将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9-10]。本文探讨了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8月至2016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纳入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并经CT、MRI 等影像学确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13 分;首次发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史、痴呆病史或聋哑人;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GCS评分、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静脉给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源激活剂(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治疗,剂量0.9 mg/kg,将总剂量的10%团注,持续1 min,其余剂量进行连续静脉滴注,60 min滴完;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细胞、脱水等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由神经内科护士向患者讲解日常饮食、服药、康复锻炼食等的注意事项,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整合医学诊疗护理,小组团队成员包括科室主任1名,专科护士1~2名,康复师1~2名,神经内科医师1~2名,心理咨询师1~2名。科室主任、神经内科医师监督各项计划的正确执行,护士、康复师负责收集研究期间所有数据资料并进行护理操作,心理咨询师负责每天下午和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健康指导。(2)全面收集与患者有关的资料,如体质量指数、病情、年龄、性别、诊断、主要护理问题等,按照综合性、适用性、科学性、共享性的原则,制订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疗模型与流程,科室主任与护理人员一起分析、研究,每周积极优化护理方案,让所有的治疗、护理严格按照路径设定的时间、内容进行。(3)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前1周告知患者讲课的内容和时间,参加患者人数限制在10~15人,1次/周,每次课程时间为30~45 min,授课内容包括急性脑梗死的类型和发病原因、情绪控制、饮食搭配、运动干预、肢体功能训练方法等;采用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讲授,可由小组成员提出问题,然后由患者进行讨论、回答问题,以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两组护理观察时间均为90 d。
1.3观察指标 有效率:在治疗后28 d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预后分为4个级别。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神经和认知功能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28 d的神经和认知功能状况,主要进行GCS、NIHSS 和Barthel测评。安全性:记录两组治疗后90 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情况。护理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由本院自拟调查量表进行调查,量表信效度在0.90以上,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3个级别,(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治疗后28 d,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χ2=3.05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2.2两组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评分 治疗后28 d,观察组患者的GCS、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评分分)
2.3两组患者安全性 治疗后90 d,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6.439、3.696,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安全性[n(%)]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治疗后90 d,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39,P<0.05),见表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多数急性脑梗死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早期再通闭塞的血管能有效避免脑组织坏死[11]。由于当前诊治技术的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急性脑梗死可使患者日常生活多受限制,从而对患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12]。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只重视单科治疗让患者获得的生存质量可能很差、生存时间可能很短,为此需要加强护理转变[13]。
当前护理方案已不能满足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要求,也使得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不好[14]。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能为患者提供整体、综合、个性化、一站式的疾病诊疗服务,使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实现诊断、治疗和康复医疗服务全过程[15]。其能使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按照一套完整全面的医疗护理计划进行,进一步提高了治疗与护理的畅通性[1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也表明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能提高近期有效率。
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身体各部分、多器官的变化,而对于这些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变化,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诊治才能从诊疗中真正解决现在和未来所面临的问题[17]。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是当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计划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其确立了救治过程中的医护人员主要处置主干部分、辅助诊断治疗的适应性配合和保障部分的一体化分工协作关系,有利于不断增进护理质量[18-19]。本研究显示,治疗后28 d观察组患者的GCS、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在于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构成了一种多专业协同的医疗服务计划,可以帮助和引导医护人员实施规范的诊疗监测和陪同过程,使得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有利于保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流程的有效控制,从而有利于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0-21]。
急性脑梗死在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有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为此需要强调护理的连续性[22]。在常规护理中,存在确诊时间过长、缺乏突发状况处置预案、部门协调差等缺陷[2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90 d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在于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强调整体护理,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全面、方便的一站式诊疗平台,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分期诊疗带来的风险[24]。
总之,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康复,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