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型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实践
——以上海市奉贤区“态生活”农业生态园为例

2018-09-23肖昕迪甘振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奉贤区生态园景观

肖昕迪,甘振涛

引言:在当今全球化潮流的影响之下,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城市中央拔地而起,人们享受着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所带来的便利.但是,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显现——城市设计趋于同质,地域文化丧失认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则更是如此,绿色开放空间的缺失使城市居民暴露在钢筋混凝土的囚笼之下,人性的本然受到了压抑,每一个个体都无法获得自然的尊重.幸而,奉贤区作为上海的一个直辖区还保留着上海市为数不多的“自然之绿”,工业文化的欠发达导致其自然资源更为完整,更为丰富,这种自然资源虽然在目前无法和其他经济实体所能带来的繁荣相提并论,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这种自然资源才是我们可续发展的根本.

1 概况及现状分析

1.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奉贤区西部,上海绕城高速G1501南侧,四周水系纵横,属于湿地性质的项目.项目西面毗邻欢娱寺,其北接潘柴路,南至新林路,东接叶良公路,红线宽度40米,为该区域的南北向交通干道,市域金山铁路亭林站距项目所在地约4公里.

项目用地总面积5.03公顷,地势较为平坦,多处小片水域,基地内部有一约1.1公顷的天然水体,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景观性可造性较强,如图1.1.

经过对该地块的实地调研,进行现状分析如下:

图1 .1

(1)项目地块内的自然湖,自然生态条件极其优越,有一定的硬质设施,如驳岸、沿湖碎石铺道.但是设施较破旧,湿地内杂草丛生,水体几乎没有人工疏导,驳岸多处几近坍塌.如何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基础和沿湖景观并在加以改进,又不对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是本案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项目周边均为一片农用地,周边居民较少,相应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全.

(3)地势较为平坦,但地块内有一约1.5公顷自然湖,对于道路、建筑单体布置和管线综合等问题需要在竖向设计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1.2 项目基地SWOT分析

SWOT 分析即 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统称,通过对上海市奉贤区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讨论该区域发展生态湿地旅游的可行性.

1.2.1 优势

(1)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基地位于上海市西南位置,南接杭州湾,北靠黄浦江.由于距离上海市行政和商业中心较远,该区域主要经济模式为高新农业、水产养殖业和加工业,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背景让奉贤区保留了上海市为数不多的自然绿化空间以及湿地开放空间,而且这种自然资源的完整性将会为奉贤区带来不同的发展优势,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会不断升华.

(2)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基地位于庄行镇市郊近区,距离城市主要商业和经济组团车程短,而且由于奉城区路网密度较大,周边居民和市区市民出行都非常方便.

1.2.2 劣势

(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奉贤区作为南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与市区相比,各项城市基础设施都处在建设阶段,为生态旅游服务的生态基础设施尚未完全配套,这将成为奉贤区发展农业生态园的限制因素.

(2)绿色开放空间破碎化.目前,湿地的生态作用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想要优化生态结构扩大生态效应则必须增加湿地或其他绿色空间的连通度,即连接各种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但是由于奉贤区建设起步较晚,绿色开放空间仍处于城市发展前期的破碎化阶段,这大大降低了湿地的生态作用,限制了湿地生态的发展.

1.2.3 机遇

(1)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上海作为华东地区最大城市,人均收入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经济上的高度发达使上海市民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追求娱乐生活,然而上海市由于城市化的高度发达使自然开放空间成为居民的奢侈品,因此发展湿地型农业生态园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

(2)有利的国家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各级政府不断推动生态建设的脚步[1].奉贤区因为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能够成为生态建设的示范点,这同时也为奉贤区发展湿地型农业生态园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2.4 威胁

(1)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湿地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巨大的生态调节作用,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有着经济带动作用.但是如果在开发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益而忽视对于湿地的保护,没有合理的划分实验区和核心区,导致湿地的生态退化,将会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2)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开展农业生态观光,是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根据场地自然和人文特征予与合理的规划设计,建成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与一体的复合式农业经济实体[2],这就代表了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生产在对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容易使观光与生产活动产生矛盾,影响生态观光的发展.

2 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农业生态园是在当今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处于一个较高的的水平,用以过渡城市灰色地带和乡村自然地带的“模糊空间”,它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肌理,塑造可供城市居民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环境景观[3].

2.1 因地制宜,地域特色

《园冶》中曾经提到“高方宜就亭台,低处可开池沼”,意思就是地势较高的地方可以顺应地形设置亭台,以做点景,而地市较低的地方可以挖掘引水以建成水池.也就是强调了要尊重场地现有环境,做到因地制宜.该生态园区四周皆是农业、水产养殖业用地,视觉环境效果较差,但生态效应良好,故规划设计时四周采用密集的边界种植,不但能阻挡周围视线形成内向型的小环境而且可以与周围绿色环境形成绿道网络,发挥积极的生态效应.园区内部拥有一个约1.1公顷的天然水体,水质良好,驳岸形状优美自然,改造修缮后可以作为该生态园区主景.在方案设计时,将该水体作为内聚型景观吸引要素,其他景观元素如水轩,亭台围绕水面依次展开,形成江南地区独有的“小桥流水”景色,增加了场地的地域性文化要素,让游览者可以直接与场地进行对话,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2.2 生态优先,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园的建立应以生态为出发点,统筹其他诸如游憩、视觉景观等要素,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综合考虑.本项目进行设计时遵循生态原则,即在一定尺度上研究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动态及过程,并统筹各要素的关系进行整个生态园的规划[4].从奉贤区绿地规划系统出发,结合城市绿色廊道,将园区种植设计与绿道走向相适应,以构筑城市新型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绿地的生态效应.2014年,国家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强调了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弹性.故规划设计时将园区内的天然水体看作以景观为载体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挥天然水体所具有的蓄积地表水,滞渗地表径流的作用,使整个生态园成为一个绿色泡状海绵,下雨时蓄水,需要时释水,做到雨水零排放、高利用,减轻城市管道压力.

2.3 农游结合,相得益彰

农业生态园的特点是农业生产与游憩旅游产业相结合,彼此相互联系[5].“态生活”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时充分运用原有场地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扩大和增加休闲观光农业游憩项目,如种植观赏区、采摘体验区等,不但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把农业生产的过程带给更多的城市居民,让他们真正地领略到农业生态的魅力.

3 设计依据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2]112 号,2011年修订);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

4 规划原则与目标

4.1 规划原则

4.1.1 生态性原则

农业生态园顾名思义应当以生态为先行理念,在尊重当地自然以及人文环境的情况下,对生态背景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到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托的耦合关系[5].生态型设计应该遵循让自然做功的原则,本着对自然影响最小的设计理念,使生态园区的生态环境与景观视觉要素和游客游憩行为取得共性的平衡,在创造园区内部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为游客带来舒适的游憩体验.

4.1.2 经济性原则

农业生态园虽然具有游憩产业的性质,但仍然是以农业经营生产为依托的经济活动[6].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就是要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发挥各要素之间的最大优势,把旅游观光业的高附加值熟悉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园区内的农产品采摘园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将农业生产过程与游客体验过程融合在一起,让游客自己亲身感受农业的生产,无形中将农业提高到旅游观光业的领域中来[6-7].

4.1.3 地域性原则

旅游业的发展来自于人们对于精神和时空上的异化的追求,如果游憩目的地丧失特色性原则,那么无疑,其旅游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生态园规划设计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态生活”农业生态园以上海“菜篮子”为品牌特色,植物种植选择本土的乡土树种,如枫杨、玉兰、水杉等,种植大棚里再搭配上上海市民所经常食用的新鲜果蔬,力图打造上海人熟悉的“菜篮子”品牌工程.

4.2 规划目标

在快速城市化的洪流之下,越来越多的绿色开放空间沦为建筑和机器的牺牲品,城市居民只能生活在这种高强度的“灰色空间形态”之下.“态生活”农业生态园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定位于上海市及周边居民的游憩游览自然环境的需要,致力于打造属于上海市民的“绿色活力空间”,为上海市民提供一个“可游、可赏、可看”的城市新型绿地,为城市生活重新注入新的动力.

5 总体布局

5.1 “景观轴+农业带”

全园设计立意为一轴两带式布局,分别为一条景观轴线和两条农业观光带,以契合农业生态园的主题——农业观光和游憩体验.

5.1.1 景观轴

图5 .1

从入口广场开始的景观轴线贯通全园,使园区结构更加稳定和谐,并且能够引导游人通过入口景观区进入园内,通过轴线的指引以及园内外空间开合的对比,能给游人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条规划的主轴线空间上强调无序中的有序,营造明暗、收放的空间变化,景观轴的形态安排遵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起承转合”的设计手法,分别对应着园内的入口景观区、滨水广场、水中景观岛和麦田餐厅,各景观节点之间由不同的交通系统连接,在满足游人通行功能的同时给予游人心理上的暗示,指引他们前往下一区域.比如入口广场和滨水广场的连接使用了景观道(parkway),行列种植的大型乔木不但提供了遮阴效果也烘托了入口景观的宏伟,同时也指引了道路前进的方向.轴线末端的麦田餐厅是轴线的最高潮区域,静态的麦田景观和餐饮区域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游客安心于这一片自然风光,沉醉于这一片“城市山林”.

5.1.2 农业带

农业带是自然向人们显露生态过程的地方,人们来到生态园是要体验大自然、重回大自然怀抱,而农业带的设置正是来自于这一出发点.不同于传统“农家乐”品质低下,粗制滥造的农业生产过程,生态园的农业带安排基于游憩学“3s+3l”理论,即Small(小型)、Slow(慢节奏)、Sustainable(可持续发展)和Low Cost(低耗费)、Long Term(长远期)、Logic Development(理性化开发),合理安排农业体验项目[8].两条农业带的布置顺应轴线展开,于轴线之间形成相互交错的形态特征,彼此之间有机组合在一起.让人们在轴线上领略自然景观之美时能够看到农业带上动人的农业生产过程,让游人分别通过视觉、触觉、嗅觉来感受农业生产的纯朴质感.

5.2 “天人合一”的哲学导向

在我国早期的农业经营生产活动中,先民们早就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用于指导实践活动.故该生态园全园规划布局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引导,营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农业,全园布局秉着“师法自然”的设计准则,园路采取自由式园路,配合乡土植物的种植,创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出现在中国文化思维确立之初,所以该哲学思想早已深深的烙印于传统的东方文化中,该思想指引着园林建设顺着自然的方向前进,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再现自然的属性[9].该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之处就本着再现自然的设计宗旨,为城市居民打造一方“城市山林”.从该园的叠山理水确定园林骨架起,生态园的规划无不体现着自然式的设计——自然式园路,理水格局,山形(天然坡地)布置等等都彰显了中国传统园林中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一面.

5.2.1 功能分区

图5 .2

全园共分为六大功能分区,分别为入口景观区、种植观赏区、休闲广场区、水景观赏区、麦田餐厅区以及静态观赏区各个功能区之间采用不同道路连接,满足不同人群的功能需求[10].

5.2.2 交通流线

园路组织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采取顺应自然的园路形式——自然式曲线,将园内空间进行有机划分,在无序的空间中体现了有序的“旷奥”体验[11],再搭配乡土植物的种植使全园呈现出中间疏四周密的空间对比.

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见表1.

表1

猜你喜欢

奉贤区生态园景观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景观别墅
当周生态园
“悦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提升少先队员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我喜欢的一句话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