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9-22郑岩
郑岩
摘 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德育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因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德育始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但现实生活中,中学德育地位尴尬,滞后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家庭、社会相脱节。针对中学德育中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研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德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9
作者简介:郑 岩(198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中学德育的现状和问题
1.中学德育表面地位重要,实则地位尴尬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但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培养更多的高分“人才”,德育课完全让路于文化课。学校对德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德育的轻视。很多中学生在上德育课时漫不经心,对于这样的“小科课”,有些学生会小憩一会儿,为下节“主科课”养精蓄锐;有些“更努力”的学生直接在课上做“主科”作业。这种听“小科课”的形式被很多学校的学生“相沿成习”流传下来。素质教育的本质还是应试教育。
2.学校德育,滞后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中学德育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或道德与法治课来实施的,其主要向学生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德育偏于“政治化”,内容过于理论化、原则化,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同时教师德育的手段单一,大多采取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侧重于向学生讲一些大道理,如尊重他人、珍视友谊、伟大的革命精神等,即使其中也有讨论形式,但论题老套,很难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共鸣。这样枯燥、单一的灌输式的德育教学滞后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学生的实效性堪忧。
3.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相脱节
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对于学生的培养,家庭教育占据关键的位置,而社会更是德育现实版的教科书。抚养子女,不仅指对未成年人的生活上、物質上的养育,更要对子女完成教养的任务。而“教养”的“教”,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是教养得好,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导致家庭中出现了聪明但却霸道的“公主”、熟诵古诗但却唯我独尊的“小皇帝”。科技不断发展,网络走进了家家户户。网络在开阔我们眼界、丰富我们的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信息。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一些反道德的信息极易迷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形成的青少年。
二、解决中学德育的问题的对策
中学德育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祖国未来的民族素质。因此,改变这种德育的现状极为重要。
1.营造良好的中学德育氛围
学校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中学德育氛围。学校领导阶层要重视德育,树立学校的德育形象,引领全校教师如抓智育一样,真真实实地做,不搞形式化,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而一个国家的建设不仅要依靠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需要意识形态、价值观这样的软实力。所以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从自身转变教育观念,既要注重学生智育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
2.充实德育内容和手段
传统德育的内容偏于“政治化”,脱离现实,教育手段单一,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实德育内容,首先要努力把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分析学生的个体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手段要放弃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增加实践课,如参观博物馆,参加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加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手段,结合当今的热点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修正。只有实现德育手段多样化,德育教学才能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显现。
3.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合作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合作中进行的。德育更需要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合作。很多家长片面追求智育、忽视德育。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学校可以适时开办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建立家访制度,加强家校联系等。这一系列措施,能帮助家长转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力地配合学校教育。学校还应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以便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培养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范 晓.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55-57.
[2]韦美英.中学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4(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