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艰难 愈向前
——山东能源集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稳步推进
2018-09-22徐天宝通讯员李志勇国明
□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李志勇 国明
4月10日,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的中先社区,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这个拥有3028户、6700人的大社区,自家属区内供水、供电、供热(气)、物业管理完成分离移交后,小区内灯明路畅、整洁有序,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和转变。这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成效的真实写照。
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指将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气)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管理。据了解,山东能源集团权属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涉及泰安、莱芜、枣庄、淄博、临沂、烟台、济南、济宁、鄂尔多斯等9个地市,共计277个生活区。截至记者发稿时,山东能源集团已完成实质性分离移交总户数的76.7%以上。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既是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职工家属区社区环境、提升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民生工程。为此,能源集团坚持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等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移交工作,以向上级决策部署看齐的态度对待移交工作,用承责担当的作为推进移交工作。”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位民对记者说。
超前谋划 勇毅前行
山东能源集团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共涉及所属新矿集团、枣矿集团、淄矿集团、肥矿集团、临矿集团、龙矿集团和山能重装集团7家企业的供水211754户、供电211617户、供热209484户、物业管理210879户,涉及应分离移交机构337个,账面资产总额6.4亿元,账面资产净值2.3亿元,从业人员8796人。此外,权属企业有市政设施269个,社区管理机构66个,专职消防队1个,企业办教育机构39个,企业办医疗机构51个;企业管理的退休人员141511人,前期已实行社会化管理24168人;厂办大集体企业50户,职工15344人。按照国家要求,这些都要逐步逐项地分离移交给地方政府或政府指定的专业企业(机构)。
“山东能源集团的‘三供一业’应分离移交总户数约占省属企业任务总量的60%,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体量大、占比多、范围广,是省属企业分离移交任务最重的单位。”山东能源集团总经理张寿利说。
山东能源集团召开“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动员会议现场
长期以来,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一直是个焦点难题。山东能源集团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部署,超前谋划、及早部署,前期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走过了一段异常艰辛的探索之路。
早在2015年2月,山东能源集团就制定了《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专门成立了“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办公室”,配足配齐了专职工作人员,启动了解决政策性关闭破产历史遗留问题工作。
2017年3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电视会议以后,山东能源集团立即成立了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并对专门办公室人员做了调整和充实。同时,对近年来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分类整理,形成两册《文件汇编》,并分发至能源集团和权属企业相关领导、部门和专业人员,为全面实施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政策参考。
同年4月27日,集团召开了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动员会,举办了专题培训班,详细学习解读上级政策,吃透文件精神,掌握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研讨印发了《关于印发山东能源集团权属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山东能源集团中央下放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权属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向权属企业下达了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及时传达上级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关政策精神,交流、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能源集团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刊印《工作简报》27期,很好地发挥了“政策法规宣传的阵地、典型经验引路的平台、动态信息传播的窗口”作用。
为保障“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及时启动,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能源集团先后十几次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省国资委、省财政厅提报了“三供一业”详细情况,为争取“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做了大量前期基础性工作。历尽艰难周折和辛苦,2016年11月9日,省财政厅向能源集团预拨2016年中央下放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3.2027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及时到位,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如期开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为确保分离移交工作有序推进,山东能源集团还建立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督导、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督导、每年一考核”,同时根据工作进度需要,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听取汇报、部署工作。明确了能源集团和权属企业的责任分工,把分离移交工作成果纳入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间、定考核、定奖惩”。
“我们对权属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依据权属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规模、基础设施条件、地域环境等不同现状,设定了10万元、8万元、6万元三档抵押金缴纳标准,并明确了风险抵押金的列支渠道和年终效益考核等具体事项。”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常委、董事、工会主席宿洪涛介绍说,权属企业全部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全额返还所缴纳的风险抵押金,并按同等金额进行奖励;有一项指标未完成,全额扣罚风险抵押金。
为了更好地发现和解决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开展中的问题,能源集团分管领导组织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办公室专职人员,对权属企业进行了多轮专项督导,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深度座谈交流,对各权属企业职工家属区分离移交整体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向上级反映的建议,并形成了专项报告,呈报给省政府和省国资委。
山东能源集团领导到现场督导调研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山东能源集团于2017年9月27日组织召开了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推进会,重点就权属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必须坚持的原则、分离移交协议的核心内容、维修或改造标准的确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等问题做了重点强调和明确界定。
“先完成移交,再维修改造,并以维修为主改造为辅”,是国家和省政府明确要求的一项重要原则。山东能源集团牢牢把握这一要求,按照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运行可靠的原则,保证分离移交后设备设施符合基本标准、正常运行。管好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是确保分离移交顺利进行的关键。山东能源集团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专项使用、专项管理”的原则,根据移交进度、工作量大小以及有关部门验收情况,分批次合理拨付。据介绍,截至目前能源集团共向权属企业拨付到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3.2亿元,拨付比率占全部到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100%。各权属企业已向地方政府或政府指定接收企业(机构)支付25.48亿元,并随着维修改造工程的工作进度,剩余专项资金正陆续拨付给地方政府或政府指定的接收企业(机构)。
把握核心 多点突破
“明确两个责任主体,是‘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健康开展的核心环节。在责任主体上,山东能源集团始终坚持明确两个责任主体,即分离移交的责任主体为企业,接收的责任主体为地方政府。”宿洪涛说。
按照这一原则,山东能源集团在督导调研中注重打破思维定式,灵活运用政策,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与权属企业一起想办法、找思路、谋突破,创新和实践了多种符合企业现状的分离移交模式。
淄矿集团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由区政府整体直接接收、由地方镇政府组建社区居委会一揽子进行接收以及由区政府批准移交方案镇政府与专业化公司分项接收的多种分离移交模式。按照这一工作思路,19个单位、40余个家属区全面推开,使淄矿集团成为能源集团实现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等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率先突破的单位。
为了便于地方政府和接收专业企业(机构)了解情况,新矿集团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对21个单位、60个职工家属区进行覆盖式调研和资产清查核算。详细掌握每一个社区的基本状况,界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资产范围,绘制供水、供电、供热管网和地下排水管线图纸,摸清供水、供电、供暖设备、管道和线路需要维修和改造的大体状况,重新核实所有从业人员的姓名、岗位、年龄、职称和在岗情况,为分离移交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按照规定,接收责任主体必须为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指定的专业企业(机构)。针对属地没有国有接收平台、无法向非国有企业无偿划转国有资产的难题,龙矿集团研究确定了“1+4”分离移交协议签订模式,即:龙矿集团先与龙口市政府签订一个整体移交协议,由政府指定龙口市汇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隶属龙口市国资局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接收平台,负责接收龙矿集团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热、物业管理的设备设施和相关资产;再与龙口市汇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接收单位共同签订供水、供电、供热、物业管理4个三方分项移交协议,明确各方职责定位、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确定维修改造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
针对点多面广且部分家属区与生产厂区紧密相连、整体移交难度系数较大的实际,山能重装集团则创新思路,确立了将莱芜煤机厂区土地置换、整体搬迁,并将莱芜煤机公司、通力公司“三供一业”整体打包一揽子移交等多种联动措施,先后与泰安、莱芜两市所属县(区)政府或政府指定单位签订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保证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顺利完成。
聚焦难题 精准施策
“独立工矿区和老旧小区的分离移交是制约能源集团分离移交工作健康开展的最大瓶颈。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对全面完成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既定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宿洪涛说。
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南部山区的圣世达公司是一家民爆化工企业,属于典型的独立工矿区。家属区共1013户,无公用供水、供暖管网可以使用,现供水采用自备水源井,供暖采用15吨煤粉炉,家属区建设年代久且处在山坡上,条件非常差,难以确定接收单位,移交难度非常大。为解决这一难题,淄矿集团将圣世达公司家属区整体分离移交作为工作重点,多次深入分析研究,并充分借鉴淄川片区的移交模式,通过与博山区、博山镇政府多次对接协商,深入交换意见,确定由博山区政府在企业驻地建立隶属于镇政府的社区居委会,最终实现了“三供一业”及社区管理等职能的一揽子分离移交。
山东能源集团的独立工矿区分布范围广,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多样,加之各权属企业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因素、经营状况等因素,为分离移交工作推进带来极大困难。为此,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分类指导,“一区一策、一矿一策、一地一策、一项一策”,面对现实想思路,一事一企一地想办法,使各权属企业独立工矿区分离移交工作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在枣矿集团,应分离移交“三供一业”职工家属区153个社区、63619户,其中独立工矿区占分离移交总户数的56.04%,是能源集团权属企业中“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历史遗留问题最为复杂的企业之一。针对这一困难实际,枣矿集团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管理职能、相关设备设施一揽子移交到相关属地政府,并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属地政府,由属地政府指定相关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施接收,枣矿集团作为第三方实施监督,从而加快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推进速度。
八一公司、井亭公司居民用水靠自备水井,无供暖热源,由于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差,很难找到合适的接收主体。对此,枣矿集团多次与地方政府就独立工矿区分离移交事宜进行探讨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由政府实施现状接收管理,以提升现有项目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为标准,根据社区实际进行维修改造,并实行市场化有偿服务。而对于部分有自备水井、自备热源条件的独立工矿区社区,由政府指定相关专业化公司接收,根据政策要求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对社区居民实施市场化有偿服务。此举使得这一影响枣矿集团分离移交的最大“瓶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同样针对独立工矿区和老旧社区改造移交难的问题,临矿集团则抓住临沂市城市规划改造契机,利用棚户区、旧村改造等政策,主动融入罗庄区特色小镇建设,探索出独立工矿区和老旧社区“拆迁改造、整体移交”新模式,并对临沂市范围内的“四大片区”实施拆迁改造或整体搬迁,一揽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情系群众 改善民生
“国有企业职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付出了艰辛劳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这既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的大事,也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好事,我们一定坚持不懈地把这件利国利企利民的好事做好。”宿洪涛说。
新矿集团位于泰安、莱芜两地的8家单位16台社区取暖用燃煤锅炉因环保检查被拆除,涉及矿区居民近两万户。当时,冬季供暖期已经临近,市政管网接不进来,如果不能按时供暖,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困难,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组织人员多次就社区取暖方式进行专项调研和座谈,最终与地方政府达成采用改装天然气壁挂炉的采暖方式,不仅解决了职工家属区冬季供暖问题,也一并实现了这部分住户的供热移交。
目前,山东能源集团正按照2018年全面完成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实质性分离移交,全面完成按分离移交协议约定由权属企业负责的“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同步推进企业办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机构分类处理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目标,逐步逐项地解决制约分离移交工作开展的各类难题,全力打好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
“剥离‘三供一业’等办社会职能,是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刚性之举,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前提基础,是地企融合共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撬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重大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功在当前,利在长远。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坚决完成‘三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任务。”李位民对记者强调说。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福苑社区供暖设施维修改造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