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与科技比翼齐飞,助燃蔬菜产业新势能

2018-09-22长江蔬菜杂志社杜佳晨山娜潘漩

长江蔬菜 2018年15期
关键词:芦笋蔬菜

长江蔬菜杂志社 杜佳晨 山娜 潘漩

盛夏时节,蝉鸣切切。一场酣畅淋漓的初雨令整个江朗山层林似洗、云雾缭绕,如母亲般环拥着整个江山小镇。烟雨中的江山市显得格外清凉而静谧,低矮传统的房屋布局间透着一股浓郁的原生态气息。浙江省是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试点,最早迈开改革的步伐,而江山市作为其中的发展重镇之一,农业改革紧随其后。近年来,江山市政府以安全生产为抓手、以培训交流为平台、以试验示范为手段、以展会宣传为引领,夯实蔬菜工作基石的同时大力提升技术创新模式,在延续生态化种植方式的同时,促成科技与生态的相辅相成,现代与传统的交相辉映。

自然孕育下的绿色生态

“我们施的有机肥多,灌溉条件好,芦笋自然长得好。与此同时,我们对质量严守把关,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更不能失信于人。”

——伍玺晓

步入江山市繁绿家庭农场(以下简称繁绿),一排排白色的钢架大棚伫立于江郎山脚下,棚内青翠欲滴的芦笋一簇簇破土而出,长势喜人,这得益于繁绿始终坚守的生态化种植理念。繁绿以“蔬菜—养殖(羊)—有机肥—蔬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种植芦笋,应用农牧结合废物循环、有机肥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治、清洁生产及先进适用等技术模式,既提升了产品产量和品质,又保障了产品安全,减少了化学药剂投放和农业面源污染,整个生产过程使得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自繁绿成立以来,农场主伍玺晓贯彻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不仅施用有机肥,而且在保障芦笋的口感的同时加强对其设施栽培的田间管理和运作。繁绿成立至今,已投入800万元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如搭建标准钢架大棚设施70 000 m2,购置杀虫灯、防虫网、蛾类诱捕器等物理防治设备,利用避雨设施栽培,延长了芦笋的生产周期,从露天的3~5年延长到10多年;配套建成肥水一体滴灌系统,减少了施肥、灌水用工的同时,避免了大水漫灌容易引发病害的弊端。2012年繁绿的芦笋被评为无公害产品,并设计了精美的绿色包装出售。不仅如此,伍玺晓还聘请行业专家常驻农场,自己也跟着学习科学种植技术。“这些都是我的心血,我把芦笋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了解他们的习性,每天都要来看看大棚是不是要通风,他们是不是渴了要浇水,或者是不是缺营养要施肥。每当看到芦笋探出嫩绿的小芽,我觉得什么苦都值得。”

目前,繁绿拥有健全的产销链条,在国内的芦笋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芦笋成品主要销往福建、江西、杭州、金华、衢州等地,年销售量达120 t左右。基地员工主要为当地农户,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节省开支,基地还与养羊农户签订了协议,将芦笋母茎免费提供给农户作为羊的饲料,而农户将羊的排泄物提供给繁绿用作芦笋,这样繁绿农场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农户共同致富,达到了双赢的完美效果,为江山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人工模拟的程序化生产

“‘植物工厂’种植蔬菜突破了传统模式,把蔬菜种植移到了洁净的室内,通过智能化控制,让蔬菜依靠彩色灯光和营养液生长。”

——吴建农

传统的农耕文明在华夏大地上延续了千百年,自然灾害、恶劣气候常使庄稼地颗粒无收,人们始终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免受不良气候干扰,实现无土化、程序化生产,而今植物工厂的出现真正将这一梦想落到了实处。植物工厂不仅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家庭生活带来福音,还为航空航天、远洋舰船、荒漠雷达站等提供鲜蔬供应。

星菜植物工厂(以下简称星菜),一个以自动控制、生物工程、现代光学、环境控制、材料科学、设施园艺、智能管理等多学科集成的现代高端农业示范场。它以科技创造为动力,依托电光源、新能源行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和领先技术,自主研发出基建围护、自动立体栽培支架、营养液控制、LED人工照明、CO2供给、温湿度控制、电气自动化控制七大系统,成功栽种美国生菜、羽衣甘蓝、红菊苣等14种蔬菜,在完全脱离自然条件的控制下,实现农产品的高产、稳产。

走进星菜,只见鲜嫩欲滴的蔬菜鳞次栉比地排列在栽培架上,二十几米高的栽培架上分别安装着LED植物生长灯、灯架和反射板。这里,绿色蔬菜从栽培槽中汲取营养液,上下层营养液的循环供应依托上下管道,将其循环系统和水泵相连。纵观整个植物工厂的环境优化设置,仿佛一整套大自然的复制品,恰如其分地模拟出提供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因子。在明确作物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转流分配、发育和呼吸灯生理过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后,综合考虑各环境因子的复合作用效果,从而挑选出运行成本低、效果好的调控手段进行优化控制。蔬菜脱离了泥土和外界地理、气候的自然条件影响,工厂化立体栽培促使植物生长周期缩短,减少土层引发的污染和病虫害。不施农药化肥,杜绝重金属污染,实现了从“种子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自动管控,产出的蔬菜产品松脆可口、即采即食、无需清洗。其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可达露地生产的数倍甚至是几十倍,是一种高级的现代农业模式。

现如今,星菜已实现20层立体种植,成本低,收益高,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的优点,通过推介这一高新模式,可以实现高端蔬菜产品输出,并转变单一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乃至设备输出的格局。随着植物工厂三期的建成,星菜将日供市场4万棵菜,而测算成本仅在3元/棵,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然而目前为止,由植物工厂产出的蔬菜仅仅流通于上海、杭州等高端消费市场,还未得到全面的推广,归根结底在于其生产成本较高,蔬菜的价格较一般菜高出许多,普通家庭无法真正享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当前星菜亟待解决的难题。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在职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定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猜你喜欢

芦笋蔬菜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芦笋
——防口干
安徽郎溪:基地种芦笋 就业“家门口”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