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高山茭白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2018-09-22郑华林华赵佩欧池元亮陈朝明
郑华 林华 赵佩欧 池元亮 陈朝明
导读:茭白是浙江省重要的水生蔬菜品种,也是文成县高山蔬菜主要品种之一,不科学的施肥用药方式、茭白秸秆直接还田、茎叶随意堆放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制约了文成县高山茭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3个层面为茭白产业发展指出了一条康庄之路。
郑华,浙江文成县农业局,325300,电话:13868688992,E-mail:87857580@qq.com
林华,赵佩欧,温州市农业站
池元亮,陈朝明,文成县农业局
收稿日期:2018-04-23
茭白是浙江重要的水生蔬菜品种[1],浙江是全国最大的茭白种植基地,2017年全省茭白种植面积达2.8万hm2,总产量达65万t,产值20亿元。2017年作为山地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82.5%的文成县茭白种植面积就达480多hm2,位居全县蔬菜品种第一位,产值近7 8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由于部分种植户施肥用药不够科学等,导致茭白田出水水质超标,群众反响较大。
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水质提升方案的要求,通过委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天顶湖流域茭白田水样监测,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来文成现场指导,组织相关人员到丽水市景宁县、缙云县及台州市黄岩区学习考察等措施,结合“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为确保茭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有关对策措施的探讨。
1 全县茭白产业发展现状
1.1 面积迅速发展
茭白作为文成县高山蔬菜主要品种之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全县茭白种植面积仅20 hm2,2011年 140多 hm2,2015年333多hm2,2016年扩大到487多hm2, 是2009年的24倍,2017年480多hm2。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田镇、二源镇,据调查,南田镇辖31个行政村,其中有27个行政村种茭白,占87%,有茭白种植户594户,面积近333 hm2;二源镇辖17个行政村,其中有10个行政村种茭白,占59%,有茭白种植户61户,面积近 67 hm2。
1.2 价格相对稳定
据产地信息户记载,2013年南田镇三源村产地平均交易价1.07元/kg,2014年 1.37元/kg,2015年二源镇廷坑下村产地平均交易价1.04元/kg,2016年 1.14元/kg,2017年 1.2元/kg。 2013-2017年最高交易价是 3元/kg,2017年最高交易价为2.68元/kg。产地交易价均在1元/kg以上,确保了种植户的效益。
1.3 产值不断增加
随着茭白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价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产值不断增加,2016年产值近8 000多万元,占全县蔬菜总产值30 872万元的26%,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4 主要生产技术
2014年前主要在平均海拔650 m以上的地区推广高山茭白一年一茬栽培技术、茭田养鱼技术,上市时间集中在8~9月。2014年随着缙云茭农的流入,带动发展单季茭收2茬栽培技术,上市时间提前到6月下旬,延迟到10月底。
2 存在问题
2.1 施肥用药不科学
由于种植户惯用氮-磷-钾=16-16-16三元复合肥,且部分种植户施肥用药不科学等,导致茭白田出水口氨氮、总磷指标超标,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7年4~9月监测,达标水样绝大多数为上游地表径流,茭白田出水口污染物浓度均为最高,主要污染物指标为CODCr、NH3-N 和 TP。
2.2 茎叶随意堆放
茭白销售季节,大量的茭白茎叶堆积在田边、路边、沟渠附近等,影响田园美观整洁,同时其堆腐过程会对环境、水质造成污染[2]。
2.3 茭白秸秆直接还田
美人茭株高 1.8~2.2 m、肉质茎长 25~35 cm,丽茭1号株高 2.4~2.5 m[1],一般667 m2茭白能产生4 000 kg茎叶[3]。因茭白茎叶的特殊结构在农田中的分解速度较慢,常规的茭白茎叶直接还田根本无法解决其出路问题[2]。茭白茎叶直接全部还田会造成有机物污染,导致茭白田水、溪水发黑、富营养化[3]。
3 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工作措施
为有效控制茭白田面源污染,文成县农业局、水利局、环境保护局联合印发《南田片区茭白产业种植规范化整治工作方案》,为实现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①实行茭白种植准入制 一是划定准入区域。严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茭白,限制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大面积种植茭白。二是实行申报制。种植面积667 m2以上必须向当地村委会及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备案,户均茭白种植面积原则上不能超过0.2 hm2,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乡镇政府审批。
②实行茭白种植承诺制 要求种植户签订“文成县茭白生产承诺书”,承诺执行茭白种植准入制,执行茭白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严格把控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坚决不使用禁用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坚决不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及时清除茭白秸秆并出田进行资源化利用,不得就地还田或露天焚烧。
③强制实行生产记录制度 片区广大茭白种植经营主体必须建立茭白生产、管理、销售、秸秆处置等全过程完整生产档案,不造假、不谎报,随时接受监督检查。
④全面实行茭白全程质量监控 属地镇要制定专项检测计划,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对辖区内上市茭白进行不定期定性检测。农业、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茭白质量安全评估和例行监测,对检测不合格茭白按规定进行处理。
⑤建立茭白种植全过程标准化栽培示范方 制定茭白种植全程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范,建立茭白种植全过程标准化栽培示范方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4]。
⑥加强环境水质动态监测 由环保部门在南田、二源、百丈漈各选3个村设置茭白种植尾水排放水质监测点,按技术要求实行动态监测,评估整治成效,指导整治工作。
3.2 技术措施
①优化种植模式 a.推广单季茭白1年1茬的种植模式,禁止单季茭白一年收两茬的种植模式,以有效降低用肥、用药量和废弃秸秆量。
b.茭白采收后采用薹管排播寄秧育苗或种茭墩寄秧育苗,翌年栽插或分墩方式[1,5],严禁茭白采收后将茭墩作种苗留在大田中育苗,以减少茭白田水体污染。
②减少化肥用量 a.推行“控氮低磷增钾”的平衡施肥法。根据天顶湖流域茭白田水样监测全年结果,开展肥料试验,合理确定3~4个肥料配方,推行“控氮低磷增钾”的平衡施肥原则,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以有效降低茭白田氮、磷肥量。
b.控制茭白田进、出水。开好梯田高处排水沟,防止雨水进入茭白田,控制茭白田出水量。
③减少农药用量 a.推广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设施,以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1,4]。
b.合理使用敌磺钠(敌克松)。留种田全程不施用敌磺钠。丽水市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敌磺钠能促进茭白提早结茭,缩短采茭期,提高产量;但以施用过敌磺钠的茭白薹管作种苗,会推迟采茭期,降低产量[6]。
④推广立体种养模式[1]推广在茭白田套养鸭、鱼等新型生态种养模式,达到循环利用和增加收入的目的[1]。鸭、鱼可在茭白植株间自由觅食,取食杂草和害虫,排泄的粪尿可成为茭白生长所需的肥料,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
⑤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a.在连片集中村建成秸秆堆肥循环利用处理场地,集中堆沤发酵制作有机肥还田[7],严禁就地还田和露天焚烧。
b.利用茭白叶栽培大球盖菇[1]。
3.3 保障措施
①强化组织领导 专门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委农办(农业局)主任为副组长,县水利局、环保局、行政综合执法、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南田镇、二源镇、百丈漈镇等茭白主产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茭白种植整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治工作。属地镇人民政府建立相应机构,全面排查整治对象,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②强化政策保障 统筹安排县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秸秆堆肥循环利用处理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专用配方肥、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设施应用等系列技术应用,并制定出台污染整治奖补办法,实行项目化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进入有机肥加工领域。
③强化巡查监管 属地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茭白准入措施,建立秸秆堆肥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切实加强日常巡查,对茭白种植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做好茭白种植污染防治的有关工作。县水利局、环保局、行政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茭白种植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对影响水质、产品质量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切实维护茭白产业正常的发展秩序。
④强化宣传引导 要以 “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互联网等媒体平台,组织开展茭白生产技术、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全力推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