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并结节甲状腺功能和结节大小影响
2018-09-22刘家斌杨云梅侯宁
刘家斌 杨云梅 侯宁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情况在临床占比较高,故相关的治疗研究多见,甲状腺功能在治疗过程中的表达水平调控与维持是监控的重点[1]。另外,结节大小的控制是治疗的重点之一。夏枯草作为在甲状腺疾病中应用率较高的一类中成药,其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研究较多[2],但是细致程度相对欠缺。因此本研究就夏枯草颗粒联合左甲状腺素片与单纯应用左甲状腺素片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时甲状腺功能和结节大小的影响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20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8例,年龄20~73岁,平均(46.1±8.0)岁,病程0.6~15.2年,平均(2.7±0.9)年,单发42例,多发58例。治疗组男13例,女87例,年龄19~74岁,平均(46.3±8.2)岁,病程0.5~15.1年,平均(2.8±1.0)年,单发41例,多发5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左甲状腺素片12.5~25.0 μg口服,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夏枯草颗粒联合左甲状腺素片治疗,左甲状腺素片12.5~25.0 μg口服,每天1次;夏枯草颗粒2.0 g服用,每天服用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为1个治疗周期,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TSH、FT3及FT4)、结节大小、甲状腺体积。
1.3 统计学检验
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结节大小及甲状腺体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结节大小及甲状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结节大小及甲状腺体积比较
3 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治疗要兼顾甲状腺炎的控制与甲状腺结节的缩小[3]。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病患者普遍表现出甲状腺肿大、颈部肿胀感及咽部异物感等情况,而随着疾病的控制,本类症状体征也随之改善,因此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评估方面[4]。另外,结节大小及甲状腺体积是本病患者就诊过程中表现显著异常的方面,对其大小与体积的控制也是疾病治疗效果最为直观的评估指标。临床中关于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临床疗效研究多见,其中以中成药夏枯草颗粒治疗本病的研究可见,研究[5-6]认为其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结节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对于本药对患者甲状腺功能和结节大小的影响研究少见,尤其是对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影响波动研究不足,因此对此方面的探究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夏枯草颗粒联合左甲状腺素片与单纯应用左甲状腺素片的效果差异显著,表现为夏枯草颗粒联合左甲状腺素片治疗患者的结节大小及甲状腺体积均小于单纯应用左甲状腺素片治疗者,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单纯应用左甲状腺素片治疗者,说明夏枯草颗粒的应用有助于本病症状体征及其他直观表现的表现,进而肯定了夏枯草颗粒的临床应用效果,而两类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进而进一步肯定了夏枯草颗粒的应用安全性。分析原因,这与夏枯草颗粒的散结消肿等功效有关[7-8],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控制效果较好,同时其还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因此对疾病的控制作用更为明显[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