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创新之路刍议

2018-09-22

中国美术馆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美术馆艺术

文 航

随着大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中国的美术馆事业近些年来蓬勃发展,各地美术馆纷纷拔地而起,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公共教育在我国大多数美术馆属于刚刚起步,和国外发达地区差距不小,公共教育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创新公共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创新需要很大的魄力,既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下开拓思路,改进服务,完善公共教育内容结构,丰富公共教育形式,开展公共教育的理论研究,还要把新的科技成果及时地应用到公共教育当中。

中国美术馆早在2004年底就成立了公共教育部。经过13年的砥砺奋进,我馆的公共教育逐步呈现出专业化、系统化、立体化和创新化趋势,形成了导赏、讲座、教学、工作坊、沙龙、虚拟展厅、美术馆之夜、教学展览、特殊群体服务、跨界夏令营等多种公共教育形式,其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开展内容异彩纷呈的公共教育模式,打造出十余个享有社会美誉度的公共教育品牌,并且创新、研发各种教师资源手册、儿童教育材料、展览亲子手册、展厅学习单、活动工具包等艺术教育材料,这些举措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誉,从而树立了国家馆引领业界的示范地位。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本着“常态与热点、大众与小众、教育与休闲、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我馆强调创新引领,着力开展业内交流和跨界互动,在内容上于精微中求品质,努力实现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并重、文化惠民优先的目标。

一、用双手践行创新

我馆长期以来围绕艺术实践加以创新,经常把艺术家和专家请进来,这既调动艺术家、专家的积极性,又为广大观众提供贴近美术、参与美术以及直接和艺术家、专家沟通的机会,拓展出一系列新颖的公共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2017年“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期间,为表达对时代先进人物的敬意和弘扬正能量,吴为山馆长带领青年雕塑家为三位英模和劳模现场塑像。这是一场在新时代里为人民抒怀,为时代立碑,有筋骨、有创新、有“温度”的公共教育活动。在看雕塑、做雕塑、议雕塑的过程中,欣赏者和创作者一起享受到了雕塑艺术之美。

2017年金秋,来自各行各业的30名普通艺术爱好者有幸与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主席、81岁高龄的祖拉博·康斯坦丁诺维奇·采列捷利零距离接触。艺术爱好者与艺术大师共同创作,并接受艺术大师的指导,师生们还分享了对美和艺术创作的理解,大师的睿智与和蔼感染了每一名学员。此外,在展厅现场还开展了很多交流对话活动和艺术家导赏,这种公共教育新形式使更多普通公众可以与专家、艺术家零距离互动,观众们借助艺术家现场的创作,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二、占领学术高点,紧跟时代精神,引领公教创新

“大师讲大美”学术讲坛系列讲座是我馆于2015年在吴为山馆长倡议下推出的高端学术类公共教育品牌,旨在从多角度深入探讨美育相关话题,强调跨界性、学术性和社会性。2015年,我馆邀请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主讲《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2016年,我馆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叶朗主讲《从四个层面谈中华美学精神》。2017年,我馆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为公众带来一场题为“中华文化之美”的精彩演讲。这类活动通过各个领域大师的审美经验与思维创新,从不同学科背景的角度感悟大美的真谛。“大师讲大美”创新品牌的成功源于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精准地把握住了公众需求,并结合自身优势,增强了公民对于美的理解以及美与人类其他活动之间关系的认识,做到了高端、高雅和高质,对全国公共教育起到很好的创新拓展作用。

我馆“丝路对话”系列公共教育活动是积极响应中央“一带一路”倡议,紧跟时代,创新讲座内容的成果。2017年,首讲特邀常沙娜先生为公众带来“敦煌艺术的研究、创新、发展和应用”专题讲座。之后,又举办了“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经典绘画作品解读”“表达与创新:关于雕塑艺术的跨文化对话”和“德国的艺术雕塑”讲座活动,让观众从美术的视角了解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彩的文化艺术,推动了艺术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对话。

三、跨界融合的教育方式创新

公共教育的跨界融合创新分为三种主要不同形态:一是涉足不同艺术形式,创造新的公共教育内容,培养公众的艺术通感;二是牵手其他非艺术机构,开发公共教育新形式;三是邀请美术或其他艺术形态的艺术家以及其他行业领军人物,按照美术馆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和形式创造新的公共教育内容,在美术馆这个大舞台上将艺术、科学、经济、政治加以融合以碰撞出新的“火花”。例如,我馆于2017年举办的“中国美术馆之夜——舞艺·塑魂”公共教育活动就属于雕塑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跨界活动,让七十多名各界嘉宾度过了一个中国美术馆奇妙之夜。我馆很早就策划推出极具创新意义的“跨界体验夏令营”活动,从201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二十来场活动,使美术分别和其他的艺术形式跨界相遇,让美术、舞蹈、戏剧、戏曲、音乐、文学、诗歌实验性地融入公共教育。观众们接触到了多种艺术形式,体验了跨界的艺术魅力,更好地理解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通感。

四、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新思路

(一)依托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平台的交流创新

我馆注重加强业内的交流合作,自2015年开始,在文化部艺术司支持下,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将公共教育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常态化,在增进业内公共教育的创新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英模塑像

2016年首届“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的主题为“协调·合作”,来自全国各地50家美术馆的参会代表以及关心美术馆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二百余人汇聚山东美术馆,就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年会有效地加强了内外合作机制,使同行业在横向上能够协调发展,在公共教育创新方面得以深入交流,并最终达成共识,建立了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研究、交流、合作和创新的有效平台。年会期间,还分别推出了三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工作坊体验与交流活动,使公共教育的创新理念直接转化成更为直观的现场感受,让大家在互动中直接汲取养分,获得新的感悟和体会。于2017年在中国美术馆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以“创新· 拓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以更加优质、新颖的公共教育服务迎接更多国内外观众,让美术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家园。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内约八十家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的相关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出席了本届年会。与会代表分别就“美术馆公共教育资源的课程化探索”“面向未成年人的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面向成年人的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等关于公共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方面的议题展开研讨。

实践证明,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逐渐成为公共教育创新的“孵化器”,代表们在会议过程中脑洞大开,在消化同行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馆特色,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新内容。

(二)打造面向教师的公共教育辐射体系,协作创新美术馆公共教育。

我馆向来高度重视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普及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社会大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共建活动,不断扩大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辐射广度。目前,中国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北京四十多所高等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常态性的联系和合作,经常组织大学生参与公共教育活动,并与全国主要城市特别是北京的二十多个少年宫、儿童中心以及各区的教研中心、中小学建立了稳定而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为它们提供教育信息和教育服务,协作创新课程内容,将美术馆作为社会教育大课堂的新颖教育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走进美术馆,感受艺术的魅力。

结合“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展一系列长征精神教育课中,北京景山学校的小学生们和庄则平奶奶愉快地合影

在“艺术家教我来创作”活动中,同学们在和艺术家孙浩老师交流

我馆长期以来与教育界开展合作,将教育界强大的教育创新能力和美术馆的资源相结合,加强公共教育创新的人才储备,面向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教员团队和东城区美术研修中心的老师开展长期的教师培训活动,并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不断培养教师课程创新能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我馆与北京教育学院联合主办了“文化自信与馆校合作教育”——中国美术馆“教师沙龙”启动仪式暨2017年首次主题研讨活动。来自北京市各区的中小学教师代表以及关心美术馆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一百二十余人就相关话题展开热烈的交流和探讨。“教师沙龙”是中国美术馆为增进馆校合作,提升审美教育而推出的一项公共教育新举措。

(三)国际化的兼容并蓄的内容拓展

我馆公共教育的创新始终具有国际视野,不断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创新理念以及创新方法。每年一度的“中德艺术管理春季学院”项目是柏林自由大学与中国美术馆及中央美术学院建立的馆校合作的三方机制。在持续七次的交流研讨中,中方学习借鉴了德方美术馆项目的创新方式,双方从形式和法上相互探讨,使之更具国际性与现实感。该项目从两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专业院校在公共教育上的研究要深入和美术馆实际相结合,院校在公共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上给与美术馆以指导;二是针对国内美术馆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德国的先进模式,使公共教育创新与国际接轨。我馆相似的国际交流活动近些年来开展广泛,其中包括美国博物馆联盟组织的美国博物馆教育代表团交流活动;2016年的中法艺术博物馆教育交流会等。这些国际交流活动为我馆公共教育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或建言献策,或传授经验,提高了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创新的专业化水平。

为画而生 宗其香百年诞辰艺术沙龙

中国美术馆之夜——“舞艺塑魂”活动,舞者结合观众演奏空鼓,即兴而舞

自2009年至今,中国美术馆接收台北教育大学寒假实习生已有九批三十多人。作为中国美术馆开展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品牌项目,为台湾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践行美术馆教育理念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同时台湾实习生也将台湾地区美术馆公共教育内容创新的前沿信息和先进理念,通过岛内调研和交流汇报的方式传播到大陆,使我们开拓了创新思路。

五、公共教育创新领域的拓展与延伸

(一)志愿者参与创新

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队伍也是公共教育创新的生力军,他们运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结合中国美术馆丰富的藏品资源,在展厅导赏、教育活动实施、新闻宣传、外语翻译、摄影设计、资料整理等美术馆工作的诸多方面想出很多新点子和新建议,极大丰富了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内容。

我馆常年活跃着一只志愿者教员团队,他们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在一些儿童活动的策划上开拓思路,不断创造出新的美术馆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且效果显著。例如在2016年“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期间,我馆推出了十场“快乐美术馆 童享故事绘”儿童教育活动,志愿者教员们开发出富于拓展性的美术教育课程和活动,他们开创性地利用沙画、软陶、小故事剧、小音乐会、舞蹈、游戏等艺术教育方式,多元且生动地向孩子们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馆志愿者有很强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改变了以往“讲解员”背台词的传统形象,革新了展厅讲解服务内容,能够根据美术馆的展览特点,针对不同观众人群开展新颖的导赏服务,加入了提问、互动、引导等富有新意的导赏手段,创新了展厅公共教育形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二)特殊人群的公共教育内容开发

我馆长期携手公益机构推出专场活动,在打造中国美术馆良好的公益形象和社会美誉度的同时,也探索出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例如:在每年的“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我馆都会携手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推出“自闭症儿童艺术疗育”公益专场活动和自闭症儿童绘画作品展览,邀请自闭症儿童来到美术馆,参与现场绘画、手工创作等活动,艺术家乃至馆长都会参与其中。另外,还有为打工子弟和环卫工人子弟开设的专场教育活动,让美的能量变成爱的能量,唤起更多社会人士对于特殊群体的尊重以及对他们教育和成长的关注。

(三)挖掘美术馆馆内资源,延伸拓展公共教育

把公共教育放在中心的公共教育模式是我馆开辟的先进理念。近些年来,我馆在新落成的艺术教育空间内举办了多场具有实验性的以教育为核心的展览,“中国绘本精品交流展”“畅想未来儿童绘画作品展”“来自星星的艺术——自闭症儿童绘画展”就是其中的典范。这些活动让展览成为教育的辅助手段,让艺术作品成为教科书,让公共教育以展览的形式开展得有声有色。展览期间,包括港澳台和国外观众在内,共接待近万人次预约参观,举办教育活动十多场,达到了好评如潮的效果。公共教育中的艺术品修复也是依托美术馆优势而开展的公共教育创新举措。2016年,我馆举办了“‘艺术品康复医院’——走近美术馆的油画保存与修复艺术沙龙”公共教育活动,吸引了来自各专业美术馆从业人员、志愿者及美术爱好者一百余人。结合正在进行的“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培训项目”,主讲嘉宾、中国美术馆特邀修复专家司徒勇、邰武旗向在场听众介绍了美术馆藏品背后的保存修复工作,讲解了艺术藏品保存修复的知识和理念,以提升人们对艺术藏品的保护意识。该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志愿者参观了油画修复工作室和保存修复实验室,向大家揭开了美术馆保存修复的神秘面纱。之后不久,中国美术馆还邀请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詹长法先生讲解“修复理念的传统与现代辨析”,与听众论述现代修复理论,介绍国内外修复案例。由于这些内容新颖而独到,所以受到公众的一致欢迎。由此,公共教育内容不断向美术馆内部各个专业部门延伸,把美术馆的资源变成了公共教育创新的资源。

六、开创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传播手段也更加多样而迅捷,各种自媒体、公众号、客户端等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拓展了公共教育的传播方式。我馆近些年来开辟了公共教育微信公众号、网络服务平台、智能化活动报名通道、展厅扫码导赏等高科技服务形式。我馆今后还要更紧密依托科技创新开展服务,提升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影响力,围绕“公共教育”下的跨界创新机遇,逐步推进“公共教育+互联网”“公共教育+人工智能”“公共教育+移动终端” 等项目。不久,我们会看到采用全景拍照技术的虚拟中国美术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馆藏作品解读、“三微一端”直播展厅导赏和学术讲座、客户端图解艺术史、智能机器人导赏等高科技公共教育方式,资料收集整理等活动项目诸如云上管理、信息和知识云上分享、云上培训等也将会纷纷登场助力公共教育创新。一场依托多维呈现方式、多元传播手段的公共教育变革就在眼前。

公共教育创新仍要以内容为主。当下我们也许最为看重形式上的创新以及注重呈现方式的选择。但对于公共教育创新而言,内容创新比形式创新更加紧迫和重要。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方式,运用何种科技手段,公共教育的内容创新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要坚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价值的原则。

总之,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肩负着繁荣公众文化艺术事业的责任,我们要激发公共教育创新活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铭记为公众服务的初心,坚持创新性发展,为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馆美术馆艺术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去美术馆游荡
纸的艺术
美术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