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数据追踪研究发挥检测导向作用

2018-09-21杨伯明

体育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反馈

杨伯明

摘 要:对绍兴市2014—2016年高三学生体质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加强数据有效追踪研究,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变化,总结有效经验与做法,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拓宽了检测工作反馈、评价、监督、激励等导向作用,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质检测;数据追踪;反馈;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6-0042-05

绍兴市从2011年开始,对所辖区、县(市)内所有高中(2013年起含中职)高三学生进行体质检测,成绩排名全市通报并与区、县(市)及学校考核挂钩,加强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和追踪研究,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变化,拓宽了检测工作反馈、评价、监督、激励等导向作用,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以2014—2016年绍兴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受测高三学生(数据)为研究对象,共9222人(男生4649人,女生4573人)。

一、检测结果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2014—2016年高三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发现在不同年份各个等级通过率上,表现出较大的年际或地域差异。

1.各等级率均值上的年际间差异:稳中有升、优升劣降

对不同年份各等级率作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优秀率(%)为4.96±3.61,良好率为22.49±9.53,及格和不及格率分别为66.28±10.49和6.24±2.72。优秀率均值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尤其是2016年比2015年提高了一倍多,达8.11%;良好率逐渐增大(从20.37%到24.12%);及格率均值三年基本持平;不及格率均值也呈现出逐年降低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各区、县(市)对体质测试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与策略。当然,某些通过率均值指标项具有较大标准差,数据离散程度较大,只能作粗略参考。各等级通过率均值年际统计见表1。

对2014—2016年各区、县(市)检测总平均分和合格率统计排名(表2)后发现,绍兴市高三学生体质检测平均分和及格率逐年提高(平均分从73.00%到76.84%,及格率从91.78%到96.31%)。其中,上虞区一直保持在平均分和及格率上的领先地位,尤其是春晖中学、东关中学交替领跑平均分排名榜;柯桥区提升明显,2016年总平均分、及格率排名分别上升到第一、二位,呈良好势头,尤其是在2016年普高、中职、综合平均分排名三类统计中,柯桥区进入全市前10位学校数分别达5所、4所、6所之多,其中区财经学校平均分列综合排名第二、中职第一位,豫才中学列综合排名第三、普高第二位。以往中职学生体质状况常受诟病,但该区2016年中职学校检测成绩极大提升了该区总平均分的全市排名。

表3反映的是2014—2016年绍兴市高三体质检测数据与省高校新生检测数据对比。可看到,与省检测数据(撰稿时2016届尚未检测)相比,绍兴市在总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上略高;BMI指数、50米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800米跑等项目平均分和及格率持平或稍高;肺活量平均分和百分率高10到15个百分点;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综合项平均分和合格率低5至10个百分点。其中,综合项平均分和合格率较低主要是受男生引体向上数据影响所致,一些学校男生在该项目上普遍较差,男、女生在这两个项目上得分有较大差异,标准难易程度不一致,在对等性和合理性上有待商榷。

2.不同区、县(市)在各个等级率上表现出较大差异

表4反映的是2014—2016年绍兴市各区、县(市)检测各等级通过率,可看到,各区、县(市)在高优(优秀、良好、及格率)、低优(不及格率)指标上总体呈现出升高或降低等逐年向好趋势,如上虞不及格率从2014年的4.82%下降到2015年的1.00%,再到2016年的0.60%;不同区、县(市)在各等级率上却表现出较大差异,以2015年不及格率为例,上虞、市直、嵊州保持较低不及格率(3.33%以下),而柯桥、新昌、诸暨等地不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区、县(市),如诸暨高达12.82%,各区、县(市)间差异较大。当然,某些区、县(市)通过率均值指标项也存在较大标准差,数据离散程度较大,说明各区、县(市)内各高中校检测数据各等级率值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平衡。

3.不同年份各区、县(市)各等级率总体表现出差异不明显

由于总体样本分布情况不详,因此不考虑总体参数,对2014—2016年不同区、县(市)各等级率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和Median检验,Kruskal-Wallis又称H检验)。

以优秀率为例,表5中Asymp.Sig.为检验统计量X2=1.327时基于渐进分布概率,本例p=0.395>0.05,说明不同年份各区、县(市)优秀率差异在0.05水平上不具显著性,即认为三年间各区、县(市)高三学生体质检测优秀率没有显著变化。同理,其他三项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对应等级率在0.05水平上均呈现差异不具显著性,指向于各区、县(市)各等级率在三年间没有显著变化。

從表6中可看到,2014-2016年,优秀率、良好率和不及格率逐年向好,以良好率为例,表7中Asymp.Sig.为检验统计量X2=2.667时基于渐进分布概率,本例p=0.264>0.05,说明不同年份各区、县(市)良好率差异在0.05水平上不具显著性,即认为2014—2016年三年间各区、县(市)高三学生体质检测良好率没有显著变化。同理,其他三项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对应等级率在0.05水平上均呈现差异不具显著性,指向于各区、县(市)各等级率在三年间没有显著变化。

从以上三项检验结果可看到,各区、县(市)各等级率在不同年份间总体表现出差异不明显性,原因主要可能是统计数据值的不稳定性,且表现出较大离散程度或是样本数较少,使基于渐进分布概率远大于0.5水平,总体表现为多个独立样本数据在同一样本总体中的相似性,说明对于各项等级率而言,平均率值高低与年份无相关关系,即反映出2014—2016年各区、县(市)高三体质检测数据在各等级率上没有显著变化。

二、有效经验与做法

在当前学生体质下滑总体趋势尚未完全扭转的形势下,近几年来,绍兴市高中学生体质检测成绩保持稳中有升,向好发展,一些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

1.政策引领,制度先行

从2013年起,市教育局建立了学生体质状况监测和向社会公布制度:以全市高中和市直初中学校为单位,每年开展检测并向社会公布高三、高一(以生源初中为单位)和初三学生体质状况排名,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列入对学校综合评估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学生体测工作,调动学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

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年度和谐考核中体育总分为2分,对检测总平均分排名末位或入倒数排位名单的,给予相应扣分,制定了相应的“一票否决”标准。各区、县(市)还根据不同实际,建立了多级监测评价制度与体系,如诸暨市对初中二年级、小学五年级的体质检测;柯桥区对所辖区全体高一、初一新生进行检测并将成绩反馈到生源地所在校。这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成为了全市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一定成果。

2.措施得力,全员参与

有了政策和制度保障后,各级层面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逐步重视起来,学校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身上。体育教师加强课课练,确保每节课都安排有素质练习内容;班主任负责体质检测组织管理和思想动员工作,让每一名学生明确测试的重要性;高中学校做到体育场地、器材的标准化落实,保证测试器材设备配置。初中学校能在有限的硬件设施基础上,充分挖掘提升器械利用率,如针对一般学校室外单、双杠场地都在运动区角落,离教学楼较远,不利于平常引体向上练习的实际,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山校区在教学楼一楼过道安装了自制单杠器具,学生可在课后随时进行锻炼,并在学生中激起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在当年的学生体质测试中,该引体向上项目的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

3.课内课外,内促外补

学生体质提升要注重日常积累,非一蹴而就,需抓课内课外,内促外补。绍兴市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严格落实保证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制度,认真开展好每天的“三操一活动”: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很好地保证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与运动量。尤其是在每天20~30分钟大课间活动中,很多学校采用了多种形式与内容,如跑操(校园集体跑)、广播操、跳绳、自编课间操(排舞、啦啦操、健身操)等,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逐渐积累起绍兴市近几年在耐久跑项目上一贯的优势基础。

此外,加强家校联动也至关重要。如绍兴市树人中学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列入学生成长手册中,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知晓、督促子女开展校外体育锻炼,形成联动,尤其是在假期里,学校会通过“校讯通”“告家长书”等形式,辅以运动处方建议,提醒家长督促子女做好假期运动锻炼,提升体质薄弱环节。

4.形式创新,赛练结合

学生体质练习是一项重复、枯燥的任务,面对这种现象,需要有一定的强化与促进手段。绍兴市各区、县(市)学校采取练习形式上的变化,以赛促练、赛练结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上虞区的全区学生体质测试运动会(每年将区域内同一学段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统一集中在某一学校进行)、市直初中学校“校园吉尼斯”(体质测试项目校内纪录挑战赛,各项纪录上墙公布接受挑战,颁发相应的“校园吉尼斯”证书等)、阳光体育“每月一赛”(结合素质练习的个人或集体竞赛)以及一些区、县(市)学校开展的小型体质达标运动会等,在形式上注重创新,赛练机制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练习成果的平台,很好地促进了學生积极自主锻炼的热情,尤其是有些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在某一项目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时,所带来的成就感会更加激励其持续练习。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1.检测指标效度问题

效度即测量的有效性程度,指测试指标能真实、准确反映预期评价目标的程度。从测试指标来看,BMI评价身体匀称度、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水平;肺活量反映肺容积和扩张能力,评价心肺功能;坐位体前屈反映柔韧素质;50米跑反映速度素质;立定跳远反映下肢肌肉爆发力;引体向上反映上体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仰卧起坐反映腹部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1000米和800米跑反映耐力素质。项目设置总体指向于身体机能、素质与运动能力水平测试,考虑到高中生正处于力量和耐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敏感期,建议可以增加一些身体形态学指标、力量和速度素质的测试指标等,如有关围度测量、皮褶厚度、握力、60米跑、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等,使测试能更全面反映学生整体体质水平。

2.检测数据信度问题

检测数据信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被试态度和身体状况、主试责任心与业务水平、条件控制等,其中,主要表现在器材和主试因素方面:体质测试(检测)大多没有统一规定器材,而器材精确度直接影响操作成绩,例如每年肺活量检测数据都会出现较大的区县间、校际间差异(部分校际间均值相差一千左右),这与选用的肺活量计的灵敏度不同有关,因此,建议各地检测时尽量携带统一器材到校,各校在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采集时使用相对统一的器材,有条件的地方可借鉴体育中考,采用电子设备;检测人员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尤其是对检测尺度的把握对成绩影响也较大,如对仰卧起坐动作规格要求把握等,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对检测人员进行测前必要培训,强化责任意识,统一标准与尺度。

此外,当前的体质测试或检测,一般都采用一过性测试,所得数据有时并不能完全客观、真实反映受测者状况,所以,若条件允许,建议采用多次测量取均值或优值的方法(如肺活量采取均值、引体向上取优值等),使数据相对客观些。

3.体质发展与技能教学关系偏颇

近几年来,针对学生体质下滑尚不能有效遏制的实际,不少地方围绕着学生体质提升做了很多努力,出现了过多关注体能而忽视技能教学的现象,甚至觉得学校体育工作就是把学生身体素质练上去就行,导致体育课成了“体质课”“体能操练课”,严重影响其学科发展。由于围绕体育中考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课堂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呈现碎片化,割裂了运动项目教学的连贯性,不利于运动专长形成,不少学生也逐渐失去体育运动兴趣。

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转变观念,把握好技能教学与体质提升的主次关系:在技能学习中发展体能,不能仅局限于测试层面考(测)什么,练什么;要通过制订全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选择丰富的技能教学内容,采用适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另外,建立区域内教学内容统一规定与评价监督,是目前解决课堂技能教学薄弱问题的有效方法,运用技能、体质两条评价线,全面支撑起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监督指标体系。

4.测试(检测)数据的反馈问题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检测)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真实体质状况,查找体质短板,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决策提供参考,因此,获得数据只是体质健康工作的第一步,而当前不少地方又恰是单有数据与排名而无进一步统计与分析,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测试走过场,数据上报走形式。建议主管部门对体测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对组织认真、数据真实准确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扬;反之,对组织不力、数据错误多、弄虚作假的要进行批评,情节严重者还可追究相应责任。

检测样本量还可再扩大;反馈给学校的数据还可更细化,具体到每名学生具体情况,而非只有“平均分”“及格率”两个数值。各校也要对体质测试(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档,对数据作进一步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发现优势和不足,得到科学的运动处方建议。

参考文献:

[1]俞旭平.绍兴市2009学年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与研究[C].浙江省2010年体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猜你喜欢

反馈
开展微格教研落实有效教学
班主任工作中一则实际案例引发的思考
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浅析华锡设计院劳动争议“一三一四调解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议
多媒体时代的受众反馈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