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2018-09-21罗淑文晏碧华王梦馨
罗淑文 晏碧华 王梦馨
摘要:本文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亲子关系诊断量表,通过对300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研究表明:(1)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为28.33%,网络成瘾在青少年中没有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2)青少年亲子关系、自我概念与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青少年亲子关系和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概念在青少年亲子关系影响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亲子关系 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067-02
当前学校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极大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网络成瘾,指网络使用者在心理上对互联网产生的达到成瘾程度的强烈依赖感,即网络使用者无节制地耗费大量精神和时间在网络上,如聊天、游戏或漫无目的地翻看网页。[1]亲子关系为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单维单向的,而是双维双向的,它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关系状态。[2]自我概念是心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个体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一切与自己有关方面的认识,比如自身的生理情况、性格、思维、态度等。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自我概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假设亲子关系通过自我概念影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通过对假设模型的检验综合考察亲子关系、自我概念和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初高中生共300名被试完成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75名,女生125名。年龄在13~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5.6岁,标准差为1.16。
2.研究工具
(1)亲子关系:采用品川不二郎等编制,周步成等主修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 PCRT)。[3]
(2)自我概念:采用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编制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4]
(3)网络成瘾:采用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5]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管理,采用spss16.0进行相关分析及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和AMOS 20.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4.研究程序
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将亲子关系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装订成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时间大概控制在40分钟之内,当场统一进行回收,剔除无效问卷。将问卷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16.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1.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及其与被试基本变量的关系
(1)青少年网络成瘾总体发生率。本次调查的320个被试中网络成瘾者共有85人,成瘾发生率为28.33%,青少年网络成瘾率较高。
(2)不同性别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30.9%女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24.8%男生成瘾发生率比女生较高,但经χ2检验,得χ2=1.317,P=0.251,表明男生和女生在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
(3)不同年龄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从300名被试中随机抽取的180名15到17岁的青少年各60名的网络成瘾率几乎相同,经过方差分析得到F=0.988,P=0.375,说明青少年阶段网络成瘾在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2.青少年亲子关系、自我概念和网络成瘾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所考察的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亲子关系与自我概念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拒绝型的父母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最大并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显著;而在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系数中支配型的父母与网络成瘾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均显著并且呈负相关,说明支配型的父母更容易促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其他同程度的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造成影响;从自我概念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自我认知和自我行动对网络成瘾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相关系数都呈显著负相关。
3.亲子关系、自我概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说明亲子关系、自我概念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和假设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检验(见图1和表1)。[6]结果表明亲子关系会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模型数据拟合良好。
三、研究结论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
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在性别上虽然没有很大差异,但有研究者证实,男生与女生在上网时存在不同的行为倾向使得在一定程度上男生會比女生更容易形成网瘾。[7]
网络成瘾中学生不存在年级差异,即初中生和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这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8]
2.家庭亲子关系和自我概念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网络成瘾的原因较为复杂,亲子关系、自我概念与网络成瘾行为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亲子关系与自我概念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亲子关系越好自我概念的水平越高,网络成瘾的几率也就越低。
路径分析结果表明亲子关系和自我概念均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特别是青子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
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在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对网络成瘾原因的理论解释中认为,网络成瘾存在着心理需求的补偿机制,由于其心理需求在现实中没有得到满足而在网络上得到了较好的满足,而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他们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存在着与他人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琼,肖水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37-239.
[2]郑希付.良性亲子关系创立模式闭[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1):72-76.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1999:161.
[4]林邦杰.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内容及其在辅导应用时应注意事项[J].测验与辅导,1978(6):6.
[5]李瑛.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
[6]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5(5):614-620.
[7]周林.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8]郭明,喻芳,钞雪林,黄国明,李梦倩,彭春林.中国学校卫生[J].2008,29(2):130-131.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