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深度学习理念筑就高效政治课堂
2018-09-21冯旭平
冯旭平
[摘 要]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从情境导入、小组合作、知行合一三个环节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深度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52-01
如何提高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是当前每一位政治教师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深度学习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政治学科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化被动背知识为主动学知识,僵硬记内容为灵活理解内容。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为例,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筑就高效政治课堂。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积极性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介绍了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灿烂的文学艺术和珍贵的历史瑰宝,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抽象的理论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理解,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以经典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后母戊鼎的纪录片视频后,教师提问:此鼎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你们知道,它制作于哪一时期吗?生:商朝。师:是的,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在那个没有自动化器械,没有大规模工厂的时代,人们却制造出了如此精美的青铜制品!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令人骄傲的发明创造吗?生: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生:有万里长城,有故宫、天坛!生:有布达拉宫,有大昭寺!师:如此多的先人遗迹,在历史的风沙下,会向人们诉说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到过去,去看一看,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曾演绎出的种种奇迹,去看一看“我们的中华文化”。
在政治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带领学生以“穿越”的方式,领略灿烂的中华文化,能使得单一枯燥的政治课堂,多几分灵动与活泼。
二、小组合作,提高学习主动性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们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因此,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在政治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表达自身观点,提高政治学科素养。
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谈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哪些?”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以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说明自己的见闻,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以观察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从横向的内容与纵向的时间两个方面,观察这些典型事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结论,体会稳定生产力对国家、民族的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意义。
政治学科的教學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已掌握的政治知识和文化常识迁移至政治学科的学习中,集思广益,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己对政治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知行合一,贯彻课堂思辨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何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成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为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省市,以实践指导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请开动你的脑筋,说一说哪些省市具有哪些特点。生:我去过浙江,在那里,有烟波浩渺的西湖,有银装素裹的断桥残雪,有美味可口的淮扬菜,清淡鲜嫩、咸中微甜、南北皆宜。生:我去过齐齐哈尔,那儿的冬天可冷了,那里人喜欢吃腌制的菜肴,而且东北还有三宝,即人参、貂皮、乌拉草。生:我去过山西,那里虽然没有大片的湖泊,但有梆子戏,有太行山,饮食上也是以面食为主。师:从江南到塞北,从山西到东北,各地的生活,千差万别,这体现出了浓浓的……生:地方色彩!师:对!这正是我们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呈现出的地域性!
而在理解我国文化的民族性时,同样可以从生活着手,结合学生的自身经历,带领学生体会各民族的不同风俗,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的火把节。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学生突破了在传统教学中单一接受知识的状态,能主动去思考和理解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政治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唯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能落实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追求更加高效的灵动课堂。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