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非良构问题初探
2018-09-21葛晓雯
葛晓雯
[摘 要]
以“传统工业区”为例,从选题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亮点和教学流程等方面对地理非良构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以期在非良构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非良构问题;核心素养;“传统工业区”
非良构问题是指对地理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等进行综合运用的问题。高中地理学科中存在大量非良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等热点,以一节市级公开课“传统工业区”的准备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就如何有效突破这些非良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选题背景】
“传统工业区”源自地理2(人教版)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属于地理学科的非良构问题。如何将书本已有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这是笔者选取该内容进行展示的重要原因。
【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由于课标的要求非常精练,笔者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目标细化为以下两方面。
(1)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理解其区位优势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从区域地理着手,综合传统工业区的学习思路进行分析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2)人地协调观是中学地理教育致力于引导学生养成的人地观念,即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通过传统工业区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解决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课之前已学习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已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由于本课主要是以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提供圖片、视频等可视化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书本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增强学生提炼归纳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条件、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
难点:鲁尔区的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亮点】
(一)将三个探究活动进行串联,条理清晰
传统工业区的教学内容较为细碎,处理起来很容易形成一则材料对应一个结论这样的模式,如何将本节课繁杂的内容进行串联,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形散神不散”的课堂,是笔者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笔者在与教研员和备课组教师商讨后决定整改方案,将三个探究活动进行串联,以综合思维的视角整合教学。
(二)重视对图表和文字材料的解读和剖析
由于本节书本提供的图文材料较细致,教师需要在备课时精选图表和文字材料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如书本“德国鲁尔工业区示意图”是本课中关键的一幅图,可以结合这幅图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条件、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因此,如何高效处理此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注重对细节的设计,首先放手给学生自主阅读图文材料,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在学案中写出答案;之后以实物投影的方式进行生生评价,博取众长;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强调。
(三)打破常规,重组教材
书本首先呈现传统工业区的概况,如果上课也是依照这样的顺序就显得比较传统,笔者思考是否可将这部分内容加以调整,更好地突破非良构问题。笔者决定在讲完鲁尔区的内容后对传统工业区的概况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既可加深学生的理解,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学流程】
以板书的形式巩固已学知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同时为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条件埋下伏笔。
根据已有素材,学生先以自学为主,自主思考分析,进行纸笔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实物投影,发现学生能够归纳出来的区位优势条件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充足的水源、广阔的市场。
[教师点拨]
(1)对交通的评价,学生答案多是“交通便利”,结合“德国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进行分析,教师在此要强调“便利的水陆交通”更为准确。
(2)鲁尔区区内铁矿资源缺乏,如何换种思路即可成为区位优势条件?可以结合书本文字材料中关于鹿特丹港和法国洛林铁矿的介绍加以分析。
【归纳总结】
分析工业区的区位因素不需面面俱到,需要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加以归纳。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进行生生评价,思维碰撞,在难点处进行教师评价。
问题1:鲁尔区的五大工业部门分别是什么?
问题2:根据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说明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展示材料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
鲁尔区的衰落原因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书本对此的文字介绍也是非常细致。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从中找出关键信息,同时了解学生提炼信息和归纳信息的水平。
笔者精选两幅示意图,即“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示意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进行判读,由此得出鲁尔区衰落的部分原因。
由于在示意图判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所以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进行生生评价,发散学生思维,最终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通过问题链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促进有效教学。
探究2:
衰落原因 问题1:煤炭、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呈现的趋势是什么?
问题2:根据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变化说明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展示材料三:1940年和1970年世界钢铁供需表格
问题1:1940年和1970年世界钢铁供需关系如何?
问题2:世界钢铁市场存在什么问题?
展示材料四:新技术革命对鲁尔区的冲击
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在新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研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投影]鲁尔区环境污染景观图(图略)
通过对文字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说出新科技革命对鲁尔区的影响。
通过景观图和书本文字材料的呈现,得出鲁尔区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2)你认为辽中南工业近几十年来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3分)_______________
(3)借鉴鲁尔区整治经验,请你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区献计献策(至少3点)。(3分)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完成试题后,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进行生生评价,教师点拨。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非良构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弹性。
【教学反思】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肯定学生的同时暴露其问题,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在讲、练、评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效较好,但相对而言学习氛围不够活跃。教师也可思考可否直接放手让学生上讲台做小老师,这样既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批判性思维。完美的课堂几乎不存在,但教师可以通过思维碰撞和细节处理让课堂更生动、更高效。
[参 考 文 献]
[1]王民,韩琦,蔚东英,等.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连载一)“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及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6).
[2]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