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2018-09-21刘子新
刘子新
[摘 要] 为了促进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解决人才供求结构失衡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缺乏办学特色、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提出高校和政府共同作用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相应路径。该研究对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關键词]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3. 098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3- 0217- 03
0 引 言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我国已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番变化,要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应地做出调整,同样,高等教育的结构、规模、制度等也要不断地去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在经历了扩大规模快速发展后,近些年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问题[1]。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在许多专业领域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形成了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截至2017年,三大产业都有着严重的人才缺口(图1)。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下,高等教育也应进行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高等教育的供给质量来满足人民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而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则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任务[2]。 笔者以供给侧的视角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转型路径。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状
自1999年后,许多专职院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后变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高校的数量在短短十几年中急剧增加(图2)。地方本科高校对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3],但在迅速的发展过后,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缺乏办学特色,教育资源不足,办学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模式老化,学生素质偏低等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地方本科高校并不能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明显弱化。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明确了转型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思路。但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高校仍在转型的道路上行动缓慢,存在诸多问题。
2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2.1 发展理念落后及缺乏办学特色
高校转型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观念的转变。目前有许多地方本科高校的领导和教职工对于学校实际转型为应用型的大学仍持观望态度,受“精英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4],许多人认为把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就是“自降身份”,且认为转型后自身利益可能会受损。对于高校的建设发展理念仍停留在固有的传统发展道路上:追求学术研究型的一流大学。这种对自身定位不清,盲目攀高的现象,使一众地方本科院校逐渐走上同质化道路,缺乏个性及自身办学特色,陷入“空喊口号”“似转非转”的僵局,背离了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高校的发展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找准自身定位特色化办学,又对转型问题缺乏深刻理解,不知“为何转”“怎么转”,这些观念的束缚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第一道难题。
2.2 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首先,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常常不能主动及时地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需要。这种主动调节的有效机制的缺乏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导致人才的供求结构失衡。专业设置滞后的原因,除了客观上的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与市场机制的即时性的矛盾,还有主观上的原因,调整专业需要巨大的成本,高校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并不愿主动调整专业。其次,各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相似度高。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的重复建设意味着该专业的毕业生多,在市场上有较强的替代性,竞争力不足,人才供给过剩,这就导致了人才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同时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造成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5]。
2.3 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如今大多地方本科高校都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问题[6]。一方面,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无法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切身体验,学习仅仅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专业的兴趣,对学习只是应付了事。这样就导致了大多数毕业生既没有理论知识的坚实基础也没有实践应用的扎实本领,既不能从事理论研究又无法实践创新。另一方面,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深入研究。“应用型人才”应当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范畴,在培养人才时不应与职业技术院校的技能型人才相混淆。多数高校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明确性与特色性,所培养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无法在工作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体观其价值。
2.4 办学经费较实际需求不足
资金的短缺是阻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资金的不足无法保障教学设施、实验器材等的供给,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实验设备老旧、损坏或短缺,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客观上阻碍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的转型实质上是高校的一次改革,改革所需要的巨大成本高校无力承担。办学经费欠缺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当地政府的教育经费拨款不够。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供给者,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政府拨款不足制约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支出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现象较多。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者主要是高校和政府。高校提供教育服务,而政府提供的是资金、制度、环境等的保障。要解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从供给侧来看,就需要高校和政府的共同作用。
3.1 明确办学定位并错位发展
地方本科高校领导层应首先正确认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必要性,深入研究“为何转”“怎么转”“转到哪”等问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继而地方本科高校应当明确自身定位,找寻自身特色。面向国际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成功的经验;面向国内经济“新常态”,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要盲目追求大规模、全专业,要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自身特点、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经济进行特色化、差别化的建设发展。地方高校走特色化发展战略进行错位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个性优势,这才是实现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3.2 根据市场需求建设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的调整建设是高校转型最基础的环节。高校要以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作为建设调整学科专业的目标[7]。由于相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高等教育在适应过程中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高校在调整专业时要克服自身被动的局面,主动与社会市场对接,政府可提供渠道使高校与企业接触交流,深入合作,及时了解人才需求结构以调整建设学科专业并逐步完善学科专业设置体系,构建动态机制。另外,地方本科高校建设调整学科专业时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特色进行特色化专业建设,把有限的资源倾斜到特色专业以增强优势。将老化的和不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学科专业逐渐取消,减少资源的浪费。走质量第一的专业建设道路,自我革新,决定取舍。
3.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高校要以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改革[8]。由摩根、罗伯特、麦克三人提出的“721”法则(图3)认为,学习的70%来自真实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工作任务与问题解决;20%来自反馈以及与其他榜样一起合作学习;10%来自正规的培训学习。那么基于该法则,首先,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研究构建与企业的协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一些专业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以小组学习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来达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效果。再次,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特化专业化的教学,更要注意学科内容的交叉性,使学生建立宽广丰富的知识结构为实践中的创新打下基础。最后,还要以开放的思维学习借鉴国外高水平应用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创新出适合我国“土壤”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3.4 “开源节流”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略显不足。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其依赖政府财政的支持,受区域经济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对地方本科高校的拨款过少,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政府只有加大对高校的投资力度才能为地方本科高校的顺利转型提供保障。同时,政府也要从改革高校拨款机制,建立有效可行的高校捐赠机制等方面着手,鼓励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另外,地方高校还应完善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4 结 语
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开展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增添了助力,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提供了契机。近年来,为解决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问题,我国一直在引导地方本科高校逐步转型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但转型之中问题突出,矛盾重重。通过研究,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从明确办学定位着手,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建設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地方政府也要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提供资金上的保障,高校要优化自身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只有从供给侧多管齐下,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才能朝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迈进,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更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玉华. 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 教育探索,2016(5):71-76.
[2]荣振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现状与未来方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7(2):37-42.
[3]王彦. 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3):5-9.
[4]钟秉林,王新凤. 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6(10):19-24.
[5]柳友荣.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6]贺永平.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9):59-62.
[7]徐俏琳, 吕立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1):151-154.
[8]徐克明.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