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煤炭企业转型战略研究
2018-09-21张健
张健
[摘 要] 本文从当前煤炭企业资本结构特点着手,阐述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及改革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红利。同时,面对煤炭行业当下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偏低、煤炭总体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结合山西煤炭企业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互联网+”下煤炭企业的转型策略,以期对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供给侧;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3. 029
[中图分类号] F426.61;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3- 0061- 03
0 引 言
我国经济在步入新常态后,逐渐放缓了增速,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在传统能源产业领域中,煤炭需求减少、产能过剩严重,加之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煤炭总量控制难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导致出现市场价格不断下跌、产销量逐渐下降,下游用煤企业也因经济增速放缓的缘故难以快速回升,各地煤企不得不全力应对银行贷款收缩、产能过剩等问题。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煤炭行业迎来了新的业态、模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线上线下网络融合的帮助下,通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断推进了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及发展。
1 煤炭企业资本结构特点
1.1 资本成本偏高
煤炭企业在拥有者资本投入的运用或是借取债权人资金时,所需承担的费用较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有着较高的资金成本要求。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企业逐渐扩大的负债规模,使其面临了更大的财务风险,而投资者在此时就会提出较高的投资回报这一要求,以便将其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弥补;其二,我国煤炭行业所处环境相对较为垄断,行业中的竞争难以充分实现,资金成本的降低动力不足;其三,企业风险会随着融资与经营状况及股票价格波动的变化而变化,预期收益率会随着风险的加大而提高,最终使企业价值受到影响。
1.2 财务杠杆系数偏大
在煤炭资源整合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有着较高的财务杠杆系数,各个煤炭企业难以筹集到完全满足自身需求的资金,故而企业会以负债筹资的形式与其需求快速达成,而适当的资金借贷也能将经营规模扩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1]。然而煤炭企业承担的负债规模越大,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大。
1.3 融资方式相对单一
对于我国煤炭企业而言,大部分都存在融资方式相对单一这一问题,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是以发行债券、银行借款为主,然而,发行债券所需满足的条件十分严格,迫使大部分煤炭企业在融资时仅能以银行借款为主,而因我国短期银行贷款更易实现,故而成为最主要的负债方式之一,这样一来我国煤炭企业融资途径、规模就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煤炭企业因单一的融资方式在生产经营中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十分大。此外,因我国缺乏完善的担保投入及约束机制,无法为煤炭经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企业有着较大的偿债风险及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加大了融资难度。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的转型策略分析
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化的、意义十分深刻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对传统能源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逐步完善供给平衡[2]。供给侧改革的路线是以改革机制的全面深化为主,推动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加大创新型战略的实施力度,确保改革措施得以全面落实,以此推动经济转型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主要包含:
首先,立足于经济产业结构,必须与国家经济整体布局相符合,同时也要顺应煤炭产業的发展方向,以新能源企业的建设,即“减”“优”“绿”为目标,以现代化新兴能源企业发展方向为根据,将煤炭企业资源与现代开采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全面发展清洁能源,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其次,注重区域性结构平衡,打破旧结构体制的束缚,加大新型区域开发力度,落实区域性布局优化工作。如此一来,煤炭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将分类实施工作落实,新区补短板、老区去产能,以不同区域实际情况为根据进行发展、管理体制的制定,将区域公司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完善统筹工作,全力构建跨区域产业集团。最后,注重资产结构的调整,针对去产能、破垄断等问题需妥善处理,将资源配置问题中市场经济的作用充分发挥,努力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在多种方式的实施下,优化煤炭企业发展格局。
在笔者调研的样本企业中,山煤集团大同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开拓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矿井管理模式。特别是公司自主研发了“移动互联网+煤矿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全动态“五全”安全管控的良好格局,使公司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3 “互联网+”下煤炭企业转型战略研究
3.1 创新商业模式
首先是产融模式。以国内外大型企业经验为依据,加大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力度。当煤炭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通过产融结合能够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实现。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参股和收购兼并或是以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的组建等方式,推动实体与金融资本得以实现融合。其次,“立足于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营销模式[3]。该模式立足于客户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将趋近于完美的用煤方案提供给客户,并为其提供洁净煤炭,对高效用煤技术进行探索,以此推动多方互利共赢的实现。最后是免费模式。当前,大部分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平台模式主要包含收费与免费,民营企业多以免费模式为主。就立足于长远目光来说,免费模式所能吸纳的优质供应、服务商更多,采购成本更低,互利共赢更易实现。故而,煤炭企业应朝着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免费模式的方向发展。
3.2 优化经营管理
当前,企业主要发展趋势为“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对于企业而言,其转型关键在于统一核心业务流程模板、管控方案的制定与建设,以业务部门应用需求为根据重新梳理并优化再造业务、操作流程。企业内部统一标准体系与数据编码的制定,以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将客户分类与评级完成,都能推动“互联网+”下转型升级的实现。
“互联网+”所积累的大数据,可供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挖掘使用,对具有高度的针对性信息进行选择性推动;以竞争态势、客户类型、市场区域等为根据完成价格差异化策略的制定及价格管理机制的构建,进一步提高定价的科学性、精确性。同时,大数据分析有利于融资需求的挖掘,以交易流量为根据可完成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客户管理为例,以多种系统的数据挖掘与统计为根据,在多维度应用指引下,建立多层级客户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从客户评价维度设计到指标得分计算和客户类型分类评级机制分析方法的建立。该体系能将更多的支持提供给销售定价策略、内部绩效考核、定制化产品的开发、收款或信用政策、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有利于提升业务导向的经营能力。
3.3 提高煤炭产业集约化程度
全面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煤炭大基地,要求煤炭企业以兼并重组的形式落实生产集约化。以我国大型煤炭基地为中心,立足于环境、市场及资源条件,加大西部发展力度,东部实施收缩策略,加大中部优化力度,以西移作为煤炭生产推进方向。在优化煤炭生产结构时,遵循建大、改中、关小原则,严格控制煤矿数量,确保全国煤炭产量中大型煤矿产量比重得以提升。加大煤炭企业规模准入门槛,便于对企业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3.4 加强煤矿精细化管理
将精细管理核心思想定为“消除浪费和持续改进”,以功能定位、业务流程及岗位作业为对象,在煤炭企业中落实各类现代化管理手段,如标准化管理、价值流管理、目标管理、标准化生产及生产经验评价等[4]。同时,制定运营生产目标,以“工作零差错、质量零缺陷、运行零浪费、安全零事故、服务零投诉”推动客户与企业价值的提升。此外,以加大资源节约集约力度、综合利用废旧资源等措施,实现能源材料消耗的有效控制。
3.5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在重点工程项目中,添加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针对拥有丰富煤炭、水资源的地区,可加大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力度,凭借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完善煤炭深加工技术,进一步优化能源转化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煤耗及水耗的有效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高效清洁发电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力度,在优先发展内容中增添各类低排放、高参数、大容量技术,如超临界发电技术等,以脱硫、脱硝、除尘及脱汞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根据,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实现。
3.6 提高煤炭科学产能比重
要想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落实煤炭科学产能建设及煤矿生产环保、安全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安全发展理念为中心,立足于灾害防治,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落实重特大事故预防工作[5]。同时,大力推广各类绿色开采技术,如充填开采与保水开采等。此外,要想顺利开展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就必须不断创新、完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3.7 建立煤炭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政策型、经济型、规模型及经济型是其主要退出,煤炭退出在一定程度上联系着资产处置与人员安置等,其根本问题为经济。在煤炭产能退出方面,要想使其平稳有序,就必须落实煤炭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建立。而在部分煤炭负债企业方面,因其运转是在贷款及政府支持的帮助下才能实现,扭转无望,可加快退出,将空间整顿出来供给市场化兼并重组。同时,煤炭企业也可进行转出产发展基金的建立与健全,通过该方法将一定的资金提供给职工再就业和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及企业转产,进而有效应对煤矿企业破产倒闭、煤矿资源枯竭。此外,政府也应积极建立退出经济补偿机制,将适当的经济补偿提供给煤炭企业,便于过剩产能煤矿的推出。
4 结 语
煤炭企业在我国重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其也相继有部分问题出现,如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度更大,该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更大等。要想脱离困境,就必须结合供給侧改革与“互联网+”,入手于自身成本的降低,以成本降低为抓手实现企业经济杠杆的调整,确立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方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量升级改造资金的投入,将资源优化配置落实,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西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4):50-52.
[2]宋立杰,王福顺.能源互联网时代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思路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8):15-18.
[3]闫婷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20):17-18.
[4]牛克洪.运用互联网思维助推煤炭企业转型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5):30-32.
[5]郑锐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行业去产能路径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