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帮助孩子进步的良方
2018-09-21张秀红
张秀红
研究显示:10岁至16岁的学生最容易产生叛逆情绪。教师在批评他们时,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反之,就会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对立。如何让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呢?《教育》记者采访了4位特级教师,听一听他们有什么妙招。
唐莉梅:批评学生“从心出发”
安徽省特级教师、芜湖市弋江北路小学副校长
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让他们感受到真诚和善意;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行为不能过激,言语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言语简洁明了,要求明确,切忌啰嗦,不着边际的说服和教育;教师要运用教育的智慧,在细节上感化,在行为上感染,创设出平等的教育氛围,赢得学生的认同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批评。
在平时教学中,我不轻易批评学生,但我会随时随地的表扬学生,因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是我的表扬并不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滥表扬”。我会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选好时机和场合,用表扬的方式正面引导学生,引导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我所教的班级有一名同学口吃,但上课举手却很积极。第一次英语课堂上,当他结结巴巴、用一种比较奇怪的语调朗读英语课文时,引起了同学们的大笑,他满脸通红、尴尬地站在桌位前时,我走到了他面前,“Give me five!”(和我击个掌吧!)他满脸疑惑,我面带微笑对他说:“老师为你加油!为你的勇气点赞!”顿时,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喜。这时,我转身收住笑容,严肃地望着全班同学说:“我也为嘲笑别人缺点的同学感到遗憾!”简单一句话,让学生们羞愧地低下了头。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对症下药,则是一位好老师应该把握的。
1994年踏上工作岗位时,担任五年级(3)(4)班的英语教师。一天早晨,当我踏进教室,便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气氛,平时端坐等待上课的学生,三三两两小声议论着什么。“Class begins!(上课)”无人回应,学生仍“自由活动”。我懵了,头脑一片空白。“怎么了?上课!”学生当我是隐形人,没有人搭理我……泪水控制不住了,我冲到办公室,伏案大哭!班主任立刻到教室了解事因。事情结果是这样的:我在(4)班上课时,批评学生不认真,总拿(3)班对比,说(3)班如何好,要向他们学习。学生们生气了,认为我偏心,就用这种行为抗议。知道事情起因后,我深深地自责和反思,自己所认为的批评激励法,却在无形中伤害学生。批评学生,要从“心”做起!
马芬:“批”与“评”应有机结合
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教师
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性格和脾气选择是严厉批评还是隐晦批评?对同一件事,性格外向、叛逆性强、心比较宽,并且屡次犯错不改的学生要严厉批评。性格内向、敏感细腻、自尊心极强的学生需要隐晦批评。从事件本身来看,如果性质较为严重、影响恶劣的,要严厉批评,比如校园欺凌。
批,是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予以指出、纠正。评,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批评是一种惩戒,一种遏制,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帮助、指导的目的,使被批评者找到差距,明白事理,避免重犯。同时,对其他人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要达到批评的目的,第一,要清楚事件的起因,学会倾听,读懂学生的内心。第二,认真选择批评的形式和场合。比如迟到,如果只是偶尔上课迟到,可以单独谈话。如果是班里某项集体活动迟到,影响了整个班集体行动,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考虑适当公开批评,给同学们一个解释,并向同学们道歉。第三,批评也要找准时机。俗话说:“鼓要敲在点子上。”学生犯了错误,当即批评不一定能够抓住时机,有时反而扩大激化矛盾,有些事可以“冷处理”。第四,注意批评的频率。过多的批评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絮叨,没有威严。学生会感觉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失去信心,产生“习得性无助”。第五,教师应该以“批”为切入点,以“评”为落脚点,不要只“批”不“评”,或重“批”轻“评”,而要“批”与“评”有机结合。
在教学管理中,一味地赏识教育,会让学生无规则意识,无敬畏意识,无自律意识,所以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比如,一位同学没有完成作业,我会说:“你的作业每次都完成的认真及时,今天没完成一定是有原因吧,想和老师交流一下吗?”先表扬,然后再通过了解的情况进行“批”和“评”。高一刚开学,学校组织会操比赛,我班体委高天是个极其负责的孩子,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比较差。在会操演练那天,高天带队,因紧张,整个过程发令全乱了,体育老师一再指导也没能完成任务。全校学生哄堂大笑。高天羞愧难当,当众哭了。于是,我召开以“担当和尊重”为主题的班会。第一环节:播放德耀中华视频,让学生谈看法。第二环节:讲团结友爱勇于担当的故事,谈感受。第三环节:解剖自我,直面过去。会操演练中同学们的表现如何?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同学们七嘴八舌:“我们那天没做好,如果每个人都做好了,就算高天喊错了号令,我们班也不会乱的。错不在高天一人。”“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高天,在众目睽睽下指挥,也会出错,如果全校同学都笑,尤其是本班的同学也笑,我心里会很难过的。”班会后,我又看到了阳光下笑的灿烂的高天。
郗宏德:教育让人逐步走向完美
云南省特级教师、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教师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一朵花都会绽放,只是花期不同。教师要通过点滴的唤醒与激励,不断调整教育策略,就会欣赏到学生的可爱与纯真。恺恺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刚步入小学,我就发现他有很多恶习:随处丢垃圾;与同学相处,两句话不和,就动手;上课双腿盘在椅子上,批评他,不以为然,还用眼睛瞪着老师顶撞“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更不喜欢你”。与家长沟通才知道,他从小与奶奶一起生活,老人非常溺爱孩子;小学一年级,父母接到身边时,发现孩子身上有各种问题,妈妈甚至说:“郗老师,请您多教教我们该怎么做,我一定配合您,再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就毁了。”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已经习惯周围人的厌恶,对任何的批评都无所谓,只是他内心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作为一个大人和同学眼中的“坏孩子”,他也就表现出我行我素地“耍酷”。两年中,我与家长一直保持联系,引导家长及时发现他的优点,给予表扬,同时提出小目标和要求,慢慢引导他,逐渐改善了他与同学的关系。
三年级的一天,数学课堂上,他在看一本《摩尔庄园》,我发现后让他把书交给我,他不肯,我走过去刚拿起书,他就来夺,一扯书就撕了,他大哭着说:“你撕坏了他的书。”还没等我劝他,他便又哭又闹青筋凸起,拿起数学书几把撕开。这时,谁都劝不了。同学们告诉我,只要哪个学科老师说他,他就把此学科的书撕了。我很生气,但是为了其他同学照常上课,必须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再处理。
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撕书对不对,他也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那本书是他央求妈妈很久,昨天才买的。推心置腹地长谈后,我告诉他任何书籍都要爱惜,爱看书是他的优点,人要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优秀。我和他一起粘好了两本书。同时我又告诉他,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肯定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告诉他学会自律、学会管理自己情绪的重要性。并与他约定,有问题随时找我。这次约定后,他再也没有犯类似的错误,我鼓励他每月制订一个小目标,与家长及时沟通,及时发现其优点,肯定他的进步。渐渐地,他发生了很大改变。
小升初,他考取了自己心仪的中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他妈妈给我发短信:“恺恺在班里数学排名第一,正是因为您的坚持,让我们下定决心,关注孩子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才有了他今天的成长。”
王鸿:批评是成长的力量
浙江省特级教师、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教师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是有难度的教育手段。批评学生要考虑其个性,不同性格的学生承受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犯错误性质比较严重而又比较固执,一时不能认识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办公室严厉批评,借助其他教师旁敲侧击,使其改正错误。班级里普遍性的错误,要公开批评,对全班同学“敲警钟”,以防止事态扩展。对于自尊心很强又“爱面子”的同学,或者学生已经认識到错误,并处于自责状态时,需要隐晦地批评。
当学生犯错误后,有的教师便开始严厉批评,而学生认为自己有理,这样抵触情绪就会特别强烈,引起师生冲突,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冷静思考,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批评只是其中一种手段,并不是唯一手段。所以要先处理心态再处理事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时时刻刻都感受着情绪的力量。事实上,真诚了解孩子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察觉他们真正的需要。在情绪对孩子产生影响之后,批评成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唤起学生内心进步的渴望,促进学生自省,发现不足,使批评不断发酵,最终转化为内在修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人都渴望表扬,抵触批评,因此批评需与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可以采用“理解心情——遵守约定——赞赏明向”的方式教育学生。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有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有一次,一名男孩喝完牛奶后就在垃圾桶(皮卡丘形状的)旁边用力挤盒中剩余的牛奶,桶盖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牛奶汁。我看到后,对他说:“我能理解你挤奶的行为,太好玩了(理解心情)。你还得记得我们班的约定吗(遵守约定)?要让垃圾及时回到自己的家。你是一个帅气整洁的男孩(赞赏明向),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还皮卡丘一个洁净的脸蛋?”这名学生立即把垃圾桶拿去清洗了。
批评以聊天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平等交谈中认识到错误。当然,书面交流可以更深入,与学生交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许多不愿意讲的事情,说的心里话,都愿意以书面形式呈现给老师。有一次,一名六年级的女生因为父母闹离婚伤心,等爸爸看到她走进校园离开后,迅速躲起来。结果学校领导、班主任找了她两个小时,与她真诚沟通,开导她,帮她出谋划策,使她最终走出了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