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与中学美术鉴赏课的联系研究

2018-09-211常德市长岭岗中学2常德市第七中学湖南常德4150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可视化导图美术

杨 芳 梁 菲(1常德市长岭岗中学,2常德市第七中学,湖南 常德 415000)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是“世界大脑先生”托尼巴赞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发散性思维外显工具。他在研究大脑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梵高等伟人在笔记中使用了不同于同时代人线性思维的记录方式,在他们的笔记中开始出现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巴赞意识到其中奥秘,经研究发明了这一强大的思维工具。他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简言之,是把人脑中发散性思维过程通过图象方式把知识可视化的学习工具。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用到这种工具。

如图所示思维导图还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还能以每一个分支为关键词或关键图形再一次向外扩散,产生新的联想。可以说思维导图是无穷尽的,将我们的思维无限放射。

一、美术鉴赏与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属性

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视觉形象反映客观生活,表达作者对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主观情感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赋予了美术教育特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决定了美术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教化功能。美术之所以产生教育作用,从根本意义上来讲,美术作品能促进、熏陶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保持一种积极和乐观的态度与精神。侧重于培养学生美术的审美品质。学校美术教育正是通过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从情感上打动学生,使之能感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创造力,以求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美术鉴赏,其内涵核心就是鉴别和欣赏美术作品。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甄别、评价等活动,从视觉审美引起学生对作者、文化背景、时代精神的上层认识并达到情感共鸣,提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美术鉴赏对高中生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熏陶有很大的提升。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本内容系列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是体现美术课程人文性质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的交融,感受到不同民族、地域的人文内涵。尊重不同民族的艺术文化之上,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

而思维导图具有多元发散性思维的科学性。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就像一个网状链接,将一个个支点通过各种途径连接在一起。每个脑细胞(神经元)从细胞中央或者细胞核向四周发散,通过无数个轴突和树突传递信息,构成了巨大的神经元网络。发散性思维的踪迹就如同轴突和树突的踪迹。充满无限可能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美术教学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以个人或集体多种方式,通过对美术现象和作品进行视觉、触觉等多元智能活动,师生共同实教学目标。

二、美术鉴赏与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属性

思维导图作为发散性思维可视化工具,是通过图像、色彩、线条等绘画语言表达,涉及视觉审美。假使,一幅思维导图没有色彩、图像的运用,那么它苍白的像是一个提纲,很容易绘制成“概念图”.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但更侧重于逻辑整理,没有趣味性;虽然可以一目了然,但不便于人们再看它时想起当时绘制的新奇想法,也不便于人们在过段时间后,突发新的灵感。知识可视化作为“思维导图”形象特征的支撑点,直接影响了思维导图对知识的表征。可见,思维导图其图像、色彩的特征不仅形象的表征了知识,而且对学生的绘制画图充满考验。一个画面丰富的、完美的思维导图是需要学生对美术基本语言的掌控。而美术鉴赏课目标之一是学生了解美术基本语言。此外由于美术课有着工具性、审美性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美术的基本语言和技能,可见,绘制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非常合适。因此,思维导图的形象性与美术教学有着无法取舍的联系。更者,思维导图这种图式特色对学生建构知识、增强记忆具有着非凡的作用,运用到美术鉴赏课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视知觉是思维导图运用到美术教学中的核心。美术具有丰富的形式、优美的造型、强烈的画面感,以其特有的形象为立身之本。形象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诉诸于视觉和触觉,尤以视觉为甚。视觉形象会引起观者的形象思维,使读者产生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和情感,如阿恩海姆所说:“视觉因素会帮助观者捕捉到概念和情感”。可见,视觉审美陶冶人们精神,净化人们心灵。美术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美术学科的特殊审美性决定了美术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性思维、视觉读写的能力.

而思维导图可视化的特征,即知识表征的过程,也是图像话语-视觉解读的过程。阿恩海姆曾说:“任何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意向进行的,这种意象又是通过知觉选择后而生成的,由于艺术欣赏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知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们本能的创造活动,因而艺术教育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引发教育界强烈的重视。在经过多次课改之后,学校美术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有了新的面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的;以关注学生主体能动性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完整的人格为教育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形势之下,宏伟大厦奠基之石--美术教学及其相关因素面临严峻的挑战。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可视化工具,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性,与美术鉴赏有很多共通性,我们中学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去发现新的教学热点,而思维导图的应用无疑是很好的教学方式,望能引起广大美术教师的重视,将其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

猜你喜欢

可视化导图美术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创意美术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