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空间溢出与城镇化
——基于中国东部省域数据的检验
2018-09-21董沛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董沛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一、引言
1954年,刘易斯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二元结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其中一个是传统的农业部门,另一个是城市工业部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城市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导致大量人口向城镇流动,而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工业化进程导致了经济二元结构的出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上历史和制度的特殊原因,同样存在着经济的二元结构。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城市居民 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仍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而解决以上问题的重点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上分析可看出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
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6年的57.35%,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李克强总理指出城镇化应以人为核心。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因素有很多,金融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有探讨。其中周战强和乔志敏(2011)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1952-2009年全国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短期内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不显著而长期金融发展对城镇化有显著影响的结论[1];谢金楼(2017)利用我国2003-2014年31个省份数据研究发现,金融效率阻碍城镇化建设而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促进城镇化建设,并据此提出优化金融结构、扩大金融规模和提升金融效率以促进城镇化发展[2];李新光等(2015)利用中国30个省市1998-2012年数据,构建PSTR模型研究发现提高金融效率和发挥金融市场融资功能可保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3]。
以上研究很多忽视了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本省金融发展不仅会促进本省城镇化,人员流动,资本市场的活跃以及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动周围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金融规模方面,金融机构一方面吸收大量社会闲散资金使之成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有利于金融创新和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金融效率方面,金融市场的健全和完善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合理分散风险,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场所,从而促进城镇化发展。鉴于此,文以我国东部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6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指标及数据说明
(一)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溢出”指资源特别是知识在没有合约下的非自愿扩散,又叫外部经济。通过基本理论分析发现,本省的金融发展带来人口流动、资本市场的活跃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邻近省份的城镇化进程。这种地理空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可以用空间相关来描述,而空间自相关则需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来度量。其中对空间单元的位置依据“距离”来进行量化。本文借鉴钟昌标(2010)[4]做法计算如下:
(二)城镇化水平空间相关性检验
在构造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回归之前,需要先检验东部11个省市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可用全局Moran’sI指数来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2005-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Moran’sI检验结果大部分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的城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可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表1 2005-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Moran’sI检验结果
(三)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常用空间计量模型主要有SAR、SEM、SDM和SAC。本文选取SDM(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研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设定如下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1)只有核心解释变量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2)加入控制变量之后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四)指标选取说明
(1)被解释变量:城镇化水平(urban)。参考戴志敏(2016)的表示方法,采用最常用的人口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水平[5]。
(2)核心解释变量: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水平高低对该省和周围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的推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金融创新、资本市场的活跃和资金跨地区的流动等都是金融发展水平的体现。
①金融规模(finsc)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由此带来巨大投资等需求,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本文参考陈志刚等人(2016)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人民币之和与其对应省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东部各个省金融发展规模[6]。
②金融效率(finef)指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转换为贷款余额的效率,参考李清政等(2015)的方法,本文选取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与对其应省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7]。金融效率数值指标越高,表明金融机构贷款越多存款越少,即资本市场中资金的配置和利用更加合理以及有效率。通过资金借贷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部分产业的支持,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推进。
(3)控制变量:①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agdp),用人均GDP水平来表示;②财政支出(finbu),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GDP计算;③地区创新水平(inven),本文选取东部各省市每年的专利申请授权量来衡量,为使回归结果便于分析,在此给专利申请授权量除以10000使其计量单位为万;④全社会固定资产占GDP比重(fixas);⑤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reales);⑥贸易水平(trade),用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⑦非农产业比重(indstr),用二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来测量。
三、实证结果分析
Moran’sI指数的检验结果表明可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空间杜宾模型(1)中,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均在10%水平上对城镇化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金融市场越活跃,资金在相邻地区间的流动也会更加顺畅,使得资金可以有效配置进而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各项事务的开展;同时两个杜宾模型中空间相关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说明临近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对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即城镇化水平存在溢出效应。对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各种因素的效应进行分解会得到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体效应。
表4 溢出效应结果分析
从表4结果分析可看出,未加控制变量前,本省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对本省的城镇化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也存在较为显著的溢出效应,即本省的金融发展对邻省的城镇化水平有促进作用,因为资金和生产要素等的跨区流动进而使不同省市间的资本市场进一步联系密切,从而一个省的金融发展会对邻近省份的城镇化水平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入控制变量的模型,金融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依然显著存在,本省金融效率的提高对邻近省份的城镇化水平的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控制变量中本省的房地产投资对邻近省份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与预期不太相符,这可能是因为相邻省份大量资金进入本省房地产导致了本该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短缺。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两个视角考察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不同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东部地域不同省份的城镇化水平之间会相互影响;(2)本省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对本省的城镇化水平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贸易水平和非农产业比重对本省的城镇化水平有正向显著促进作用,政府财政支出与本省城镇化水平正相关但效果不显著,房地产开发投资则会抑制本省城镇化的进程。(3)金融发展也存在着溢出效应,尤其是本省的金融效率有着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本省和邻近省份的城镇化水平。
注释:
[1]周战强,乔志敏.金融发展、财政投入与城镇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09):17-20+99.
[2]谢金楼.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7(03):45-49.
[3]李新光,胡日东,张彧泽.我国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城镇化支持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5(04):132-141.
[4]钟昌标.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间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0,(1):80-89.
[5]戴志敏,罗燕.中国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J].技术经济,2016,35(05):118-123.
[6]陈志刚,王晓夏,桂立.金融发展对中国区域城镇化的影响[J].经济经纬,2016,33(03):155-160.
[7]李清政,刘绪祚.金融支持与我国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4):14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