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池塘花鲈生态养殖试验
2018-09-21蒋万钊张士华刘艳春隋凯港
蒋万钊,张士华,刘艳春,隋凯港
(山东省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91)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拥有大量的盐碱地,历年来经上农下渔改造,形成了大片适于水产养殖的池塘。但由于盐碱地高盐、高碱的水质特点,适合于本地区的养殖品种较少。花鲈、梭鱼和黄河口大闸蟹都是本地土生的优良品种,对盐碱水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且其生态位有着互补性,为更好开发当地的优良品种,探索上农下渔新模式,我们进行了花鲈、梭鱼和黄河口大闸蟹生态混养试验。现将试验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位于垦利区,靠近黄河,水源为黄河水,试验池塘4个,单个面积0.33 hm2(5亩),共计1.33 hm2(20亩)。为上农下渔所建池塘,靠近路边,交通方便,南北走向,最高水深可达2 m,每个池塘装有增氧机一台,池塘经过清淤,池底进行了平整,加固了堤坝。
1.2 放苗前的准备
池塘消毒:放苗前进少量池水,购进高质量漂泊粉进行消毒,消毒时,先将漂白粉用水化开,然后全池泼洒,使水中浓度到达每立方水体30 g以上,清除野杂鱼虾、大型水生生物、寄生虫和细菌等。
水草移植:移植前先少量进水,在池塘周围设置3~4 m宽的水草带,品种以苦草、伊乐藻为主,簇间距2 m。水草移植后逐渐加水,水草覆盖率在30%左右。水草移植作用是为大闸蟹养殖提供隐蔽场所和食物,净化水质。
1.3 苗种放养
大闸蟹苗种来自本地土池培育的扣蟹,苗种肢体齐全,身体清洁,活动力强。放养密度5 400只/hm2,放养时间为4月上旬,规格为100只/kg。
花鲈苗种来自利津县双赢育苗场,放养时间为4月下旬,规格6~7 cm,放养密度为15 390尾/hm2,苗种在育苗场经5~7 d淡化,盐度为5‰以下,苗种在育苗场已经转化食性,完全摄食人工饲料。人工繁育的苗种较野生苗种规格提前20 d左右,并且省去了食性转换环节,成活率较高。
梭鱼苗种为当地越冬的苗种,规格为40尾/kg,放养密度1 500尾/hm2,放养时间为4月23日。
1.4 设立防逃设施
大闸蟹防逃墙使用双层塑料膜,膜宽70 cm,地下埋20 cm,地上高50 cm,地上塑料膜用竹竿打桩固定,竹竿高70 cm,打入地下20 cm,地上50 cm,用铁丝从两层塑料膜中间穿起拉直,并固定于竹桩上。池塘拐角处呈半圆形,防止大闸蟹聚堆越墙而出。塑料膜还可有效阻止青蛙、老鼠、蛇等敌害生物的进入,为之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1.5 水质管理
养殖前期刚放苗,水体生物量少,水质较好,水位控制在60~80 cm,以添加水为主,利于提高水温和水草生长;高温季节适度提高水位使水体下层水温保持较低,养殖中后期,随着生物量的增加,逐渐加大换水量;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水体生物量的增加和残饵粪便等的积累,及时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每10 d使用1次,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1.6 饲喂管理
1.6.1 花鲈 花鲈为肉食性鱼类,饲料要求蛋白质较高,低值鱼类虽然可以作为其饲料,但对水质污染较重,且病原体较多,不够安全,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全程投喂花鲈人工膨化饲料,其营养配比见表1。
表1 花鲈人工膨化饲料营养配比
投喂量:前期为花鲈体重的8%,中期为体重的5%,后期为体重的3%。前期每天投喂4次,中、后期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做到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点。
1.6.2 大闸蟹 由于前期苦草等生长较好,水中螺蛳等数量多,在大闸蟹苗种投放10 d以后开始少量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间在花鲈集中投喂之后,沿池塘浅水区均匀投放,每天2~3次,以1小时吃完为好,根据残饵情况调节投喂量。大闸蟹整个养殖期间实行“两头精,中间粗”的投喂模式。
1.6.3 梭鱼 不单独投喂。
1.7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水深、水色的变化等,定期检测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8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苗种下塘前先消毒,养成期间定期对水体消毒,根据情况使用杀虫剂,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和免疫多糖等营养物质。养殖期间因管理到位,水质较好,采取混养方式,养殖对象没有发生大的病害,实现了健康养殖。
2 试验结果
2.1 产量
大闸蟹9月下旬收捕上市,捕获方式主要是手捡和地笼捕捞;花鲈和梭鱼在10月中旬收捕,捕获时先将池水排放至低水位,然后拉网,最后抽干水捕捞。具体收获情况见表2。
表2 花鲈生态养殖试验收获情况
2.2 经济效益
1.33 hm2试验池塘实现产值211 240元,总投入96 980元(其中苗种费17 820元、饲料费67 500元、水草费200元、电费860元、塘租费1 600元、工人工资9 000元)。1.33 hm2总利润114 260元。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采取以养殖花鲈为主,黄河口大闸蟹和梭鱼为辅,利用其生态位的不同进行生态养殖,保持了生态系统的良好,又增产增收,为盐碱地水产养殖探索了一条生态养殖的新模式。
由于鲈鱼配合饲料含蛋白较高,价格贵,所以不宜和鲫鱼等低值鱼类混养,经济上不划算,在进水时要尽量避免野杂鱼的进入。
由于盐碱地盐度较高,移植的螺蛳繁殖不是很好,可以繁殖本地的品种—静水椎实螺,该品种皮薄,出肉率高,河蟹喜食,缺点是个体较小,河蟹摄食较快,宜较早投喂人工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