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审计发展新趋势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2018-09-20张博
张博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发展方式转换成为新常态,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背景和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与以往相比,内部审计工作表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宏观定位,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审计人员要把握审计发展新趋势,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应对新挑战新变化,用新的方法和新的价值取向再谱内部审计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内部审计;发展;提升价值
一、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背景和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与以往相比,内部审计工作表现出发展的新趋势,其实质是审计监督的全方位“升级”。
(一)审计监督职责不断强化,审计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
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提出把审计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审计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等实行审计全覆盖;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需要,中央企业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功能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促进企业战略执行落地、促进企业全面提质增效、促进企业重要岗位权力约束、促进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重大风险识别与防范。
(二)审计监督的目标和任务“全覆盖”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要覆盖投资、并购、营销、大宗采购、大额资金支出、资产处置、收入和成本预算执行情况等重大经营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突出体现被审计对象在贯彻落实国家和集团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影响企业发展质量和潜力的战略管理、投资决策、财务管控、风险管理、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廉政建设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三)加强审计资源配置,形成监督合力
十八大以来,各级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加快整合,“大审计”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科学谋划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改革审计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审计成效,形成监督合力。中央企业基本确立集团总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统领及管控地位,坚持总部统领集团审计规划、审计策略、资源调配和成果共享,统一调配全集团审计力量,坚持下级审计部门向上级审计部门工作报告制度,下级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和重大案件线索在向本单位管理层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一级审计部门报告,实现审计线索和资源的整合。各级审计机构共同推动监督信息共享、监督成果共用、关键业务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切实形成监督合力。
(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地位不断增强
国资委《通知》明确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坚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求中央企業建立内部审计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内部审计工作应由企业董事长或主要负责人分管,董事会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汇报,依法审议批准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和重要审计报告。保障内部审计部门获取审计资料、履行审计程序、公告审计结果、督促问题整改等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涉。被审计对象自觉接受、配合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障碍、阻挠审计,不得弄虚作案、隐瞒情况、不得限制向审计部门提供审计所需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
(五)审计将在境外审计和企业战略层面发挥作用
《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应在经营管理信息和业务数据共享方面赋予内部审计必要权限,促进内部审计在企业战略层面发挥作用。把监督检查企业战略的部署落实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促使内部审计及时跟进战略业务的开展情况、资源保障情况和风险防控情况,反应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战略转型的具体政策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战略执行落实到位。而对于有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的企业,应常态化开展境外审计,推动企业稳健开展国际化经营,更好地服务于“走出去”战略需要,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对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以及国有资产运营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重点关注企业“走出去”的总体运营情况、财务状况、重大工程项目及投资并购情况、内部管理模式,以及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六)审计将在控风险方面发挥作用
当前资本风险与市场风险叠加,经营风险防范难度加大,企业要高度重视当前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类风险。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领域、问题多发领域和重大风险领域,深入开展专项审计,把问题查深查透,提升重要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一)转变思维观念,审计关口前移
事前防范比事后核实认定更重要,但企业在建立有效机制方面往往缺乏。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合理配置人员,注重加强审计项目督导和专业复核检查,按照查找问题、注重程序、讲求效率、依规审计等多维度标准开展工作,保证审计独立、客观、准确地揭示问题、识别风险。在开展各类审计项目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审计关口前移,把合同会审和招投标监督作为日常监督工作,着重分析国内项目和海外项目的不同风险点,关注管理流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适时提出审计意见,要将事后审计的传统模式尽快向事前审计和事中监督转变。内审如何与具体业务结合,嵌入到业务的全过程,如何实现全覆盖,需要不仅仅是简单的范围扩大,还需要建立相关的配套工作体系。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合同审核及合同规范化管理,对大量业务合同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协助各职能部门和经营单位研究合同条款和风险。结合近年来合同纠纷产生的经验教训,认真做好经验总结,规范公司合同条款,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二)健全机构设置,促进管理提升
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设置直属于所有者而不是经营者的内审机构,进行职责定位和赋予必要的工作权限。内审职能的发挥既要靠自身,也需要企业的必要定位,如果仅靠“有为才有位”的逻辑起不到改善管理的最佳效果,需要内审发挥什么职能,就必须在企业中赋予应有的职能与权限。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企业机构设置,也可以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进行了系统梳理、修订,对问题集中领域加强内控风险管理,细化流程审批,强化过程管理,改进跨部门协作,提升机制运作效率。审计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直达公司“一把手”和决策层,及时在相关部门通报,对共性问题梳理提炼形成“问题库”,推动管理职能的细化,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评价与咨询的职能。
(三)引入审计系统平台,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审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以及审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审计组织方式创新是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现代审计管理、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审计工作一体化、审计信息共享的必然要求。审计信息系统集合审计管理、在线作业、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从审计日常工作出发,以审计作业为核心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流程化、规范化管理,适当引导审计人员按要求实施审计,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信息化环境将内部审计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得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点、控制内容等发生了改变,针对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项目的新特点,将会形成新的审计质量控制方式和体系,逐步实现审计程序更加规范化、审计模版更加标准化、审计内容更加清晰化。通过建立审计系统平台,可以在内部单位之间实行数据资源双向互通,即通过网络一方面审计部门能实时采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实现同步跟蹤,实时监控,另一方面经授权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也能通过审计网站,查询使用审计部已公开的数据,实时掌握审计动态,并可利用网络传递接收数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内部审计的职业发展空间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内部审计的责任担当,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国企内部审计更应该与国企战略精准对接,国有企业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要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均离不开现代化的企业治理作支撑,均需要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监督来制衡,需要有效的内部审计来保驾护航。新时代的企业内部审计大有可为,应该在企业战略层面和风险防范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志东.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尹维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中信出版社,2015.
[3]陈莹,林斌,等.内部审计、治理机制互动与公司价值[J].审计研究,2016(01).
[4]刘新.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
[5]杨琴.新常态下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思考[J].知识经济,2015(16).
[6]孙犇.新常态下集团内部审计发展趋势[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5(05).
(作者单位: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