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2018-09-20张洪雁
张洪雁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不断优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就读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小学生源锐减,小班额教学因势而生。如何在小班额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成为每一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2017年始受当地教育部门的委派到乡村学校支教,在小班额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小班额教学的课堂效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额;高效课堂
近年来,随着教育不断优化,家长对孩子教育选择逐渐城市化以及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就读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源锐减,小班额教学因势而生,笔者所在的小学中最少的班级2名学生,最大的班级8名学生。这对站惯了四五十人甚至是六十几人讲台的老师来讲,无疑是“教学的一场革命”。笔者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农村小学小班额化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农村小学的学生, 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学生,见识相对较少, 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 在农村小班额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联的, 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低年级的儿童对颜色、声音、动画等有极大的兴趣, 对故事、童话、动物感兴趣, 热衷于充当某个角色。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故事和运动中,就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有效地调动学生高度投入的热情,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 汲取数学知识和经验, 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运用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迪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面向全体与分层教学相结合,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的目的。小班额条件下采用分层教学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让他们各有所得。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或学业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求相对高,对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要求相对低。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如,我在教学中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点培养其思维能力;对于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以扶为主,让他们在我的带领下学习,然后在课余针对其不足,和家长配合联系,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他们多练习。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高效课堂
师生关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的效果,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是围绕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形成的。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总是以传授者、领导者和监管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是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其结果是课堂“秩序井然”“鸦雀无声”,但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的活动僵化、死板、死气沉沉,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压抑,甚至严重丧失。由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情感交流的缺乏,导致学生自由和安全感的缺乏,不能畅所欲言,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现代教育要求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小班额条件下学生人数少,更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学生更能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学生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现在社会日新月异,对于学生教学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从多个方面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小班额条件下正好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点来打造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受任何限制地自主学习。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话说、有问题提,重在参与,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发展自身。
此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主,小班额的学生人数都不多,这样教师也能够全面地照顾到,不会造成课堂秩序紊乱等现象。由于人数较少,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學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指导思路,也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跳跃性,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