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

2018-09-20崔子龙

新课程·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品德与社会小学

崔子龙

摘 要: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即是生活。”作为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科目,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而对该课程进行生活化处理,更能使这种推动作用得到发挥。所以,广大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从该课程的教材中挑选合适的内容,然后对其进行生活化处理,以期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主要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进行阐述,希望能给观者带来一些启迪。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但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推进他们的社会发展。该课程基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主张为师者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运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但是,纵观现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展状况,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上课内容常常与生活实际相脱离,这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对该课程提起足够的兴趣。要知道,品德与人们的生活共存,所以,为了更好地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挖掘生活中可用的素材,以帮助学生充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对此,教师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一、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素材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现今的小学生无论是眼界还是知识储备都要比过去的学生好得多。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很多小学生的家境都十分优渥,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会越来越多。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在思维上都会比较早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仅已经拥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还能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通过社会与品德课,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生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素材,要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该课程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在学习《难忘的校园生活》这一课时,教师不妨先以自己为例,给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在学生时代所碰到的难忘的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学生分享完后,教师可以简要地对这些故事做一下点评,之后,顺水推舟,将课堂的节奏带入教材中去。有了之前的铺垫工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容易投入,这对课程的有效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多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作为新课标所创设的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体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是,不少学校出于经费、学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极少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此外,还有少数教师在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的时候不重视“思想品德”的渗透,使得这些实践体验活动流于表面,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教育意义。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了能让该课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各小学必须重视实践体验活动的作用,并且要积极努力地去创造条件,利用实践体验活动让學生充分感悟生活,并借此来达到让学生认识社会的教学目的。举个例子,在学习《圆明园在哭泣》这一节时,教师应该考虑到,这段历史距离学生太远,如果仅凭借书上的文字叙述或者几张图片,根本不足以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冲击”,这样的教育是浮于表面的,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此,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多媒体观看《圆明园》的纪录片或者电影《火烧圆明园》,让学生亲眼看到华美绝伦的万园之园是如何被外国侵略者毁灭的。在观影完毕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写下观后感,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分享给其他人听。要知道,小学生的情绪都是非常容易被调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爱国精神必然能被充分激发。

三、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

课堂是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阵地,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堂的生活化建设,才能保证所讲授的内容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此,教师不妨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通过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感悟到生活中的道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掌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和重点内容,然后在这基础之上,灵活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巧设生活情境,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其中,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举个例子,在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家庭常见的现象来和学生一起分析,比如有些父母过于独裁,不允许孩子做这,不允许孩子做那;而有些父母则刚好相反,对孩子百依百顺,什么都依着孩子。教师大可以将这两种情况制作成课件,然后让学生去评判这两种做法是否正确。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思辨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将社会与品德课程进行生活化处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和社会。当然,处理的过程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之上,深度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思想品德素材,然后将两者进行充分融合,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与品德课程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王祥彬.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

[2]吴穗玲.让课堂回归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品德与社会小学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