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18-09-20俞全仁
俞全仁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追求越来越吸引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眼球。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核心素养探究的程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乃至整个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结合基础语文教学经验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何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系列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可以说,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与文化基因。而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构建起来,同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所体现出来的运用方式及相应品质,它是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因此相关专家学者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语言构建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索
(一)用课堂沟通为语言构建创造平台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师留给学生语言输出的时间少,而教师的阐述时间多,虽然“一言堂”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但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够充分利用其语言表达的功能吗?其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充分锻炼了吗?恐怕在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中都是没有实现的。语言是用于交流的工具,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一个运用祖国文字进行语言构建的平台。为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还应该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三年级下《和时间赛跑》这一课,对于“客观面对生死”来说,学生是很难自主领会的,但对于“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学生是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达到目标的,因此教师不妨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自己读完本文的感悟畅所欲言,逐渐引导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为语言构建能力的提升创造可能。
(二)用觀点阐述为思维发展明确方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着这一观点,因此对于学生的教学,要想使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是需要用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而不是将“标准答案”呈现给学生。为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妨将一些与道德相关的社会事件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例如将“学生和老师,谁应该给谁打伞?”的话题抛给学生,或是将一个有趣的漫画呈现给学生,引导其思考,鼓励其表达,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发散自己的思维。
(三)用真情实感为审美鉴赏提供素材
语文是一门极其富有人情味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极其具有审美价值的学科,要想使小学生感受这一人情味的存在,感受这一美学的魅力,仅仅依靠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中闭门造车是无法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的。因此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经历中去体会真实情感。为什么小学生写孝顺父母都会千篇一律地写“给父母洗脚”,为什么写父母辛劳时都说“母亲给自己做煮荷包蛋?”这是因为来源于自己匮乏想象的故事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同时也是无法提升学生能力的。因此不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如请坚持一个星期记录母亲给你做的早餐都是什么?请坚持一个星期记录每天早晚父母和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请坚持记录你父母晚上的休息时间是从几点开始?通过这样的观察和记录,一位学生感受到每天的早餐几乎不重样,而每天早上上学分别前都是妈妈的笑脸,每天父母的休息时间,他没有完成记录,因为自己睡着的时候父母还没有休息,还在为这个家忙碌着……有了这样的真实感受和细心观察,学生才能够真正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也会变得更加真实。
(四)用字里行间为文化传承提供可能
传统文化是瑰宝,在语文课堂中更是如此,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走不长远,一个忽视文化的国家没有未来。在语文课堂中,广大语文教师有义务在字里行间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在讲解人教版三年级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离不开重阳节的渗透;在讲解《盘古开天地》时可以进行“女娲补天”的介绍;在讲解《秦兵马俑》时离不开世界八大奇迹的阐述……通过文化的传承,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提升,通过文化的渗透,语文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核心素养包括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它与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希望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广大语文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找到素养提升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许红英.提高阅读能力,快乐阅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5).
[2]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