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读帖能力,提高小学生写字实效性
2018-09-20王迅
王迅
摘 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握力不足、缺乏读帖的训练,导致在习字的初始阶段学生急于求成,普遍存在会写字、写不好的情况,书写练习的持续性不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帖能力显得非常必要。试从“兴趣引领、空间构建、思考比较”三个方面,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谈如何借助读帖为小学生习字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兴趣引领;空间构建;思考比较
“字外无法,法在字中”,但是这“法”的探求,要靠自己主动地深入字中,请教研究,这就是“读帖”。古人习字,崇尚读帖,今人写字,善于临写。“读帖”与“临写”有着本质的区别,“读帖”重内化,习字者不仅用眼看字帖,還要用心品读字帖,思索帖中运笔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将读帖的感悟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进而书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书法,所以观古人书法可见其流派,但又各具特色。“临写”重外在,只是一种生搬硬套,缺乏主动的观察思考,长期临写技精艺不精,也会失去习字的乐趣。
古人读帖,在习字的时间以及习字的文化氛围上与今天的小学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再加上小学生年龄特点、家长和教师普遍急于求成等原因,小学生习字追求“快”,因此往往在临写前不读帖,临写时看一笔写一笔,对于教师教学时提及的框架结构等细节,缺少时间对比、品读,缺乏观察的主动性,习字效果事倍功半。小学生的读帖训练,有助于在习字初始阶段,尽可能避免功利心对学生习字心态和习字效果的影响。
一、读帖中小故事
依据儿童心理学的规律,兴趣永远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未必能学成一件事,但至少不会反感,不会产生厌恶的情绪。《王羲之帮老太太卖扇子》,故事的结果出人意料;《柳公权发奋练字》,写尽八缸水,夸张但令人印象深刻;《欧阳询流连观碑》,在碑旁待了三天三夜……小学生透过这些有趣的小故事首先认识的是这些书法名家,而不是他们的书法作品,这样的认识顺序能避免以下几个反感:
1.避免距离产生的反感
在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中,书法家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小学生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接触书法家,这种低门槛对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只有首先接受书法家,才有 机会走进书法中。
2.避免精妙产生的反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精妙的书法艺术会因为他们的不理解而产生反感。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向小学生讲解书法的特点、精髓等,小学生由于自身认知能力没有达到,反而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二、读帖中结构
小学生对于字体结构的认识,应该先从大处入手,再从小处雕琢,透过结构特点口诀化,结合常态化联系,加深对字体结构的认识。
1.结构认识大处入手,构建空间感
结构是建立在空间感的基础上,首先引导小学生整体观察字体,构建出独体字和合体字的空间感。这两个概念看似简单,因此很容易被教师忽略。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强调,单独的就是独体字,合在一起的就是合体字。这只是从字面上解决了概念的认识,而没有解决独体字和合体字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例如“木”和“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木”作为独体字时,在田字格中书写居中且舒展,空间利用最大化,留白的空间较大;“林”作为合体字,在田字格中整体空间的利用就比较紧凑,空间的饱和度就比较高。
从空间感的角度有助于学生扩大观察字体结构的视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上下、左右、半包围、全包围等形式上,而是将这些形式放在一定的空间去观察,发现不同形式在空间利用上的特点。
2.结构认识小处雕琢,构建整体感
还是以“木”和“林”为例,在感受完字体的空间感后,可引导学生从小处入手,仔细观察字体在笔画上有什么变化。在学写“林”字时,先用儿歌激趣:“两根小木头,撑起一片林,看着有点像,其实不一样,你说它们哪不同?”学生发现差异后,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接着问学生:“同样是‘木字,在合体字中却有着不同的写法?”
学生此时由于习字经验不够丰富,很难说出其中缘由。教师先鼓励学生动笔写一写,如果简单地将两个舒展的“木”字排在一起,写出的“林”字有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比对,就纷纷发表意见:“左面‘木的捺笔和右边‘木的撇会交叉。”“两个字组成一个字时,不能都写得那么舒展,总有一方要做出牺牲。有时候甚至两个字都要写得稍微收拢一些。”
简单的一个“收拢”,是小学生通过读帖建立的一种初步的整体感,进而注意区分作为偏旁部首与非偏旁部首时的不同,熟悉其形态,掌握其位置。
3.结构认识口诀化,构建熟练度
在小学阶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基本要求小学生习字结构做到“上紧下松,左窄右宽”,这也是汉字构字基本的特点,同时也由于特点的浅显易懂,在小学阶段应该作为基本要求,在不同学段反复强调,加深印象,落在实处。汉字结构中提升的部分,可以在普及的基础上,针对习字有兴趣的学生深入教学。
三、读帖中思考
小学生读帖的思考,不能只建立在看和讲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在书写实践中思考。
1.游戏中构建对笔画的初步认识
有的笔画可用做游戏来体会,因为低年级学生最喜欢游戏活动。如学生刚开始学习笔画和简单的字时,可以让学生玩“我做你猜”的游戏。一名学生可用手指、手臂甚至全身模仿笔画或文字,另一学生进行猜。学生从模仿的动作中,既掌握了这个笔画和文字的结构,又尝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2.实践中构建对笔力的初步把控
小学生习字最难的一点就是小学生由于小肌肉群的发育不全,导致握力不足,而握力不足又会影响握笔姿势。在实践中教师偏向于强调一些笔画的细节,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有没有能力达到这种效果。
例如在横笔的书写中,低、中、高年级不同学段书写的效果截然不同。同样一波三折的书写,在低段,主要问题集中在起笔处,低年级学生普遍注重起笔,因此起笔比较用力,但是在行笔的过程中,笔力把握不准,显得虎头蛇尾。中段学生在起笔和收笔处比较用力,而这种过度用力破坏了书写的美感,高段学生由于书写量的积累,小肌肉群的发育,书写效果提高了很多。
在书写实践中,客观原因在不同阶段会对小学生的习字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要认清在每一阶段学生必然存在的不足,通过与字帖的比对,在实践中感悟笔力的轻重缓急。
3.比较中构建对避让原则的认识
合体字中很注重偏旁部首之间的避让,因为避让,有些笔画会发生变形处理。小学生对于这种避让原则,绝大多数是通过教师教学中告知的,即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写,至于为什么这么写,很少有学生质疑。
在习字的初始阶段,也就是在小学阶段,如果同一个字能够通过比对,明显地感觉到笔画避让带来的整体感的不同,例如“楼”字的木字旁,如果沿用捺笔,就会与右边的字碰撞,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把碰撞后的字写出来,再与帖中的字做对比,多几次这种直观的认识,那么避让原则就不只是停留在教师讲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学生的认识中,有助于学生在将来更正确、更灵活地使用避让原则。
四、实行分层教学法
在锻炼小学生读帖能力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因为分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还能够让不同进度的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读帖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死板的,因为每个人的读帖能力不一样,小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别,因此,在锻炼小学生读帖能力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分层教学法。
实施分层教学理论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能力相当的人分为一个小组,这样能够让教师将学习进度快的小组和学习进度慢的小组分开。对待学习进度快的小组,教师可以布置相对多的读帖任务,对待学习进度慢的小组,教师可以少布置一些读帖任务,这样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跟上教师的进度。分组学习的方式还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讨论写字的姿势以及自己的一些心得,相同进度的学生会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分层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考虑。每个教师都应该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分层教学理念只是根据学生的能力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不代表不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在实行分层教学方法时应该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让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这样才能够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宠爱而恃宠而骄,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师的不重视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对待学习进度慢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增强读帖的信心,从而更快地进步,对待学习进度快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多鞭策他们,让他们不要骄傲,骄傲会让人的进步变得缓慢。
五、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写字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对读帖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与讲述的内容有关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读帖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更需要情感方面的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理解读帖的真谛。读帖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陶冶,小学生如果在情感上得到了一定的启发,那么在未来的临帖中会更加地自如。情感熏陶得越到位,小学生在读帖的时候会越自然,学习的也会更快,对读帖的兴趣也会不断地上升。优化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追寻的,在枯燥的氛围中读帖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而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优化小学生读帖的教学过程有很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在小学生读帖的时候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小学生能够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在读帖的时候也会更好地掌握技巧,形成自己的心得。当学生完成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要对学生采取鼓励政策,增强学生对读帖的信心,并且培养学生对读帖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读帖锻炼中更好地发挥自我。
六、总结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基础教学不在于多,而在于扎实有效。小学阶段的读帖只是整个读帖认识的入门阶段,而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受到成就感的推动。凡是他们喜爱学的,学习的持久性就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
参考文献:
[1]陈明伟.浅谈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J].中国钢笔书法,2005.
[2]张旭光.张旭光的“到位”与“味道”论[M].东方艺术出版社,2008.
[3]常汝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丁仕达.黄道周读帖的启示[J].中国书法,2013.
注:此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题《培养自主读帖能力提高小学生写字实效性的策略研究》(编号KCSZ-2016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