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寄宿制,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8-09-20张斌山
张斌山
摘 要:寄宿制学校使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教育帮助和情感关怀,破解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但是,当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寄宿条件相对较差、学校没有专职心理教师、生活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缺乏保障的困扰。需要从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心理师资队伍建设、配足配好生活教师三方面,来破解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功能。
关键词:留守儿童;寄宿制;健康成长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亲情关怀,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在心理、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国家针对中西部地区建设寄宿制学校的政策,很好地弥补了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环境方面的不足,使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儿童能够及时获得教育帮助和情感关怀,破解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
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从饮食起居到学习辅导,有专门的教师指导,家长没有后顾之忧,有了更多工作的时间发展家庭事业。同时,学校施行封闭式管理,减少了社会的负面影响和不良侵害,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学校遵循学生生理发育特征安排生活起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主管理能力。另外,留守儿童在寄宿学校学习,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获得有针对性的辅导,对提高学生成绩帮助很大。
从理论上讲,农村寄宿制学校集中了农村教育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但我们西部地区欠发达,存在不少困扰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公用经费短缺,寄宿条件相对较差。二是寄宿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学生正值发育期,他们缺少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但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三是学校的后勤服务人员缺乏,学生的生活管理主要由一线教师分担,教师负担过重。而且大部分后勤服务人员是临时聘用人员,由于待遇不高、流动性大,服务水平难以得到保障。
从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需求出发,农村寄宿制学校亟须补齐“短板”,这也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破解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功能呢?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寄宿制办学条件
在将寄宿制学校有限的建设资金及教育专项资金集中统筹使用的同时,学校领导需要克服“等”“靠”“要”的守旧思想,大胆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积极跟公司企业、地方贤达和社会投资方交流沟通,主动争取慈善赞助,接受贤达捐赠,吸纳社会投资,多方面募集办学经费,进一步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备必需的教学设备和文体活动器材,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二、加强心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农村寄宿制学校辅助课教师相对短缺,特别是心理教师普遍缺乏。学校无法保障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的正常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很难实现。
一方面,需要学校领导想方设法广开培训渠道,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教育和新技术教育作为研修重点,打造学习型教师,强化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整体提升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師资紧缺的问题。虽然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因为缺少教师,形同虚设,心理疏导工作成为一句空话。或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数是非专业人员,有的是班主任兼任,从客观上忽视了学校心理教育的严肃性、科学性,严重影响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在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既要有重点地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还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体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必须采取专业教育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尽快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问题。
三、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配足配好生活教师
生活教师的出现,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产生的必然结果。要想使学生在寄宿环境下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寄宿制学校就必须善于营造“大家庭”氛围。留守儿童虽然很早就开始了寄宿生活,但他们年龄小,还缺少独自生活的能力,日常起居依然需要帮助和照顾,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活的科学管理,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如果有生活教师全面负责学生的日常起居,则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大多数寄宿制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教师,班主任身兼数职,既是学习辅导老师,又是生活指导老师。工作量大,难免会顾此失彼。农村寄宿制学校如果沿用原有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尽快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以保障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的特殊需求,保障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的特殊需求,把学习教师从生活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事实上,设置生活教师编制,是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地位的承认,也是对生活教师劳动价值的肯定,使生活教师安心工作的外部环境得到了保障,有利于激发起工作热情,有利于更好地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根据《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按师生比1∶30的标准配备生活教师,逐年增加学校人员编制或采取聘用合同工办法,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缺乏的问题。我们热切地期望国家大政方针的深入贯彻。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社会性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鉴于目前的形势,我们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统筹协作,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把寄宿制学校营造成“第二个家”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友谊、安全和温暖,努力实现“办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12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