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推进重庆市长寿经开区产业发展实践探析
2018-09-20李长春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新常态下重庆市长寿经开区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通过夯实科技创新产业基础,加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战略活力,全力提速产业发展。
重庆市长寿经开区产业发展现状
1、推进“五个一体化”发展模式
“五个一体化”是重庆市长寿经开区最根本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产品项目的一体化,长寿经开区特别注重产业链专业化的集聚和整合;公用工程一体化,减少生产性企业的一次性投资同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的效率;安全环保一体化,提高了经开区及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物流配送一体化,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管理服务一体化,为企业的入住、建设、生产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高我们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创新发展并持之以恒,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初步理顺了推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是推动区委区政府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1.5亿元,同时长寿经开区从产业发展资金中设立1亿元研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实行滚存使用,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走在了重庆全市区县的前列。二是推动重庆市长寿区科委出台区级企业研发创新中心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以创建国家级企业中心为目标大力提升现有福安药业、望变集团、九龙橡胶等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创新能力,形成合理的梯级晋升机制。三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法人化进程,研究出台企业研发机构法人化实施办法,康乐华控、云天化瀚恩等实现独立法人化。
3、初步搭建起了科技创新平台
重庆市长寿经开区启动科技孵化园建设,积极引进德国巴斯夫、英国BP、韩国现代配套、复兴集团、亚特科技、中节能工程技术中心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入驻,成功签约北京紫光制药公司创新药物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生态产业链研发及生产项目。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了一批高端技术人才。牵手重庆化医集团、化工职大,探索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
重庆市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1、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区级部门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理解不到位,在出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政策、落实兑现扶持资金时,持消极态度。少数企业工作人员认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长寿经开区只是协助,常常以工作很忙、事物繁琐为借口,不主动参与、过问、帮助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2、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尽管重庆市长寿经开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一是经开区未设立专门机构,未落实固定人员专项管理科技创新工作。目前的格局是经济发展局主抓科技创新工作,经济运行局、安监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二是经开区未设立有关科技创新的专项工作经费及考核机制。当前经开区仍然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未从规模发展轨道转变到提质发展路径,工作经费短缺,企业的日常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影响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三是政府、经开区、企业的紧密联系仍需加强。区发改委、区经信委、区科委等与科技创新发展的关联部门未形成合力支持经开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当前经开区对国有大型企业、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工作密切关注,但对小微企业、部分民营企业的研发工作支持力度不大。
3、科技创新的基础还应进一步夯实
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不牢固。目前,长寿经开区虽建有各类技术创新机构80余个,但很大一部分并未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大型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仍然存在动力不足,不想创新的情况;部分中型企业基本维持现有发展水平,仍然存在怕担风险,不愿创新的情况;小型企业由于能力有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仍然存在不会创新的情况;多数微型企业融资太难,不能创新。
推进重庆市长寿经开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举措
1、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进一步加强长寿经开区各内设机构、集团公司工作人员培训,激发忧患意识,树立创新意识,助推发展意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主动参与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来。一是建议在区党校和区行政学校开设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二是定期组织经开区干部、企业科技工作人员,赴沿海地区、高等院校参加培训学习;三是继续加大与北京化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化工职大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
2、重视产业规划,夯实科技创新产业基础
注重科技创新,深化细化产业规划。以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为龙头,完善年产值800亿元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规划;以MDI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完善年产值达80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规划;以重钢为龙头,完善年产值达1600亿元的新型钢铁联合生产产业规划;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完善年产值1500亿元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规划;以正新轮胎、小康汽车、韩国现代配套为龙头,完善年产值3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划。
3、加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战略活力
一是加大与德国巴斯夫、英国BP、韩国SK集团等企业对接力度,创建中德、中英、中韩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吸引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二是支持大型企业集团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探索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三是不断完善现有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化工专利数据库、公共检测平台的服务功能,大力协助康乐制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市级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四是加快推动总投资4.5亿元的科技创新园项目、加快经开区人才公寓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全要素、低成本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长寿经开区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4、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只有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科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把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等情况,作为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实行普惠性财政补助和分级奖励,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激励政策,提高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比重。要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探索采用多主体投入、多样化组建、企业化运作等方式,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
5、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扩大开放合作
一是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三是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四是注重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等来经开区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经开区创新创业。
作者简介
李长春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