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18-09-20郭喻楠孙新成常悦悦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8期
关键词:管理能力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

郭喻楠 孙新成 常悦悦

摘要: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进入新时代,只有探索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做好引导、引领,增加完善管理版块、培育管理实践载体、健全保障机制,才能达到增强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大学生党员组织管理能力的目標,实现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党建工作

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活跃、成长最快的群体。提升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是增强大学生党员自身党性修养、促进高校党组织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的背景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发展党员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代表,应当树立先锋模范的形象。

在实际工作和访谈调查中笔者了解到,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粹,仅仅是出于从众心理或受利益驱动而选择入党,缺乏对自身党员身份的形象管理。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实际学习或工作中,协调沟通及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影响自己作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因而,探索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通过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增强问题意识、对标意识,自主对党员身份进行形象管理,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统筹能力等,进而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较弱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第六条指出,高校学生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全面发展,把学习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和带领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但在实际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党员抱着“只需完成相关任务、学习成绩好,不做有损党的利益的事情就是一名合格党员”的心态,仅将自己设置为一个普通的参与者,被动接受教师指派的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且精神懈怠。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大学生党员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对大学生党员身份认识不到位,榜样作用表现弱化,亟待教育提升。

(二)大学生党员组织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河南省某高校文科学院的大学生党员为考察对象,开设了“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班”,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在调研中发放、回收问卷148份。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管理学的经典知识、时间管理的方法、党的方针路线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在管理能力方面,大学生党员对于管理知识的认知较多地停留在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层面的得分较低。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不再局限于“你听我说”的传统教育方式,而是采取头脑风暴、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素质拓展等多元形式开展。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党员潜意识里将组织能力束缚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执行中,更愿意扮演组员的角色而不愿选择组长这一管理岗位,更愿意发表个人看法而不愿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可见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相关培训较少

目前,高校院系多采用听报告、办讲座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三会一课”的形式进行党员教育和培训。在课程设计方面,主要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主题,较少涉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沟通技巧等方面能力较弱,往往成了发挥先锋作用的“短板”,且在相关工作中普遍缺乏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考核和衡量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方法,如此一来,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应从哪些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具体的培养效果如何测评等根本无从谈起。

三、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始终秉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探索优化路径。

(一)关注“95后”特点,做好引导、引领,做到因势而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意识到,当今大学生已经基本上是“95后”一代,要根据“95后”的特点,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做好引导、引领。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对“95后”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自我管理,引入慕课、微党课等形式,让“95后”更加积极、便捷地学习管理思想,主动地运用管理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主动学习,立足互动,采用融体验、分享、素拓、教育为一体的党员教育形式,让学生党员自己策划、自己讲演、自己评价,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明确大学生党员的身份,树立大学生党员的形象。

(二)完善管理板块,培育管理实践载体,做到因时而进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就高校而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贴近学生实际,培育优化现有的载体,补充完善现有的内容。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要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融入课程设计当中,借鉴管理学的经验技术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创新情景教育,注重典型引领和现场体验,推出党员新媒体内容矩阵,将“耳听”“口说”“心悟”三者串联,系统地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以笔者所在党支部为例,在“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提升班”项目中,我们从“认知—学习—提升—接触—展示”五个环节出发,进行有效规划设置。通过沙包测试、“手掌介绍”等游戏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维与表达能力:通过组织无领导小组讨论,引导大学生党员管理思维应用;通过参观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引导大学生党员感悟党员服务意识与责任: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党员践行管理理论:通过运用手账记录和汇报学习情况、文艺表演等形式,观察大学生党员管理思想的改变:通过开设“实事百宝箱·聆听十九大”栏目,在微信群中定期分享先进思想理论,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确保学习后续力量供给。最终,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鼓励大学生党员在不断发现、解决、完善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增强管理意识,提升组织能力。

(三)加强相关研究,健全保障机制,做到因事而化

要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开展相关调研,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加强相关研究,可依托党建创新项目,设立专项课题,提供经费保障,支持相关党支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调研实践,进而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

同时,要建立长效的学习实践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以致用,将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有机结合,将自我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主动亮明党员身份,主动向优秀党员看齐,在团结服务广大同学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而言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关注“95后”特点,做好引导、引领,做到因势而新;要完善管理板块,培育管理实践载体,做到因时而进;要加强相关研究,健全保障机制,做到因事而化,最终达到增强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大学生党员组织管理能力的目标,实现高校大学生党员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责编:群平

猜你喜欢

管理能力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