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爷爷和秦腔

2018-09-20王小东

中国铁路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秦腔爷爷

王小东

电视剧《白鹿原》开篇画面除了一马平川的关中土塬,还有那空寂悠长、粗犷豪放的秦音秦韵,当耳边响起秦腔名家任哲中《周任回府》“夫妻们分生死人世至痛,一月来将悲情积压在胸中……”的悲怆之音时,我的心头为之一颤,脑海思绪万千,那刻,想起了爷爷、我以及和秦腔之间的点滴故事,这些记忆犹如家乡明月山下九龙峪口流出的涓涓泉水,甘之如贻,绵软珍贵。

我出生在陕西渭北的富平,20世纪80年代,为家门兴盛父母进城营生,我和哥哥自然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留守儿童”,我的童年和其他人不一样,成长中大部分时光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在这期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爷爷和秦腔之间的故事,以秦腔为纽带,串起了爷孙间一世难以割舍的情缘。

爷爷生在战火纷飞的1931年,当年的“九一八事变”是全国人民的伤痛,爷爷的父亲,我的曾祖父,一名无比热爱秦腔的乡野之人,他特意从秦腔《苏武牧羊》选段中“我一家老老少少妻子儿女,欢欢乐乐多安泰”摘撷“安泰”为爷爷取名,同时也有祈求“天下安宁、百姓泰和”之意。爷爷的童年除了上私塾、参加劳动外,几乎没有其他娱乐,唯一的精神享受就是从他爷爷的爷爷那儿流传下来的秦腔,关中农人每每在茶饱饭足,耕作前后,站在塬山埝边抑或巷道屋前,扯着嗓门吼一声雄壮悠长的秦腔,声嘶力竭到破音,歇斯底里到气尽,这种酣畅淋漓的舒适只有久居关中的老秦人才能真正体会。

从我记事起,时常有这样的情景,当时还在我家的祖屋里,仲夏的午后,爷爷从天井边走过时,里屋的我隔着窗户总能听到他哼唱着各式秦腔,那时候年龄小,对音律是没有概念的,单纯地觉得它和平日讲话不一样。就这样,爷爷的哼唱伴随着我慢慢地成长,从干燥的初春到闷热的仲夏,从叶黄的深秋到漫长的寒冬,这使得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因这股暖音而不再孤寂清冷。

五岁那年,爷爷购置了一台收音机,收音机总是调频在戏曲频道,从早到晚家里面播放着各种秦腔唱段,有旦角那清脆圆润的婉约,老生那底气十足的怒吼,武生那快马加鞭的叱咤,更有丑角那诙谐幽默的言语,虽然看不见画面,但通过声音,让懵懂的我开始认识并了解这个全新的世界。我跟着爷爷听完了全本的《三娘教子》,这部戏讲述了明朝年间得知在外营生的丈夫薛广死去的“不实消息”,面对家道中落,不甘清苦的薛广妻张氏、妾刘氏先后改嫁,唯有“三娘”王春娥从一而终,受尽艰难万苦把刘氏遗子倚哥抚养成人的故事。每当听到“三娘”教训因受到同学讥讽无母而出言不逊的倚哥选段时,广播那边“三娘”声泪俱下的讲述,质朴无华的言语,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同样也接受着最纯粹的启蒙教育,使我开始懂得了善与恶、忠贞和浮萍间的不同,也就在此时,一名孩子最本真的价值取向也逐渐在心头埋下种子,是爷爷亲手呵护着它成长发芽。

小学六年级,当时录音机风靡一时,爸爸从西安给我们哥俩捎回了一部单放机,我沉浸在流行乐中不能自拔,把之前对秦腔的涉猎抛在了九霄云外。直到这年暑假,爷爷突然找到我,让我帮他抄一份戏词,在我抄写时,一旁的爷爷给我讲述起《葫芦峪》的故事,听到他语重心长的讲解,浮躁的我终于沉静了,随着笔下抄写的“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有山人在南阳苦读文卷……”,字里行间我走进了诸葛鞠躬尽瘁、壮志未酬的传奇人生,在“空城计”“草船借箭”中了解了权术智谋,在“出师表”“六出祁山”中懂得了忠貞追求,这次难忘的经历使我第一次感受到戏文“启迪民智、移风易俗”的无穷魅力。

初中三年级,是爷爷最忙碌的一段时光。那时候吃饭穿衣这些温饱问题不再是渭北农人最关心的,除了时下最盛行的迪斯科、卡拉OK等娱乐外,纯朴的人们也并没有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秦腔遗忘,相反,生长在黄土之上的子民们用他们那一双双粗糙的双手,让散落在眉梢、肩头上的尘埃重归了土地。就这样,爱好秦腔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决心要组建属于自己的“秦腔自乐班”,由于爷爷在家乡一带德高望重,加上当过多年的镇村两级干部,统筹协调的担子就落在他的身上,已年近古稀的他在体能上明显变得吃力,但为能早一天为乡民演一场原汁原味的秦腔,爷爷经常去西安购置戏服和板胡、铜锣等乐器,鼓励培养痴迷秦腔的农人向专业演员蜕变,并亲自请来原县剧团老前辈现场指导,每次放学回家,家里正厅挤满了苦学排练的人,从板胡二胡的相互配合到唱词肢体的协调统一,这些刚放下农具,脚上的泥头还没顾得上清洗的农人,眼神里透露着对秦腔的痴迷,人群中爷爷的笑容证明着这一切虽累但很满足。正式上演那天,十里八乡的人们像久旱逢甘霖一样汇流过来,烈日下如饥似渴地欣赏了《庵堂认母》《花亭相会》《铡美案》等。当年在爷爷鼓励支持下,自乐班中一名叫“魏富丽”的普通农妇,现如今已成富平地界里响当当的“角儿”,一个乡野自乐班的组建改变了一名普通人的一生。

高中后,VCD、DVD把人们对音律的享受带向另一种视角。DVD对于听惯声音戏曲的爷爷来说的确是个新鲜物件,为此孝顺的父亲为爷爷专门添置一台DVD。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和爷爷观看秦腔唱片的场景,当电视上戏台幕布缓缓拉开时,戏台上一名老生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刘随社通过浑厚的嗓音,在一唱一说、举手投足间将杨老将被困于五台山衷心护驾保皇的忠心表现得呼之欲出,看到立体直观的影像,爷爷的眼神里多了一份聚神和动情,他告诉我们,这是《金沙滩》中的“舍子”选段,讲述了杨氏父子顾全大局、道义至上的感人故事。通过爷爷对各种历史故事的讲述,我不仅了解了秦腔表演艺术家“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懈坚守,更在纷繁故事里懂得了天地间做人立事的道理。高二暑假,我和哥哥在西安钟楼书店购书时,想起爷爷购买秦腔唱片不便,于是哥哥选了一个名叫《花亭相会》的唱片送给了爷爷,这个珍贵的唱片竟然是我们人生中送给爷爷的第一份礼物,虽很普通但弥足珍贵。

考上大学离开了老家,和爷爷的交流就变得相对少了,寒暑假回家时只是偶尔才会听到爷爷在院子里简单地吟唱,从之前的成段成段地咏唱到现在断断续续地吟唱,当时的我其实心里很明白,除了年岁已至耄耋之外,爷爷早年患有的动脉硬化已经让他出现气短胸闷,气息的不足就不允许他像以前那样酣畅淋漓地吼唱了,即便这样,爷爷还会在院中的躺椅上给我讲解每一句戏词蕴含的醒人育理的启迪,潜移默化中也逐渐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孙辈们身上那种善良、心诚、守信、明理的宝贵品质,这种财富式的给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岁月长河中积少成多,汇流成河,在这个过程中,令人遗憾而无可奈何的却是,我们逐渐地长大,爷爷却慢慢地变老。

后来我大学毕业后远赴内蒙古参加工作,在北疆的三年时光我只回过一次家,就是这次探亲和爷爷的交流让我隐约感觉到了某种莫名的感伤。记得是2013年大年初五的早上,爷爷起得很早,睡在炕上的我,隐约间听到了火炉上的搪瓷杯发出的咕嘟咕嘟的声音,还有爷爷嘴里不断重复的戏词“自幼儿读诗书心血用尽,受尽了千般苦才入皇门,南京城科了举北京会卷,蒙圣恩七品印方荣我身,在吏部领文凭走马上任……”,起床后爷爷叫住我在他对面的椅子坐下,语重心长地给我讲述戏词出自于秦腔《法门寺》“赵廉悔路”选段,主要讲述了明朝时,新科中举、意气风发的士子赵廉新官上任后,面对一起错综复杂的案件开始没能秉公执法、查明案情,后来在皇太后的督办复查中辨明了善恶,查清了真相的故事。当时我没有完全明白爷爷着重向我讲解这本戏的真正意图,后来我才恍然大悟,爷爷想通过这部戏曲引导已是人民警察的我,不论在什么时候一定要始终保持一颗公正廉洁、忠诚公道的心,不能任意使用手中的执法权力,要永远保持一颗纯粹、纯洁、纯净的心。这也许就是爷爷留给我最真挚、最深情的托付和叮嘱吧。

去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我在老家找到了当年爷爷购置的那些秦腔唱片,当绵绵的秦腔之音再次响起的时候,偌大的房间里却仅剩我一个,爷爷时常坐卧的木椅上已空无一人,唯有他使用过的那个蓝色搪瓷茶杯,还孤独地搁置在那冰冷的茶几上。那一刻,几个月来压抑在心头的悲伤顿时倾泻而下,残忍的现实告诉我,我已和爷爷阴阳两隔,这世间我最为爱戴的人再也不能相见,顿时间悲痛难耐,热泪肆流。

下次回家,孙儿定会在您坟头颂唱苦学几月的秦腔“夫妻们分生死人事至痛,一月来将悲情积压在胸中,今夜晚月朦胧四野寂静,冷凄凄荒郊外哭泣几声……”

猜你喜欢

秦腔爷爷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宁夏现代秦腔“三部曲”的实践意义
“反思”中的自由践行——我排秦腔《狗儿爷涅槃》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冬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