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程领导观如何应用于情意语文教学
2018-09-20蔡银
蔡银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教师转变为课程领导者,提高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热情,能够有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利于为学生提供高效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将情意策略引入师范语文教学,教者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研究,增强课程意识,深入研究课程设置及课堂实践情况,在研究中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总结,在总结中改进,拓宽专业道路,增强课程领导力。
关键词: 教师课程领导 师范学校 情意语文教学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课程事务中,对课程活动和相关成员进行引领和指导的能力。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课程与教学变革实践。语文学科的情意教学又称为情感教学,既是由情意在教学中的功能决定的,又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在参与新课改教学实践中,以基于情意教学的师范语文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为突破口,通过“激发—引导—实践—反思”“四部曲”,将情意语文教学引入课堂,不但让校本化语文课程实施方案得以破解与重构,而且通过对情意语文策略的研究实施过程,切实提升教师乃至学校的课程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育人水平整体提升。
一、激发:引导教师有的放矢地发现课程问题
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对语文课内容不够重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语文课程,但比较抵触语文课堂;还有一些学生反应比较慢,思路跟不上,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与提升。这些课堂教学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教师课程观念、专业素养与课程能力等问题,以此为契机引导教师积极寻找学科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语文学科教研组开展课程教研活动,发放语文教学问卷,不断咨询专家、教研员,和家长、学生共同寻找和发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梳理聚焦,总结出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的三大原因:(一)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制约,课程内容讲解方式单一,缺乏新意;(二)课程评价模式比较落后,仍然用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价教学效果;(三)阅读相关课程并没有发挥价值,如语文早读课、阅读课缺乏实质性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教师能力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评价。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对此,为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热情,高校语文教研组和语文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模式、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整改、优化,实现活跃语文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让教师积极参与课程体系设计
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研组应鼓励教师参与语文课程设计,一同与教研组对比教育领域的各个理论和校本情况,在交流与探讨过程中确定教学体系设计的方向和大致内容。教研组研究内容与方向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分析学校课程规划与教学目标;三是分析新课改的思想,而后根据分析结果规划、设计师范语文课程内容。在此过程中,教研组要秉持三种原则:一是围绕新课改增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提出“情意”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内涵,使情意因素积极作用于师范语文课堂教学;二是依据师范语文课程在学校整体课程建设中的定位,实现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并进一步纵向细化到年级目标,横向细化到模块目标;三是师范语文课堂教学与晚自习主题阅读的纵向横向关系,形成较多维度实施内容体系,创设情境,引入情意教学,有效解决语文课程枯燥单调的问题。语文教研组明确五年制师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原則、教学课程规划、教学评价管理等,这样便可营造出良好环境,促进语文课堂情意教学的开展,让学校课程改革与优化推进更顺利,同时利于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让其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实践:引导教师运用情意教学策略,有力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意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课文是“知、行、意、行”的和谐统一体,如果在教学中只重视“知”,那么只能说勉强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语文情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引领学生用内心的独特感受诠释和拓展生命的意蕴,在学习中投入情感、滋润情感、陶冶情感,通过情感接纳、内化、顿悟感受文本生命的涌动。
(一)在讲授式教学模式中运用情意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师范生的大致情况和情感特征为基础,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为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其更容易跟着教师的引导思考,可采用影像资料、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场景模拟,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让教师更合理地安排课程进度。其次,可以多运用一些现代化、网络化的游戏模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严谨性、精练性等,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有一定的助益。
(二)将情意策略运用到讨论式教学模式中。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让其能更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方面非常有效,在该种模式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锻炼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知识积累量。若将情意策略运用到讨论式教学模式当中,则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交流能力,和谐内部关系,让学生更加团结友爱,在生活与学生上互相帮助,共同奋进,实现语文综合实力的提高。总而言之,将情意策略运用到讨论式教学模式中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语文综合素质水平,实现培养其思维创新的目标。
(三)将情意策略运用到互动式教学模式中。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于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丰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我国教育一直致力于提升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成长与发展。互动式教师在与情意策略相结合能提高教学互动频率和学生参与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意愿,通过互动、场景模拟等提高教学课堂掌控能力,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掌握教学内容,有效避免语文教学死板、枯燥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应用情意策略的互动式教学可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并进行教学模式或者方向的调整。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中综合运用互动式教学和情意策略能够收获双倍的教学成效,不仅利于语文教学的完善和学生的成长,对教育领域其他学科来说也是很好的参考内容。
(四)在早读课中运用情意策略,加强情意素材积淀。
早读课具有夯实基础知识的功能,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提高,是学生积累情感教育素材和开阔情景教学的主要平台,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对语文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早读课,教师要参与早读课,优化早读课的形式,设计安排周期内容,循序渐进地拓展。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早读内容,既可以诵读课文,分析其中的佳句美词;又可以阅读课外经典文章,研究和探索文章的文化内涵;还可以阅读诗词、新闻、德育文章等,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有所提高,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习范围,对学生的情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反思:引导教师有理有据地开展反思提升
教师最了解学生的情况,是执行新课改后教学内容的第一线工作人员,若教学改革没有教师的参与和决策,那么教学改革就会失去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流于形式。所以,必须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让其肩负课程领导的重任。学校可构建阶段性教师反思提升机制,通过课程实践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第一,建立教师团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课程领导力培养与提升、课程建设流程等内容,还可以让某些能力较强、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带领一些经验少的信任教师参与相关性项目的研究,借此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第二,成立语文情意教学课程工作室,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保障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课程领导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第三,定期开展专题性研讨会,分析情意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出现的问题,让教师们集思广益,共同研究问题解决策略。尤其是那些参与或者观察过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师,要能分析课情意教学课堂活动的优势与劣势,能够发表看法,以此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促进教学领域良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东辉.教师课程领导的角色与任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4).
[2]李款.论教师的领导力内涵[J].教育学术月刊,2009(7).
[3]朱文辉.新课程改革:从“深水區”到“新常态”——由“穿新鞋走老路”引发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9-23.
[4]吴晓英,朱德权.教师教学领导力生成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5(5):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