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探讨

2018-09-20王迎庆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6期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上市公司

王迎庆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股份制改革成为许多公司在经营发展上的重要战略。股权结构是股份制改革的必要因素,而股权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必要方式。因此,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有密切关系,那么如何改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现状,这是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上市公司

一、引言

股权结构,顾名思义,是指股东的产权结构。确切来说,代表股东的分布和构成状况。股权结构极大影响了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管理。优化的股权结构可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保证公司稳步发展。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是“共同进退”的关系,是“里”和“表”的联系,即股权结构是根基,公司治理是枝叶。因此,股权结构的设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决定公司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股权集中度过高、机构投资者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公司应制定一整套符合公司现状的公司股权结构方案,帮助企业有效调整股权结构,确保公司治理的长久性和合规性,引领公司走向正确的未来发展道路。

二、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集中度过高,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

按照当今我国国情,大多数公司出现了股权高度集中的通病。事实证明,适当的股权集中度可帮助公司内部管理层产生重大决策,但“物极必反”,股权的过高集中会影响到公司管理和运行,降低公司业绩。这是因为股权高度集中使得公司的话语权和决定权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且都是一些大股东。他们对公司的股票有控股权,紧握公司命脈,但难免考虑问题不全面,决策失误不能得到适时的改正,会提出一些损害小股东利益的决定,一些经营管理决策不能够对中小股东权益给予保护,从而导致公司的管理氛围恶化,更有甚者,导致上市企业额的内部治理压力显著增加,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某家上市公司因为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可以单独控制股东大会,在会议上可轻易获得董事会绝大多数席位的支持,因此几乎控制了董事会,这样设置董事会就没多大意义了,难以真正形成强有力的股东约束,使得企业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的组织机构形同虚设。

(二)机构投资者缺乏

目前,我国企业股权结构中,投资者主要是自然人,只有少数是机构投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大多数持股者属于独立的个人投资方,绝大多数没有经营管理经验,并且普遍站在个人的角度看公司治理问题,缺乏民主的思想。同时,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投资机构不会参与到企业的股权分配和公司治理中去,因为他们作为专业人士,看得出我国企业在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上仍有较大的漏洞,长期下来,必然对企业发展不利。如此恶性循环,可能会出现无人治理、无人负责的状况,致使企业的收入下降,甚至濒临破产。

(三)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内部激励机制上存在不合理、不健全的情况,尤其在股东结构和企业治理方面缺乏适当的奖励制度以及激励方法,公司员工的个人收入和公司的战略方向、未来规划关联性很小,因此员工“忧患”意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目的不明确,不会主动去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此外,大多数公司分离了所有权和经营权,造成管理层和基层员工没有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激励,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上问题“层出不穷”。

此外,公司的股权没有明确存在的所有者,社会上绝大多数的持股者缺乏对公司的治理和直接有效的影响力,对公司管理层、大股东的监督事实上已被“架空”,企业管理层没有严格、明确、有效、实际的长期奖惩制度,因此从根本上难以保证企业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相符。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上市企业对经理人的激励和惩罚制度并不完善,薪酬体系也很单一。

三、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措施

(一)优化股权结构,探寻“适度”的股权结构

众所周知,股权结构是指公司所有者在公司中占有的那部分股份份额,在一定意义上代 表着各自的利益主体以及集团。所以,在公司重大层面上的问题决策时,大股份持有者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但是这也表明其有绝对的决定权和决策权。我国企业在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可有选择性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智慧,改进企业管理制度。西方国家公司采取分散股权的方式治理公司,即“分而治之”,使得公司的权力不单纯偏于一方,在多方寻求一个平衡点,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方式产生的决策才能更好地顾及股东的感受,大股东既可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把握,小股东可看得到自身的利益。

并且,分散股权的方式使得内部矛盾减少,可以避免发生两位大股东之间形成相对控股的局面,从而防止大股东和企业管理层之间引发的一系列博弈行为,避免公司股东之间“分崩离析”,避免股东大会变成“一言堂”。

需要注意的是,股权不能过于分散,否则不利于公司大战略问题、大方针方向的集体决策。我国企业也不能一味“照搬”西方的治理方法,要“因地制宜”,根据企业的特点,不断摸索出我国特色化股权结构,真正意义上促使股东结构对公司治理有纲领性和建设性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分散股权的方式之外,上市公司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控制手段,即在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时,更要明确各股东的权利和义务,不该问的就不要问,不该做的就不用做,在明确权责关系之后,要增强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享受相应的高利润的回报和决策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内部监督和激励体系的制定、执行、改进的义务。毕竟,有董事会这层关系和地位,在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时会更加容易“上手”。

(二)不断引入机构投资者,有意识培养机构投资者

我国企业可借鉴西方国家公司的做法,大力引进机构投资者,久而久之,自然人投资占比慢慢下降,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日益上升。由于机构投资能更好地指引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一定层面上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从源头上可缓解企业的内部矛盾,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扩增机构投资,可显著加大企业的治理力度,实现公司治理制度的转换和改革,企业才能通过股权结构谋取更大的利益。

另外,企业管理层可有意识地培养机构投资者,逐渐管控企业控股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使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缓和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加强对投资主体的掌控,提高企业的综合治理水平,增强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加快我国股权结构的发展进度。

(三)增强内外监督,健全公司股权制度和薪酬结构

一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不断完善的体制,一个健全的制度离不开不断实践、改革。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只有建立和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使员工收入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治理挂钩。其中,薪酬制度使企业体制的重要一部分,合理的薪酬体系可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国上市企业可以调整员工的工资结构,增加收入和福利待遇,权责明确,利益均衡,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参与到公司管理。同时,上市公司应该完善企业的监事会体系,鼓励员工参与到监事会当中,促进内部监督,强化民主意识,使得中小股东也有相应的话语权,使内部监督发挥作用,才能更恰当维护公司的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从外部的角度来看,公司可建立和完善强制性披露制度,特别针对上市企业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财务担保关系和相同行业竞争状况的披露等情况。同时,加强公司经理人市场建设进度,企业可有意识地培养经理人,创立相应的经理人市场,为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环境和条件,并让其在市场上“物竞天择”,这样一来,职业经理人不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流动,市场最终会帮企业筛选到合适的人,择优汰劣,使得企業的经理人达到最佳的配置。

四、结语

近些年,随着我国公司的股份制改革日益深入,我国上市公司更要抓住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又要探索出属于中国特色、企业特色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平衡点,调整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的治理绩效水平,合理处理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权艳冬.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0).

[2]张晓玫.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7(07).

[3]邓伟锋.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J].财会学习,2017(05).

(作者单位:龙游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上市公司
市场化程度和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浅谈我国二元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