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厂职业病防治工作实例分析

2018-09-20王殿明杨金生孙向文周海峰柳艳青

山东化工 2018年15期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职业

王殿明,杨金生,林 波,孙向文,周海峰,柳艳青

(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3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个体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职业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第一次修正,2016年再次修正。2012年《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实施。2016年12月《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2]发布,《职业病危害治理“十三五”规划》[3-4]相继出台,表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视。

尽管如此,我国目前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职业病危害广泛分布于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建材、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域,职业病预防与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1 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及成因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是由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引发。常见的危害因素有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如有机溶剂类毒物,铅、锰等金属毒物,粉尘等)、物理(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生物(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不合适的生产布局、劳动制度等)。

特别是化工类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辅助材料以及副产物等多为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生产环境中,常以气体、蒸汽、雾、烟尘、粉尘等形态出现。作业人员长期或间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就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职业病症状,引发各种职业病变。

2 化工类企业职业病危害管理现状

注:2016年化工企业占比26%,问题占比24%;2017年化工企业33%,问题占比45%。

图1 2016、2017年检查企业数量及问题数量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共报告职业病29972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事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显示,全国每年新报告职业病病例近3万例,主要分布在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等不同行业。

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信息可获知目前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管理情况,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改善作业环境、提供防护用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投入不足。具体如下:

(1)2016年9月至11月专家检查了浙江等6省39家建设单位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情况,存在各类问题358项。

(2)2017年,国家安监总局对山西等8省区50家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查出各类问题261项。

从图1可以看出,化工类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落实[6-7]、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管理等问题较为突出,职业病危害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3 某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组织与实施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职业健康的目的通过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来排除和减少潜在的有害物质和作业条件,预防和保护劳动者,使其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但是,企业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非一朝一夕可成。随着化工行业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新挑战。做好职业病防控,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是化工企业的当务之急。

某炼厂是一家以石油加工为主业的制造型化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化氢、汽油、总烃、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噪声和高温等。企业推行多项管理措施,不断实践、总结、完善,提升防控管理水平,构建“以人为本”的职业病危害防控体系,在职业病健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管理模式。

3.1 措施一:转变管理观念

1)结合SHE体系建设,明确职业病防范的内涵和意义,树立“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 意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的理念,提出领导身体力行的统一规范和要求,增强企业全员职业病防治意识,使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规划的落实,逐步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权益,形成了全公司上下联动,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

3.2 措施二:打造基础平台

1)学习引进现代管理理论,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了团队化的管理结构体制。组织结构上,创建高效的职业健康管理队伍,使企业职业病预防、诊疗、保障、救治等各项工作有人员保障。

2)通过建立SHE体系,把职业健康基础建设纳入安全标准化建设范畴。为有效落实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安全环保部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职业病防治机构设在安全环保部,设置2名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运行部室安全员具体负责本部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确保职业健康管理到位[8-9]。

3)借势借力,与当地多家科研院所、医疗、咨询及监测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充分协调外部资源,对各级人员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确认其技能和意识达到规定要求。

4)每年聘请石油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化工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授课,做到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般员工职业健康培训全覆盖,职业卫生培训率95%以上。

3.3 措施三:严格执行“三同时”[6-7]

1)新项目可研报告完成后,委托有资质的中介公司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将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项目设计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编制职业卫生专篇,进行详细的职业卫生设施设计,确保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防护措施公告支队,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用岗位设置警示标标识和说明。企业13套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设施共设置警示标识3065块,职业病危害检测告知标志牌60块。做到时时处处有告知,提醒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降低操作风险。

4)每年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100%。

5)新建项目过程中,优先采用职业病防控新技术、方法,更换、新上危险源监测、有害气体探头等,采用先进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环境监测,防范职业危害发生。

3.4 措施四:推进技术升级改造

1)2012年以来,安全费用累计投入19286.7万元。优先安排安全健康经费支出,并提供资金支持,更新防护设施及装备,采用安全健康技术与产品,整改和消除事故隐患,配备充足的劳动防护用品,组织各类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与技术管理活动。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必要的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应急医疗用品、通信器材和交通工具等。各年度安全费用见图2。

图2 2012~2017年安全费用投入统计表

2)2013年以来,先后投资2.2亿元,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对生产装置实施多项技术改造。实施污水处理厂异味治理、延迟焦化切焦池异味治理;上建发油中心油气回收装置、原料密闭卸车装置;优化催化裂解装置冷剂循环、循环氢脱硫、MTBE深度脱硫工艺;建设DCC装置烟气脱硝脱硫除尘项目。

通过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企业生产作业场所硫化物、烟尘、VOCS等物质的排放均达到规范标准要求,有效改善了一线员工的作业环境,从源头上减少了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3.5 措施五:停产、淘汰落后装置

泄漏是化工企业中常见的事故,不仅会引发职业中毒,而且可能会引发火灾与爆炸。由于企业部分生产装置运行时间较长,管线、设备 “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存在很大隐患,极易因泄露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

1)结合新项目建设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部分落后生产工艺坚决予以淘汰。拆除常减压、重油催化裂化、气分、MTBE、汽油醚化等多套落后生产工艺装置,消除装置运行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隐患。

2)老装置拆除同时,加强对停产装置泄漏源的安全管理,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避免或减少人员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直接接触。

4 结论

2012~2017年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见表1。

表1 2012~2017年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该企业职工年龄增长和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者人数逐年下降,但未有职业禁忌证疑似人员,未发生职业病病例,说明该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

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密不可分,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10]。化工企业只有坚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减少和杜绝职业病发生,提高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给劳动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猜你喜欢

职业病危害职业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药+酒 危害大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职业写作
父亲的职业病
酗酒的危害
我爱的职业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