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应用评价—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
2018-09-20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1 引言
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当前形势亟待加快实施工程教育创新。新型工程教育应满足企业需要与行业标准,实现产业与服务业的区域对接。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注意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创新。新工程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这个过程不能仅靠扩大学校规模、一味增加专业去实现,更多是需要内涵的重新建设。新工科以促进新经济发展为目标,集合新技术、新知识研发及应用,以培育融合性、交叉性以及多元化人才为一体。新工科的新在于不囿于专一学科,而是突破了学科壁垒、专业藩篱,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科融合、创新创业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和职业适应变化两方面的能力。
2 理论综述
2.1 关于生成性资源的相关研究
在课程资源管理中,课程资源预设是将课程大纲提前预备,确定好课程具体内容,课程目标也是在计划之内的,有目标、有计划的实现教学过程,最终教学过程与教学的目标结果应该为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忽略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活动的,是有感情以及情绪变化的。作为主体单位,二者又具有对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结构的需求。生成性资源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具有可互动、开放型课程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发展以及学习。根据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需求,重新定义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教学过程不断通过学生与教师主体的互动过程变化做出动态调整。教师在生成性课堂中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而是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通过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知识的激荡与再创造。这一教学形态极大的给教师创造发挥的平台,教学主体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形成了重视个体、认同差异的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过程与预设性教学过程的本质区别在于知识的交互性、主体的能动性以及形式的多样化等。具体对比见表1。
表1 预设性与生成性资源对比
2.2 生成性资源共享与应用的相关研究
生成性资源共享与应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作为主体,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高等院校的学院之间,专业与专业、学科与学科通过各种平台、互联网等共同分享教学内容与成果。资源的共享能够实现各主体间的思想碰撞拓展成果,更好的完成成果构建以及提高教学成果与质量。生成性资源共享与应用在实践中就是对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教学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高效率的实现产教融合,新工科育人目标。
3 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
3.1 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机制模型
生成性资源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生成性资源形成过程
(1)资源主体。生成性资源产生的资源主体包括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师主体主要包括教师本体与企业资源。教师主体的职业能力包括课程教学能力与适当的职业技能能力。提高企业资源的教学参与程度是教学发展改革的必然的趋势,应发挥资源主体中教师本体与企业合作。学生本体学习是以学生知识建构的自我否定来完成,这就要求现在教学应该从简单的知识静态复制向知识动态生成过渡,生成性资源获得就是学生自我否定过程的催化剂。
(2)动机过程。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的学习动机过程是新资源的创生与融合的过程。生成性学习就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作为生命个体,在外界信息剌激下,通过一定的心理机制,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地注意、提取,通过新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建构关系来生成意义。而在主动地、动态地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必然导致知识重组、转换、整合和重构,进而创生出新的、不确定的思维产品。
(3)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环境以及预设资源。预设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以及教学前准备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更有利于生产性资源的动态生成。教学环境同样是个重要影响因素,教学环境有多重分类方式,我们可以将教学环境划分为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
3.2 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评价模型
对生成性资源课程进行评价涉及的因素很多,每个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加上每个人对不同因素的价值判断是千差万别的,从而导致评价系统的复杂性。步骤包括:
(1)借助教学专家的认知针对生成性资源利用所提出的评价列表。根据资源特点,制定评价标准。进一步结合生成性课程资源自身的特点,分解资源构成,主要包括资源的可用性、资源设计、资源达到技术性、资源内容。资源可用性包括可操作性、实践性两个指标;资源设计包括功能性、目标性、系统性三个指标;资源达到技术性包括安全性、稳定性两个指标;资源内容包括制定丰富性、创新性、交互性、有效性和个性五个评价指标,具体见表2。
表2 资源利用评价影响因素
(2)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资源利用评价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关联度来得出各资源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基于此对高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问卷列了资源的构成及影响资源评价构成的因素,每个影响因素都采用5个等级{1、2、3、4、5}进行评定,数值越大,则代表重要性程度越高。该方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影响资源利用评价因素,再从这些方面去对资源利用进行优化。
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生成性资源应用评价
4.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生成性资源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绝大多数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新工科背景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是要办成一所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高校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资源利用因素重要性评价见表3。
表3 资源利用因素重要性评价
第一步:确定分析数列
以各比较数列(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中各单元中最高值作为参考数列,其他数列作为比较数列。
第二步:求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基于表3求差序列x0(k)-xi(k),然后在公式的基础上求关联系数,由表3可知关联度如公式得表4。
表4 资源利用影响因素重要性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由表4可知交互性的大小对资源利用的影响最大,资源利用的实践性其次,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对资源利用的影响也比较大,而资源的易操作性则对资源利用的影响不大,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的灰色关联分析之后,将着重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对资源利用进行优化。
4.2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生成性资源优化策略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引入生成性思想,明确教学主体与教学的动态过程,依托互联网等平台达到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实现课程资源的生态建设,完成高校产教融合职业育人目标的路径。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开发的基础上,对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进行利用,以利用促开发,以求打破预设性资源僵化、有效性偏低等问题。课程资源建设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建设迫切需要现代化手段支撑。在应用型独立本科院校发现了高等院校建立生成性课程过程对资源利用因素分析排序并进行优化。
以生成性资源为基点,以充分地利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构建出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生成性资源利用率,通过对其共享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资源共享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共享与应用效果进行定量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生成性资源优化与共享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实现高校生成性资源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1)明确新工科背景对生成性资源共享与应用的要求。新工科背景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人才,并且具备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工程师职业的改革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基点就是按照工程师职业要求将传统的学科导向的课程进行重新架构,形成满足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新工科生成性资源体系。
(2)深入分析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整体规划。对新工科背景、生成性资源、生成资源的共享与应用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理论构建,分析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生成课题设计的基本思想,并对其基本要素的设计提出具体方案。
(3)做好新工科背景生成性资源共享开发。结合预设性资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及创生的过程,提出通过“弹性预设”、“保障生成”、“促进生成”、“评价筛选”、“利用生成”五个环节,以利用促进开发,开发与利用相辅相成,实现对生成性资源的动态开发与利用,并展开相关实践与分析。
(4)新工科背景生成性资源共享平台质量控制。以维基百科为例,对其质量控制原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影响生成性学习资源共享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借鉴维基百科质量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成性资源共享与应用的质量控制框架和策略。
5 结语
以生成性资源为基点,以充分地利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构建出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生成性资源利用率,通过对其共享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资源共享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工科背景下生成性资源共享与应用效果进行定量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生成性资源优化与共享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实现高校生成性资源优化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