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乡农民工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8-09-19范彬王媛焦伟伟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创业者机会

范彬 王媛 焦伟伟

摘要:创业意愿向创业实践的转变,需要创业者识别出高质量的创业机会。采用定性分析法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现状及他们在识别创业机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加强人际沟通拓宽信息渠道、提高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度和注重对创业经验的积累,是有效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资源整合能力创业警觉

斯晓夫等(2016)认为,创业者通过填补市场上的空缺进行机会发现与机会构建,就这一定义而言,创业机会的识别需要创业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陈震红等(2005)将创业机会分为技术机会、市场机会、政策机会三种类型,不论哪种机会,都产生在时代或市场的变革中。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涌现出一大批南下的创业者,其中不乏毅然辞掉“铁饭碗”的公职人员。实践证明,国家政策的实施引起了时代的变革,进而催生了像王健林、柳传志等一批企业家。因此,变革即意味着机会的产生,只不过它依赖于创业者对其进行挖掘和整合。

空有创业意愿是远远不够的。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识别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尤为重要。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但创业主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各种途径对创业主体的适用性是不同的。基于返乡农民工的特殊经历,研究适合提升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有效途径则成为现实的必要选择。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

(一)创业存在盲目性

盲目性体现在多数返乡农民工在没有认真对创业机会进行识别及评估的前提下,就选择同其他人一样的创业项目进行创业,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此类返乡农民工有共同的特征,他们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因迟迟没能发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一旦认识的亲戚朋友有创业成功的,他们就会下定决心选择返乡创业。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看到别人的经营效益好。此外,返乡农民工选择的创业行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由于受先验知识、专业技能、资本数量的影响,他们进入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难度较大。

(二)融资困难成为首要难题

尽管政府出台了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给予融资支持的优惠政策,但由于返乡农民工选择的创业行业大多不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他们在创业初期不需要大量的资金,依靠在外务工积攒的自有资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借款,基本可以开始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这些融资优惠政策的扶持效果并不明显。但在后期,资金短缺则成为限制经营规模扩大的首要难题。一方面,金融机构不愿意将钱贷款给缺少贷款抵押物的农民,即使有农民工向金融机构借款,繁琐的程序及严苛的审核条件,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受自身局限性的影响,他们担心会因无法按时还贷而增加创业的风险。

(三)政府扶持政策效果欠佳

朱红根等(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政策的扶持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绩效并没有直接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但依然有多数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并没有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一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存在一些缺陷,不能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无法全面、及时了解和把握这些扶持政策。在农民工的思维定式中,政府制定的政策往往和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一些人甚至认为,即便他们去申请享受优惠政策,也会因为较为严格的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目标。

二、在识别创业机会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一)缺乏人际沟通,信息渠道单一

人际沟通,其实就是在丰富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进而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信息对创业者来说,就如同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信息越多,创业机会被识别的可能性就越大。农民工一度被认为是“城市边缘人”。长时间的务工经历,并没有使他们很好地融入所在的城市,人际沟通也仅仅局限于老乡和工友之间,因此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就比较单一。

(二)创业警觉性低

创业警觉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创业的意识。商人之所以能够及时发现商机,就是因为时刻保持着高度的创业警觉性。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工每天用于关注国家政策时间少之又少,同时受思想观念的影响,缺少关注政府政策的主动性。然而许多创业机会都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改变才得以被识别的。缺少对政策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识别创业机会的可能性。

(三)缺乏经验的积累

创业经验,一种是亲身参与创业活动所积累的经历,另一种是通过观察他人的创业经历而总结的创业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创业者会加强对创业的了解,同时经验会转化为他们创业所要的知识或技能,从而有助于机会识别。经验的积累可以使第一次创业的创业者少走弯路,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对不少农民工来说,返乡创业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先前他们的目光并没有聚焦于创业,因而缺少相关经验的积累。

三、有效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人际沟通,拓宽信息渠道

创业机会的识别依赖于创业者对市场空白的寻找,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创业者独到的眼光,还需要其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资源整合能力。社会网络的组成要素本身是分散的,需要主体对其进行分类汇总,最终将分散的资源构建成一个以创业者为中心的发散型网络。社会网络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创业者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少,渠道越多就越容易获取信息。通过资源整合,创业者可以弥补自己的短板,社会网络成员之间的相互补充,零散的信息就有可能发挥出“1+1>2”的意外效果。返乡农民工掌握的信息多了,自然就提高了识别创业机会的可能性。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将会作为创业者与创业机会之间的强大中介,资源整合使得分散的信息发挥出最大价值。

(二)关注政府政策,提升创业警觉性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式,并且要敢于尝试。提高对政策的关注度,其实就是要提高农民工的创业警觉性,提高对政策的敏感性。返乡农民工将改善生活的愿景寄希望于创业,因此大可不必担心农民工创业意识的缺乏。张秀娥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机会的可能性因素会被具有警觉性的创业者在识别机会时得到充分考虑,创业机会的可能性即指机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取性。由此得知,发现机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业者对创业机会进行可能性分析,在综合衡量的基础上,选择可能性最高的创业机会。整个过程正如国内学者所说,要对创业机会进行识别和评估。被誉为“中国烟王”和“中国橙王”的褚时健先生曾经说过,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上街买菜和看《新闻联播》,只有每天坚持关注新闻,才能知晓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一点,无不体现出他的警觉性。对农民工而言,时刻关注国家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相关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三)注重对创业经验的积累

返乡农民工通过借鉴前人的创业经验,将会大大降低创业的试错成本。初次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缺少相关经验,难免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但他们仍可以通过参考前人的类似经历来解决现有问题。创业经验虽然对识别创业机会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对农民工来说,积累经验是一件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积累的创业经验越多,识别创业机会的概率就越大。创业经验会帮助他们评估创业机会,经验是知识之父,在先验知识不足的情况下,积累经验无疑是返鄉农民工发现商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程艳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农民继续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7(32)

[2]斯晓夫,王颂,傅颖创业机会从何而来:发现,构建还是发现+构建?——创业机会的理论前沿研究[J].管理世界,2016(3):115—127

[3]张秀娥,王勃创业警觉性、创造性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1):78—84

[4]朱红根,解春艳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4):36—46

[5]陈震红,董俊武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2):133—136

〔本文系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10086018)、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803120155)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创业者机会
人际沟通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技工院校幼师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没机会下手
成长的机会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