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2018-09-19康捷庆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 新媒体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新媒体的盛行带来的思想冲击需要引起辅导员及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加强管理监督、规范网络行为、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利用网络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新媒体时代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悄悄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也影响着承担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如何把握网络的两面性,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于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辅导员应该关注的热点。

一、网络的发展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

1、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

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了7.51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6.3%,IP地址数量居世界前列。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25.1%,主要是具有高中及大专以上的学历的学生。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上网用户主要以大学生居多,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

2、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以它新颖、快捷、方便的方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他们传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网络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学习知识、浏览时政新闻、聊天交友、打游戏、煲剧等等。据调查,“上网”成为超过70%在校大学生经常的课余活动,甚至为了上网可以通宵不睡觉,这给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

1、促进作用:网络是把双刃剑,从正面影响看

(1)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更迭迅速,共享信息便捷,有利于大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漏补缺,整合出属于自己的智库。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交流迅速、自由度强的特点,实现多元化文化交流,为大学生的知识更新和结构调整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

(2)开拓眼界,打开视野,促进交流,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大量的网络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了大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3)有利于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道路。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政策,用创业带动就业,用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大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各种优势走上创新创业,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生活。从出行的共享单车APP,到餐饮业的“饿了么”。新媒体时代赋予了那些有理想、有能力的大学生,开拓出一个又一个让企业青睐的投资项目。这也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思想,牢记时代使命,推出更多符合时代的创新项目。

2、消极影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乐趣的同时带来的副作用

(1)在世界观方面,网络信息缺乏过滤、选择、监控,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政治信念淡薄。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没有准确判断形势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接收到没有筛选过的大量负面信息,会对大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造成一定的冲击。

(2)在道德观方面,道德意识弱化、知行脱节。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机制,大量的未筛选过的黄色、赌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学生自我选择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不足以抵御这些恶性思想。再加上,网络时代,都是虚拟个体,匿名聊天,每个人身上都穿着防护马甲。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在网络上没有道德底线的肆意乱说,在网络形成道德“失范”。长期处于不良网络信息包围下,造成大学生们知行脱节,内心冷漠,现实道德“失范”。

(3)在人生观方面,出现个人主义、人格双重化。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距离感。能面对面解决的问题,现在都成了人机解决。距离拉大,感情变淡,真实、可靠、安全的人际交往关系难以维系,给个人主义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特点,造成现实和网络两种形态,甚至有些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成瘾,不上课、不睡觉、脱离现实世界,产生严重的心理疾患。

三、新媒体时代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互联网信息繁杂,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形态还不够坚定,认识问题不够全面深入、客观冷静,在遇到未筛选、监督过的各种信息时,部分大学生会产生偏激的思想和行为。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极少谈论国家政治的敏感问题,而新媒体时代给予网民足够的言论自由空间。大学生目前还不具备完整的理性思维和唯物辩证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煽动,单纯愤慨的发出偏激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是人云亦云受到其他网民言论的影响,攻击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产生质疑。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传统、老旧

传统媒体时代,辅导员教育学生的方法一般采取集体开班会或定期开展座谈会的方式,在会议上主要由辅导员单方面讲授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们听,或单独找学生到办公室、巡访宿舍进行一对一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受新媒体时代影响的大学生,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否则收效甚微。每当定期召开班会时,部分学生可能已产生排斥逆反心理,敷衍了事的应付班会,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玩手机。这样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亟待创新,否则也只是将思政教育流于形式。

四、新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

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加強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引导校园网站工作人员和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讲究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同时,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学生们的心灵,明辨是非,自觉增强抵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2、加强管理监督,规范网络行为

运用技术手段,维护网络安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制。”同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建立监管体系,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辅导员要善于从网络中捕捉信息,多对学生们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监控,特别是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进行个别谈心谈话,抓住问题的源头,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网上发现有违反网上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严格处理。

3、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1)搭建教育平台,老师由“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由“权威压制”转变为“引导影响”;由“单调说教”转变为“多元渠道”。(2)搭建服务平台,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解决他们的现实实际需求。提供多元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交流服务,呵护学生心灵,关爱他们的成长。(3)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够围绕大学生的热点问题,主动撰写推文,有效引导舆论。辅导员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以平常心态和学生交流,并能熟悉掌握网络语言。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思想冲击。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是建设伟大祖国的主要力量,但他们现在不具备完善的理性思维和较好的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与思政老师应该加大重视力度,与时俱进用创新的途径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更好的完成教育学生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2] 陈明凤.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J].政治工作,2017(2).

[3] 朱文文.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0(1).

【作者簡介】

康捷庆,女,山西五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辅导员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