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思考

2018-09-19余胜映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考建设

【摘 要】 文章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叙述了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在标准与外在标准,探讨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文化素质;打造品牌专业、专业有特色、有亮点;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优质校建设的主力军;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思考

一、引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强调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增强高职院校吸引力和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需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实力。

二、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标准

建设优质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主动适应需求变化,通过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将不断增强。根据优质高职院校对不同主体需求的满足,可以将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准分为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

1、优质高职院校的外在标准

(1)较高的社会声誉。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高,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社会认可度较高,社会声誉良好。当提到某个领域或行业的技术人才时,要让人首先能够想到某个学校。

(2) 办学能力强。高职院校要能够在政府的规范引导下,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分类招生、自主办学、校企合作等全面提升和拓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努力将学校建成理念先进、设施完善、内涵丰富、管理精细、特色鲜明、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过目教育与终身教育并举的一流新型大学。

(3)办学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办学应有鲜明的特色,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突出亮点。

(4)产教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就是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校企双方按照“投入对等、责任共担、人才共育、利益共享”的机制运行,推进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企业深度参与到学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5)社会支持度高。优质高职校的建设应首先得到政府支持,其次在社会上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得到社会认可、企业认同,此外,还应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2、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在标准

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在标准,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对师生需求的满足程度。优质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师生需求,集中有限资源致力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质高职院校至少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在标准:

(1)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职教育品牌,让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融会贯通,使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帮助人人成功的职教理念得以树立。

(2)严谨的教学体系。优良的教学实施、设备,规范的管理,校、企合作质量高。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教学目标和岗位要求高度契合、教学评价和管理机制健全。

(3)特色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相适应,数量适中、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规模稳定的高素質、高质量师资队伍,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精湛的管理水平。在学校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能立足市场,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5)卓越的组织文化。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让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三、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1、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文化素质

高职院校要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因此在优质校建设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学校的亮点和特色,而且学校的发展计划和方向一旦制定和明确后,所有的工作都应朝着目标方向向前推进,此外学校的发展计划和思路要有延续性,把学校发展和建设中好的做法和工作思路延续下去,对于建设优质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由于我校建校时间较短(2009年正式成立),学校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增强师生对校园的感情和热爱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地方高职院校来说,推进文化进校园,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是现实的需求,更是教育的使命担当。

从现实情况来说,不得不承认,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相对比较薄弱。而当前一些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过于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人文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势必会限制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

从教育本质来看,关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担当。占全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学生,不能只是生产一线的“机器人”,更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命个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从容应对未来社会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就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2、打造品牌专业、专业有特色、有亮点

专业建设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和核心环节,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充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打造一两个有特色、有亮点的品牌专业,特别是对于一些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院系,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方面应高度重视。

职业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专业建设。在优质校建设期间,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服务发展、服务地方、强化育人、强化特色、争创优质”的要求,主动适应贵州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分层打造骨干专业,集群引领同步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优化升级实训基地,打造优质实训条件;丰富创新创业路径,提高学生双创能力;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一流教学团队等措施加大学校专业建设的力度。

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所处的地域环境,重点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让某一个或几个专业成为学校的亮点,成为学校在社会上的一张名片。

3、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优质校建设的主力军

优质校的建设离不开教师,教师在学校从事和开展的中心工作,即教学科研,是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应该是老、中、青结合,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雄厚的知识储备,更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师队伍应该是专兼结合,有一定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工匠和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贡献和成就的领军人物。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让更多业界精英走进学校,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优质校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部分。教师每年应有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此外学校还应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如参加相关学术年会、研讨会等。让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升。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等进行跟踪、考核、评价,从教师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层面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形成教师发展质量报告,作为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

4、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实训基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教〔2002〕2号)文件指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实现生产项目和教学项目、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教学目的和岗位要求、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课堂学习和实操练习的融通离不开实训、实践教学,实训、实践教学活动离不开实训基地。因此,有必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學校高度重视高职学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把塑造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来抓。实训教学是培养准职业人的一个良好途径。通过实训教学,学生能够真切体会职业人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以职业人身份进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教学,学生具备了未来岗位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为将来求职和就业做好了准备,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社会需要。

四、结语

通过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满足了人民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也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建设者。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铸造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服务了区域经济,实现了职业教育现代化,打造了学生素养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郝天聪.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必要性、价值标准与行动框架[J]. 职教论坛,2017(22).

[2] 王晓东.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专题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

[3] 邓晓阳.浅谈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意义[Z].https://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4105430667&cata;_id=n195.

[4] 南京廖华.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Z].http://www.njliaohua.com/lhd_8jlc0971yi86wqu5qtyj_1.html.

[5] 郑小明.关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5(28).

【作者简介】

余胜映(1982-)女,硕士研究生,就职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语言、文化与翻译.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