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扶贫思想渊源与发展浅析

2018-09-19张瑞敏王宁宁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渊源习近平发展

张瑞敏 王宁宁

【摘 要】 习近平对中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本文主要分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渊源与发展。它继承了马克思经典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消除贫困共同富裕的思想,建国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精准扶贫、扶贫组织保障、内生动力、合力攻坚。习近平扶贫思想已成为我国今后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扶贫思想;渊源;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从习近平扶贫思想渊源来看,继承了马克思经典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消除贫困共同富裕的思想以及建国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我国今后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探源

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消除贫困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点。习近平扶贫思想主要来源于建国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从贫苦中解脱出来不仅是整个人类社会一直期盼的美好愿望,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其成绩與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和扶贫工作实践密切相关。面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面对贫穷落后的面貌,忧国忧民的毛泽东,选择用革命的手段来改变中国的贫弱状态,其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广大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为全体人民群众谋福利,实现社会的公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改变了中国贫弱的落后面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反贫困事业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在当时占世界贫困人口的一大部分,1978年,中国农村还有很多农民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当时最紧迫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多次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坚持以改革来推进反贫困事业。邓小平认为,中国应该利用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解决中国反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同样非常重视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任务。另外,江泽民还指出,消除贫困不仅可以实现民族稳定团结,还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扶贫攻坚事业中的贫困问题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此时,贫困问题更多的表现为贫富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反应最为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和上学费用高等问题。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内涵与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吸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现实情况,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同中国的扶贫开发实际有机结合,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走向深化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也将其充分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以互动互促的方式实现了中国化。这一过程本身也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运用经验拓展到了新空间,提升了新高度。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精准扶贫思想、扶贫组织保障思想、内生动力思想、合力攻坚思想。

一是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国情的改变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特征,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他强调扶贫开发要变“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扶贫方式由粗放到精准的转变。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对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探索与贡献,已经成为国家从今以后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二是强化扶贫组织保障。基层组织和干部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党对贫困地区的领导,是贫困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最重要的保证。“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展开,要依靠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党支部。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成败与领导干部的志向、思想和作风有很大的关系。基层干部的优秀与否也关系着基层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其职能。三是内生动力思想。习近平指出,贫困群众要淡化“贫困意识”,要有信心战胜贫困。习近平扶贫思路的重要内涵就是“扶贫先要扶智”、“治贫先治愚”,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为了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动力,一定要全力调动当地群众摆脱贫困的积极性,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四是社会合力思想。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需要我们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整合和调动方方面面的资源,同步推进资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大格局。

三、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践探索

十八大以后,虽然国家的扶贫投入不断加大,但是扶贫开发政策的边际效应却在降低,减贫效果在递减。这里有扶贫难度加大等客观原因所导致,也与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科学、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如贫困户的识别不够精准,出现“假贫困”人口;贫困资金使用管理不到位,项目安排不恰当;一些地方把国家的扶贫援助当成“唐僧肉”,出现了争戴“贫困帽”的怪象。个别县在网站上竟发布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大喜讯”。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无论是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贫困人口的退出,还是对扶贫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都缺少精准。不精准的扶贫模式虽然在短时期内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的支持,能够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但是不能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扶贫区域瞄准之后,有些是因为不能适应国家推行的扶贫政策,有些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等原因,有些贫困人口从未脱贫,要想实现脱贫难度很大。有些是脱贫后因为疾病、因为上学而又返贫的贫困群众,他们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群体,也是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民生领域的新特征,2016年底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数量很大。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贫困人口,大都需要政府政策兜底。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做好打一场硬战的准备。现有的贫困大都是深度贫困地区,那里基础设施和住房较差,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贫困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贫困发生率较高,各方的脱贫任务较重,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基础薄弱,难度很大,任务艰巨而又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40多年来,习近平先是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作为知识青年扎根梁家河,7年的农村生活,7年同农民甘苦与共,历经梁家河村支书、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从较为封闭的内陆到相对开放的沿海,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工作岗位上,习近平始终把扶贫作为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始终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深入思考和探索扶贫开发。

党的十九大打响了精准脱贫攻坚的硬战,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策略、新机制、新方法、新手段。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还面临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在脱贫攻坚冲刺的最后阶段,只有不畏艰险、举全国全社会之力,继续推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

[2] 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人民网,2015-6-23.

[3] 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新华网,2015-12-1.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

[5]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7-6-23.

[6] 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中国网,2013-11-26.

【作者简介】

张瑞敏(1965-)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就职于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反贫困.

王宁宁(1993-)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反贫困.

猜你喜欢

渊源习近平发展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区域发展篇
试述科技发展的渊源与未来趋势
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渊源的几点思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标题党
教师发展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