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民族品牌的故事更动听

2018-09-19钱明辉

中国名牌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华社民族文化

钱明辉

民族品牌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企业自主创新和实力的标志,也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源头。近年来,决策层高度重视品牌发展,始终将其放在国家战略的至高点。

从“三个转变”到加强品牌建设,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品牌建设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为建设品牌强国、打造民族品牌指明了方向、目标、任务和路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华社于2017年6月24日启动的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正是对决策层品牌发展思想的积极响应,是对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为代表一系列国家级品牌发展政策的有效落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的攻坚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和探讨的时代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民族品牌发展可谓正当其时,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推出将让民族品牌故事更加动听!

首先,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是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迫切需要。民族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是高还是低、国际形象是好还是坏,不仅要看它经济规模有多大,更要看它有多少真正代表本民族的世界级品牌。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培育出大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将随着这些民族品牌故事的传播而持续提升。近年来,在政府部門、企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民族品牌,比如中国高铁、中国核电、华为、海尔、联想等,对改善我国整体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民族品牌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此外,知名的民族品牌也会让国人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于凝聚民众意志、提升民众的爱国热情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当我国公民在国外看到了中国品牌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和自豪感。目前,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国人对国内生产的商品没有信心,仍以购买国外品牌商品为荣。事实上,当今中国不乏优秀的民族品牌,这些品牌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技术上推陈出新,在经营上诚实守信,只是广大的国人还未能充分了解。此时,尤其需要通过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来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者对于民族品牌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承担起了让民族品牌故事响彻神州、唱响世界的历史责任,通过服务支撑体系来为民族品牌故事献计献策、保驾护航,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来让民族品牌故事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最终通过民族品牌故事的生动讲述来营造更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凝聚民族力量。

其次,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是唤醒民族记忆、弘扬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国家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讲话中指出:“国家与民族的繁荣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足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延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品牌正是一种极富经济内涵的文化,民族品牌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奔驰品牌所传递的是一种高度组织、效率和高质量的德国文化,美国万宝路展示了美国文化的进取与自由,我国全聚德、同仁堂则道出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我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这些曾经的历史和文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使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随着近代中国的衰落,国人的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逐渐丧失,出现了“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唤醒民族记忆、弘扬民族文化就是要全面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份,摒弃一味地崇洋媚外。民族品牌是在本土文化中产生并成长的,是民族自信倍加呵护的结果,包含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传统,其所谓的“地利、人和”之优势本身也体现出了民族文化。只有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内涵融入品牌文化中,使之成为品牌发展强大的动力和源泉,才能成就真正强势的民族品牌。因此,讲好民族品牌故事,让优秀的民族品牌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也必然会让国人更多地感受民族文化、记起民族文化、传递民族文化,建立起更加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以讲好民族品牌故事为已任,培育民众对民族品牌的民族感情,其意义是在为国家和民族推广文化名片,与世界分享民族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重建国人对民族文化的崇仰与信赖。

最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获得竞争优势、占据价值链高端的迫切需要。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当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时往往会伴随一批知名品牌的诞生。当前,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转入了以品牌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对于国家而言,品牌既是产业升级转型的成果结晶,更是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一个品牌价值越高,其对全球产业链的主导力就越强。比如美国的苹果、德国的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品牌,不仅使企业获得了全球市场的青睐、打造出了国家品牌形象,还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使得整个国家经济受益匪浅。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生产的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大部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是典型的产品大国、品牌小国。在Interbrand发布的2017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中,我国仅有华为和联想两个品牌入围,且分别位居第70名和100名。而国外一些知名品牌通常在行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品牌溢价获得高额利润。据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知名品牌占全球商标总量的比重仅为3%,但却占据了全球市场40%的份额和50%的销售额。美国90%的出口额来源于品牌经济,一些欧洲国家拥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凭借品牌溢价功能获取超额利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生活的要求不再只是温饱和实用,而是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国际化背景下,消费者有了更多知名品牌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升级,由国内品牌竞争上升到国际品牌竞争。因此,只有培育和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民族品牌,才能让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正是在民族品牌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推出的,不仅充分依托和整合全社的传播资源,聚焦民族品牌,推广民族品牌,而且利用专业的服务能力为民族品牌提供智库咨询、信息传递、品牌拓展、项目对接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服务,专注于为我国优秀民族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助力民族品牌赢得全球竞争优势。可以说,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级媒体对社会舆论应有的责任,对经济发展应有的担当,以及对民族振兴应有的使命。

猜你喜欢

新华社民族文化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再创新高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多元民族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