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2018-09-19尹杰刘海永田海明王明菲孟庆辉
尹杰,刘海永,田海明,王明菲,孟庆辉
河北省三河市医院,河北三河 065200
下肢静脉曲张(simple varicose of superficial veine of lower limb)是一种周围性血管疾病,我国是下肢静脉曲张多发国家,在发病人群中,以中、壮年居多,多数患者都存在长时间站立这一特点[1]。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动困难,而且伴有疼痛感,对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多数还是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通过手术,能够缓解下肢静脉曲张带来的行动不便和工作阻碍[2]。但手术会给予患者疼痛,而且恢复时间较长,不便于患者接受。近些年,中医疗法得到了普及,在针刺的帮助下,不仅可以操作简单,而且效果明显。该院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火针放血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1组为对照组,2组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24/11,年龄36~57 岁,平均年龄(43.7±6.8)岁,病程 1~4 年,平均病程(2.3±0.6)年;观察组男女比例 23/12,年龄 35~58 岁,平均年龄(43.6±6.9)岁,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2.4±0.7)年,两组患者在基础信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1.1 纳入标准 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3]。②年龄>18岁。③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项研究,并在同意书上签字。④该医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排除标准 ①出现下肢残疾。②患有静脉炎等血管类疾病。③血小板减少。④糖尿病。⑤肝肾功能不健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针刺治疗。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具体穴位为:足三里、悬钟、合阳、委阳、三阴交、阳陵泉、委中、承山、血海、阴陵泉。具体操作:对使用针进行消毒,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0.5 h,每10min捻针一次,2次/周。共治疗6周。
1.2.2 观察组 在上述针刺基础上给予患者火针放血治疗。火针放血治疗具体步骤:①将报纸平铺在地面上,患者站在报纸上,并且面对墙面站立,充分暴露膝关节以下部位。②选用直径0.15mm,长5 cm的钨锰合金火针,常规消毒后,手持点燃酒精灯,靠近针刺部位,右手以握笔式姿势握针,将火针前半段完全烧红,对准血管病变位置垂直快速进针,并快速退针,使其出血。待血自然放出后,使用干净棉球擦拭针孔,且24 h内针刺部位不能蘸水,保证清洁,避免感染。共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热、痛、红症状评分和总有效率。肿、热、痛、红症状评分[4]:所有症状评分均为0~5分,且随着分值上升,症状越明显。总有效率[5]:显效:皮肤红肿胀痛完全消失,静脉结节消失。有效:皮肤红肿胀痛基本消失,静脉结节大幅度消失。无效:皮肤红肿胀痛无明显改善,静脉结节未见改善。
1.4 统计方法
将SPSS 18.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热、痛、红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热、痛、红症状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热、痛、红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热、痛、红症状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热、痛、红症状评分对比[(±s),分]
组别 肿 热治疗前 治疗后痛红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 P值2.54±0.67 2.56±0.68 0.124>0.05 2.25±0.55 1.37±0.43 7.457<0.05 2.71±0.73 2.62±0.75 0.509>0.0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2.14±0.57 1.47±0.49 5.273<0.05 3.04±0.87 3.01±0.88 0.143>0.05 2.74±0.38 2.06±0.41 7.196<0.05 2.58±0.61 2.51±0.67 0.457>0.05 2.28±0.63 1.97±0.47 2.333<0.05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7.14%和74.2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具有一定遗传倾向,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而肥胖、腹腔压力等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在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早期,患者会出现下肢酸胀以及钝痛感,同时肢体较易出现乏力。多在久站后上述感觉加重,通过平卧、肢体抬高则可缓解[6]。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病程长者,肢体皮肤则出现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湿疹及溃疡。随着病情的演变,可以伴随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瘀积性皮炎、浅静脉血栓等症状。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而且随着微创技术进步,微创手术逐渐应用在了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但该项手术整体费用昂过,不适合大众使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医发展迅猛,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有自身独特的治疗方式。火针是中医常用治疗方法,通过针灸与温度的相结合,再通过放血的方式排出患者下肢淤血,使下肢血液流动更为顺畅。同时还可以辅以针刺,刺激人体穴位,消除炎性因子,缓解疼痛,消除红肿。当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痊愈后,要进行预防,防止该疾病复发[7]。
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其行动不便,造成生活阻碍。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显示[8],在西医治疗理论中,西医认为人体下肢静脉壁脆弱,静脉瓣膜存在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研究较为深入,经过千百年的研究,将下肢静脉曲张归结为“筋瘤”,主要是因为患者长久站立或行走,造成下肢血气淤积,进行形成筋瘤。西医非手术治疗一般是用弹力袜或者弹力绷带进行压迫治疗,治疗效果有所欠缺,虽然可以使用手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明显,而且远期效果一般;中医主要通过针刺方式进行治疗,通过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调节患者血液循环,缓解下肢静脉压力。但是下肢静脉曲张还与经络中淤血有直接联系,火针本身是高温工具,结合针和灸,既提升了针刺的机械性刺激,而且通过艾灸的加热,以灼伤的方式给予患者下肢温暖性刺激,能够开门外出毒热,阳热内进激发经气鼓舞血气,治疗顽疾。该文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热、痛、红症状评分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热、痛、红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放血能够去除下肢淤血,而且可以激发患者血气,消除下肢肿痛,缓解疼痛带来的影响。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7.14%和74.2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放血风险低,疼痛小,而且还免除并发症的影响,此外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经济负担,节省大量医疗资源。与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使用火针放血治疗能缓解肿、热、痛、红症状,并且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