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康美丽乡村建筑改造设计

2018-09-19赵斌武

城乡建设 2018年17期
关键词:阜康村落建筑

■ 赵斌武

文章以新疆阜康美丽乡村建设为例,从“三观三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从具体的建筑改造过程中,应用这种方法论确定改造方向与改造内容,包括建筑布局、建筑立面、建筑环境、建筑节能等。

一、现状条件与解读

(一)总体概况

阜康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北麓,属于准格尔盆地,地势平坦,总体的山水格局场景宏大、景色优美。主要的民族构成有汉、回、维、哈。新疆的民族最早由游牧民族演化而来,因居无定所,随着草原和河流的变迁而迁徙,主要集中新疆北部和中部,由于聚居地的不确定性,没有形成特定的建筑风貌,遗迹不多,只有一些石雕。现今以这种生活方式生活的人,他们的住宅是可移动的“蒙古包”。最初游牧民族的另一部分主要发展绿洲农业,因此较早建立了城镇,其建筑类型以农业、商业和行政管理、管理建筑为主,布局自由。建筑材料也仅是土木而已。尼雅、楼兰古城的遗迹中木构架的痕迹清晰可见。此外,他们的建筑反应了其生活习性,如维吾尔族偏爱室内庭院以及蓝绿色,忽略建筑等级、对称要素,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很少根据形式构图,这些都是民族习俗、心态、审美和价值观的体现。比如,伊斯兰文化中对女性隐蔽的要求,在庭院中架设棚架和外廊提供灰空间,既满足了户外活动要求,也充分表达了穆斯林对“庇荫”的独特感情。

项目区包含了四个村,分别是良繁村、古城村、六运村、冰湖村。然而,民族的多样性并没有体现出建筑的多样性,就现状而言,四个村彼此相邻,建筑大部分是普通红砖砌筑的平房,土胚房稍具代表性,但数量比较少,突出的地方特色是高厚的山墙,形式为硬山,上面突出屋面,檐部位置前后突出屋身。屋顶形式有三种形式:平屋顶、坡屋顶、单坡顶。屋顶上面有凸出的排气孔。材料上除了砖、土胚、青瓦外,还有混泥土、彩钢瓦等,总体材料使用比较混乱(见图1~图 3)。

图1 瓷砖白墙

图2 土胚墙

图3 红砖墙

(二)现状解读

1.从“三观”的角度分析

(1)生活观

首先,村落选址沿主要道路(S303)和河流(黄渠、三工河)点状分布,便于日常生活出行和生产。再者,磅礴大气的地理环境造就当地居民生活的开放性和豁达性,表现在建筑上则是宽敞的庭院与低矮的围墙将视线延伸,可远观天山,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

(2)自然观

项目区四个村落都是田野环绕,地势平坦,通过道路廊道连接在一起。从生态格局的角度看,村落是斑块,田野是基质,道路或者带状形式的绿化带是廊道,塑造了当地岛屿化的空间格局和生态格局。村落所坐北朝南,面朝天山,天山是新疆人民的信仰,这种布局方式不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与共,呈现出一种超越建筑本身的信仰感,也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规划层面,村落的发展融合自然,打造更具田园意味,空间灵动的村落集聚群。产业的布局以天山为背景,主干道路为骨架带状展开,村落依托产业,产业反馈与村落,两者共同构建景色秀丽、铮铮向荣的宏伟场景。

(3)可持续发展观

就现状而言,良繁等村缺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村落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空间缺乏灵动感,同时没有和田野融合发展,缺乏田园意味。建筑现代化现象严重,材料使用混乱,逐渐丢弃了原有的乡村风貌,同时缺少节能环保的意识。还存在街道环境脏乱,垃圾处理不当等现象。应是改造过程中着重处理的环节。

2.从“三性”的角度分析

(1)乡土性

建筑的乡土性主要表现在结构上是木土结构、砖墙结构、混泥土结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是土木结构和砖墙结构;造型特征突出的是山墙和缓坡的屋顶。生活氛围的乡土性主要表现在在面朝天山的庭院里,每家每户的居民在田园劳作,或在葡萄架下乘凉,或是跳舞唱歌,庆祝丰收的喜悦,这一切都以广阔的盆地和峻拔的白杨林为背景展开。

(2)文脉性

阜康四村建筑的文脉性主要体现在,在处理建筑布局与自然环境关系时表现出的精神信仰,以及建筑本身的结构、材料、装饰、空间与环境气候、资源条件、人文习俗表现出的相互适应性。一方面布局上注重建筑与天山的关系,衬托出一种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建筑本身的厚重大气和材质的朴素自然,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融为一体。这两方面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演变才能完成,在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脉络。由于现代建筑形式对村落的冲击,文脉性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丧失了传统村落的特色。在进行具体美丽乡村建筑设计时,要格外关注这一点。

(3)生态性

阜康四村建筑就现状而言,在生态性方面做法单一,需要改造提升。村落周边环境一般是处于野生状态的绿地或者是田园绿地,内部环境通常为零碎的点状绿化,因此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缺乏联系,没有形成完备的绿化系统。建筑与环境同样缺少联系,使得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缺乏过度。部分材料也缺乏生态性,比如大面积的彩钢屋顶,应该使用生态环保型的材料,如石板瓦、太阳能发电板等。具体的做法在后文改造的设计环节说明。

从“三观三性”分析可以看出,阜康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的优点在于:项目范围内有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动人的生活场景;宏伟壮丽的山水环境,以及当地传统建筑表现出的朴素乡土性和独特文脉性。缺点在于村落内部空间缺乏灵动感,过于拥挤,缺少休闲空间;建筑空间单一、风格混乱,文化表达不太鲜明,材料使用混乱,这是乡村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同时,从现状的街道脏乱、树种单一、垃圾随意丢弃、建筑缺乏节能设施等方面可以看出,村落严重缺乏生态性。在具体的改造设计过程中,要取长补短,把优点做到更优,把缺点补齐。

二、阜康美丽乡村建筑改造

(一)目标与流程

1.制定目标

以“三观三性”为原则,制定改造目标。阜康四村整体改造注重“环境、建筑、人”关系的处理、建筑质量与品质的提高、建筑能耗控制、富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建筑营造、成本与使用性能的平衡、居住环境的提升。具体内容包括: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善和提升、室内舒适度和保暖度的提升、地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地域性风格文化的传承、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绿化环境的乡土性和生态性。

基于阜康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良繁四村的建筑应优先解决影响居住品质功能、建筑结构稳固与安全、舒适度和保暖度、地域风格统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强化地域性文化的传承,增强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同时引进太阳能设备,注入绿色建筑的理念。

2.设计流程

设计师放弃了以“功能与形式”为主轴的“线性串联式”设计流程,采用“并行式”的建筑设计流程和方法。所以阜康四村的改造设计应同步考虑建筑能耗、室内物理环境、地方材料与资源、生产生活方式、使用功能、地域文化、地域山水环境、土地节约,居民意见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方案

1.平面布局

追根溯源,找出依据。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临近阜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而下,故号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城市由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成东西两部分,建筑多为长方形院落,院落门向着所临街道。由此看出,平面为长方形,生活用房集中在北面,整体院落坐北朝南,面向街道,南面是菜园,大门开西面或南面,东部有一定的场地,用来存放生产用具和木材,这种布局方式源于传统。

多方考究,确定布局。在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和居民意见,改造设计保留原有的布局不变,规整场地,在菜园和北面住房间的场地上增设葡萄廊架,为居民日常的生活提供室外休闲空间,也是传统“庇荫”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具有促进经济生产作用。

2.立面设计

综合分析,做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性建筑。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交河故城中,大道两旁皆是高厚的土街墙。结合现状,房屋凸出的山墙和厚实的大门正好继承了这一特点。房屋改造主要以土胚墙和红砖墙为主,对墙体做净化处理,凸显材质美,山墙上部覆瓦,使得整体房屋立面简约大方,质感自然。红砖墙体具体做法较为简单,一般为砌筑后进行勾缝打磨,做到整体干净即可。土胚墙体的具体做法不同于传统的素土夯实,现在的夯土材料由胶结材料、改性材料、砂石骨料三类材料,具体的配比比例根据当地土壤条件确定为4∶3∶3。夯筑过程用模板定型,夯机夯实。

为了达到生态性的需求,立面改造还应该结合街道的景观设计。包括:①增设一些立体绿化。在沿街墙体适当位置用木条做牵引,种植葡萄、蔷薇等当地藤本植物,提高可观性。②增设廊架。充分发挥廊架在文化里的“庇荫”作用,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动空间,材料可用当地的废弃木头。③房屋的透气窗景观小品化。当地的木材堆积成山,用它们装饰透气窗,一方面木材得到了整理,另一方面也美化了建筑,更具乡土性,街道空间也更具节奏感。④种植花卉。每户入口两旁可设置木制花箱种植当地花卉,提升生活品味,美化街道。⑤街道绿植种植经济实用化。可选用本地果树,底部种植花卉。在增强景观效果的同时,更应该在经济上考虑农民的收入,果树的选择也适合旅客采摘。⑥增设标识系统。可以利用当地的石材或者木材,做一些指示牌、宣传栏之类,对村庄文化进行展示说明(见图4~图6)。

图4 土胚立面

图6 街道效果

3.节能设计

(1)雨水收集

增设蓄水池,雨水循环利用。阜康年均降雨量186毫米,降雨量少,所以雨水应当收集再利用。为了避免蓄水池对居住建筑日常使用的影响,应该放在距离建筑有一定距离,空旷的地方。现状多数庭院的东面主要是放置日常生产用具,可以将蓄水池放在东南角人员经过比较少的区域。以水窖的形式修建,窖身直径d=2~3米,深度h=6~8米进行建设。庭院地面混泥土硬化,由四周以坡度i=0.3%~0.5%向水窖入水口夯实平铺,将屋面和庭院的降水汇集存储在水窖。满足日常的菜园、畜养、冲洗的需求,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生态环保。浇灌果树,提升经济效益,所以说雨水收集是发挥多方效益的不二之选。

(2)太阳能利用

屋面铺设太阳能发电板,满足住宅需求。新疆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550~3500小时,位居全国第二,仅此于西藏高原,全年日照大于6小时的天数为250~325天,日照气温高于10摄氏度的天数普遍在15天以上。新疆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于五大区域(天山南麓、天山北麓、东疆东部、北疆中部、北疆北部),依据太阳辐射量分为四个资源带。

东疆东部为资源丰富带,太阳能年辐射照度大于660万千焦/平方米,相当于156千卡/平方厘米。

天山南麓为资源次丰富带,太阳能年辐射照度为580~620万千焦/平方米,相当于140~150千卡/平方厘米。

天山北麓为资源较丰富带,太阳能年辐射照度540~580万千焦/平方米,相当于130~140千卡/平方厘米。

北疆中部、北疆北部为资源亚丰富带,太阳能年辐射照度500~540万千焦/平方米,相当于120~130千卡/平方厘米。

阜康地处天山北麓资源较丰富带,因此太阳能设施大有可为。乡村建筑应该大力引进这种技术,可以将屋顶用太阳能发电板覆盖,用20平方太阳能板可基本满足日常的生活用电,屋顶覆盖法是很容易实现的。打造这种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态住宅,是乡村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综上所述,以“三观三性”作为美丽乡村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延续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肌理与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健全了村落的格局,疏通了村落文脉,增强了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生态性,也为村落的发展引领了可持续性。乡村建设不同城市建设,更不同于传统的“功能与形式”单向的处理方式,而是要切合实际地从乡村本身出发,以一种“并行式”手法处理问题,才能做好美丽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阜康村落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阜康白杨河矿区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的研究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阜康冶炼厂党委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阜康矿区煤层气开发地质特征与钻井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