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生态城库里蒂巴(Curitiba)经验在中国—读《未来之城》所想到的
2018-09-19顾孟潮
■ 顾孟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里我要讲的是:模范生态城库里蒂巴(Curitiba)经验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各位都看到了,《未来之城》汇集了世界上20个城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先进经验。Curitiba虽然仅仅是这20个先进城市中的1/20,而且它本属于不发达国家的城市(或称“第三世界的城市”),却取得了如此值得骄傲的成就,成为世界公认的“生态城市的模范”。正是这一点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Curitiba。但是,非常遗憾,我们在Curitiba经验诞生(1992年)之后漫长的26年时间里,在许多事上,却几乎是背道而驰,走过了一条十分曲折的道路,全然没有把Curitiba的好经验当回事,这个教训不能不予以反思。
Curitiba的经验,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榜样,是值得学习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战略,有许多便于学习和操控的举措,是让城市走向自然化、人性化、和谐化的必由之路。
我很同意扉页上专家们的评价:“此书是对于城市发展主流思想的一种杰出体现”,是“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延伸和续篇”,它坚持了“城市是艺术作品又是功能性现实的本质”,而且载有丰富的实例可以供我们具体借鉴。当然,库里蒂巴市仅仅是世界上诸多城市之中的佼佼者之一,但是它确实是最接近中国国情的、极可借鉴的榜样之一。
重温“库里蒂巴”
“库里蒂巴”大名,我在20多年前便知道了。1996年3月10日,钱学森先生来信,推荐3月《科学美国人》刊登的介绍库里蒂巴城市规划的文章。当年我曾参与翻译“库里蒂巴的城市规划”一文。因此对其城市规划与管理经验有所了解。读《未来之城》后又增加了不少新的有关知识。重温“库里蒂巴”感到格外亲切,遗憾的是,1/4世纪过去了,未能早日追寻库里蒂巴的前世今生(1645年建城)。
此书中,库里蒂巴是作为都市基金会(FUNDACION)“20个城市计划”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出现的(见书298页),该计划的20城市中有幸地还包括中国的上海和香港。
早在1992年全球首脑峰会上,即明确了库里蒂巴市是“模范的生态城市”,同时还被定为巴西的“生态城市首府”。而且,它在联合国首批命名的5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中榜上有名(前4名依次为温和华、巴黎、罗马、悉尼)。它已经从一个有严重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中解脱出来,成为非常自然化、人性化的世界生态之都。
究其原因,库里蒂巴之所以能得到这样高的荣誉,正如《未来之城》作者指出,“多年来,在提高城市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引导下,施行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无疑这与自1970年始,作为建筑专家的贾米·勒讷(Jaime Lerver)担任市长,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应该说是全市人奋斗的结果。”
库里蒂巴市城市规划与管理经验
1.发挥适用技术作用(并没有靠地铁、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高新技术),通过有创意、有憧憬、可持续的管理等措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2.开创了结合自然的城市规划设计模式。包括发展公共交通而不是发展小轿车、强制性地保护现有的自然排水系统,保护与扩大绿化种植面积,由1970年0.5平方米/人,起步增长现为50平方米/人。
3.“公交优先”的决策。保证了城市主轴线道路交通的高效与便捷,一体化的交通网络,高质量的服务,单一的低票制,管道停车站。
4.鼓励公众参与。公布土地公共信息,开办免费的环境保护培训学校,提高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绿色交换”、废物利用等活动的积极性。
5.落实“关心儿童成长”的措施。如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实行“报童计划”,市“SOS儿童中心”站随时为儿童提供救助,为12000个儿童提供4餐/日。
6.重视综合性城市化。实现将地理、经济、政治各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化。改善环境质量,创造就业机会,让社会平衡和节约能源等。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筑遵循的重要原则6个字:“适用、经济、美观”。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强调了近70年了,到去年城市工作会议后增加“绿色”二字,成为8个字原则—“适用、经济、绿色、美观”,而现在人们普遍对于“绿色”二字含意的认识、解读还不够,更缺乏科学权威的理论说明,《未来之城》一书有助于我们形成未来城市建筑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科学理念,并指导今后的规划建设实践。《未来之城》这本书在中国出版是十分及时且功德无量的事情!
总之,我衷心希望而且相信书中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经验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像钱学森先生强调的那样,“像(我国)江苏省的张家港和外国的Cridiba的经验(那样),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城市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