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烯腈吸收液中丙烯酸含量检测方法

2018-09-19李洪波贾桂敏

石油化工应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丙烯腈样量丙烯酸

李洪波,贾桂敏

(兰州石化公司质检部,甘肃兰州 730060)

本公司丙烯腈装置是将丙烯、氨和空气按一定比例在钼系催化剂作用和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主产物丙烯腈及副产物乙腈、氢氰酸,同时还生成一些丙烯醛、丙烯酸等杂质,为了提高主产物丙烯腈的收率就必须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和合适的原料配比,装置根据质检室提供的反应生成物的分析数据,来调整原料配比以及补加催化剂增加催化剂的活性等。目前具备的所有分析方法对丙烯腈反应吸收液中丙烯酸无法分析,因此计算出的催化剂转化率结果偏高,不能真实反应催化剂的性能[1-5]。

本文中,从分析方法的选择、最佳分析条件的确定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试验,并确定出了最佳的分析方法和条件。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确保了装置的正常准确运行。

1 分析方法的选择

1.1 分析方法的确认

目前所具备实验条件的分析方法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为了确认最合适的分析方法,对三种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见表1)。通过表1可知色谱法最符合目前的要求,因此确认运用色谱法进行试验。

表1 分析方法对比表

1.2 色谱柱的确认

要精确的测试出微量的丙烯酸等物质,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般为HP-INNOWAX柱、HP-FFAP柱。因此选择了现有的HP-INNOWAX 50 m×0.32 mm×0.5 μm 色谱柱;HP-FFAP 50 m×0.32 mm×0.5 μm 色谱柱。并根据实际样品的组分,用色谱纯乙腈、丙烯腈、丙烯醛、丙烯酸等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样品,在两个不同的柱子上进样,从分析的谱图来看,在毛细柱HPINNOWAX色谱柱上,样品中的丙烯酸出峰,但出峰不稳定(色谱图见图1),在 HP-FFAP 50 m×0.32 mm×0.5 μm色谱柱上,样品中的丙烯酸也能出峰,峰型比较对称(色谱图见图2),而且其他组分的峰也能完全分开,所以最后选定 HP-FFAP 50 m×0.32 mm×0.5 μm 色谱柱。

2 分析条件的确定

在色谱条件的选择过程中,运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作。

图1 标样在HP-INNOWAX 50 m×0.32 mm×0.5 μm色谱柱的色谱图

图2 标样在HP-FFAP 50 m×0.32 mm×0.5 μm色谱柱的色谱图

2.1 因素位级的选定

2.1.1 载气流速的选择 在其他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载气的柱流量,用配好的标样进行多次实验发现,流速在0.5 mL/min时,所流出色谱图中的峰分离效果较好,如果太低,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度很高,但分析时间太长。流速超过1.0 mL/min时,色谱图上的乙腈、丙烯腈的峰没有分开。综合以上情况,载气流速应控制在 0.4 mL/min~1.0 mL/min。

2.1.2 气化温度的选择 其他操作条件不变时,只改变进样口温度,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温度对检测的影响不大,但因为所分析的样品大部分是水,丙烯酸的沸点为141℃,要保证样品瞬间汽化,汽化室的温度就要高于170℃。综合以上情况,气化温度设定控制在160℃~220℃。

2.1.3 柱箱温度的选择 柱温的降低,有利于组分的分离,提高柱的选择性、分离度,但延长分析时间,使色谱峰扩张,甚至拖尾。样品中丙烯醛的沸点为52.5℃,丙烯酸的沸点为141℃,对于这样宽沸程的样品,应采用程序升温,因此所选定的初始柱温为45℃~60℃,保留时间 10 min,升温速率15℃/min,最终温度200℃,保留时间不定的操作条件。

2.1.4 进样量的选择 毛细管色谱柱要求进样量非常小,进样量太小难度较大,而且误差较大,分流进样是毛细管气相色谱首选的进样方式,分流比可在20:1~200:1的范围调节。进样量大,分流比可调大;进样量小,分流比可调小。所以确定的条件为:分流比:20:1,进样量:1.2 μL~1.8 μL。

2.1.5 检测温度的选择 通过实验,发现检测温度的变化对色谱图的影响不大。如果检测器的温度过低,容易积水,但也不能太高,影响它的使用寿命。GC-2010仪器说明书推荐的条件:检测器温度要大于或等于200℃。检测温度设定控制在200℃~230℃。

综上所述,最终确定的因素位级(见表2),并选用L16(45)正交表,并作 16 次试验。

2.2 正交试验

按照选用的正交表,将因素顺序上列,位级对号入座,进行16次试验,并得出结果(见表3)。

表2 因素位级表

表3 正交试验表

2.2.1 评分规则 色谱分析时以分离度的大小来确定分离效果的好坏,一般分离度达到1.2以上即认为分离完全。达到分离效果后以分离时间的长短作为评定效果,时间越短认为越好。因此所确定的评分公式见式(1),以得分最高位效果最好。

式中:A-大于1.2则为1分,小于1.2则为-1分;maxB-所有试验中丙烯酸最大出峰时间;Bi-丙烯酸出峰时间。

2.2.2 结果分析

(1)级差大的对结果影响大,级差小的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小。因此因素重要程度的顺序为:柱箱温度>气化温度>载气流速>进样量>检测温度。

(2)直接看,10号试验效果最好,其分析条件为:A3B3C2D3E3。算一算,可以得出其最好的分析条件为:A3B4C1D3E3。

(3)根据位级和作出各因素趋势图(见图3)。

从趋势图看出柱箱温度还有潜力可挖,因此选取更高的位级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其分离度为1.0,达不到分离效果。

(4)综合评定,“直接看”与“算一算”结果有差异,对这两组条件,再次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看的效果更好。因此确定的最佳条件为:A3B3C2D3E3。

此外柱箱温度的运行时间必须大于25 min,因此最终保留时间就必须大于5 min,为了在日常使用中能更好的运行,最终保留时间定为20 min,此中包含了一定的后运行时间。

2.3 运用所选出的分析条件,进行准确度试验

根据实际样品的组分和浓度'用色谱纯乙腈、丙烯腈、丙烯醛、丙烯酸等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样品,按照选定的色谱操作条件进行分析,分析数据(见表 4)。

从表4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丙烯酸的回收率在98%~102%,相对标准偏差在4%以内,因此这个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允许范围之内,证明此方法适合丙烯腈反应吸收液中丙烯酸含量的测定。

通过本次活动最终确认出的分析方法是气相色谱分析法,选用的色谱柱为HP-FFAP毛细管色谱柱,推荐的条件(见表5)。

表4 1#、2#标样中各组分的分析数据

表5 色谱条件表

表6 样品含有5 mg/kg丙烯酸的分析数据

3 分析方法的确认

3.1 检出下限的确认

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样品,在本试验所选定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分析,在检出信号大于2倍噪声的前提下,认为样品中物质的浓度大于5 mg/kg时,能够准确测量其结果(见表6),谱图(见图4)。

从表6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本方法完全可以满足丙烯酸含量不小于5 mg/kg的样品的测定。

3.2 生产运用

图4 检出下限测试图

表7 丙烯腈吸收液的分析结果

为了检验所选的分析条件,分别在3月14日,3月21日,4月18日和4月25日到丙烯腈装置进行采样,吸收40 L的反应气,对吸收液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见表 7)。

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运用所选的分析条件,完全能够测定出丙烯腈反应吸收液中丙烯酸的含量。

4 结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确定:分析方法为气相色谱分析法,选用的色谱柱为HP-FFAP毛细管色谱柱,推荐的条件(见表5)。

并通过生产中的运用,确认该分析方法可以良好的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准确的监测丙烯腈反应吸收液中丙烯酸含量。确保了装置的正常准确运行。最终结果整理为企业标准并上报,企业标准号为Q/SY LS1196-2009。纳入公司标准化管理。

猜你喜欢

丙烯腈样量丙烯酸
元素分析仪测定牧草样品适宜称样量的确定
页岩油气勘探中热解分析与总有机碳预测
化肥检验中称样量与检测结果的误差分析
测定水中丙烯腈检测分析方法的优化改进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诺沃梅尔开发用于制备丙烯酸的组合物
万华开发裂解丙烯酸重组分制丙烯酸催化剂
丙烯腈行业生产现状分析
2016年中国丙烯腈行业概况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阻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