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A大调夜曲》Op32.No2音乐分析
2018-09-19徐涛
徐 涛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肖邦(1810—1849)出生在华沙,父亲是位法国移民,肖邦自己后半生也是生活在法国巴黎。肖邦浪漫主义中早期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主要以钢琴作品为主,因此被誉为“钢琴诗人”。
一、曲式分析
《降A大调夜曲》Op32.No2是肖邦创作与1836—1837年间。是肖邦旅居法国时期的作品,属于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优秀作品。乐曲清澈、明净、旋律悠长典雅,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夜曲作品。全曲共76小节,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首部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中部是一个没有终止的一部曲式,再现部为完全再现。
图示如下:
1引子:开始的两小节引子是由琶音式的柱式和弦的织体构成,和声上形成一个变格进行,由此开始整首乐曲。
2首部:A段是一个方正性乐段,由四加四的两个乐句组成,并且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同头变尾。第一句的和声主要是由主调降A大调的属七和弦与主和弦支撑起整个乐句的框架,低音进行也是主、属交替的持续。在第一小节的中间穿插了一个重属导七和弦作为辅助和弦。第二句开始的第一小节与第一句相同,第二小节开始变化,和声上开始向六级离调形成了Ⅴ7/Ⅵ—Ⅵ—Ⅱ7/Ⅵ—Ⅴ7/Ⅵ—Ⅵ的和声进行,并且乐段结束最终形成了属七到主的完满终止。B段也是一个四加四的八小节方整性乐段,它与第一段的关系是对比的,这一点可以从和声上很好的体现出来,乐段一开始从主调的主、属进入随后向下属方向的二级离调形成了从二级属的二级七和弦到二级的属七再到二级的和声进行(Ⅱ34/Ⅴ—Ⅴ/Ⅱ—Ⅱ)。B段的第二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句,且为严格再现。在整个首部中,B乐段完满终止后,又B乐段又完整的重复了一遍,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一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3中部:中部由两个部分组成,两个部分不可分割互相连接在一起。C段是由四加八的长短结构组成,前四小节在f小调上发展,和声进行中第三小节的最后一拍到第四小节向三级离调,形成了三级上面降五音的重属3/4和弦到三级4/6和弦再到三级的属七最后到三级的和声进行,最终结束在f小调的属和弦上。后八小节是在前四小节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扩充了,在和声上面出现了多个不同调的属到主的和声进行。并且在最后一小节形成了连续的大小七和弦半音平行进行。C1段整体在升f小调上面发展,但是C1与C段发展材料与相同,结构也是相同,仅在调性上面不一样。
4再现部:再现部也是有A段加B段再重复一次B段构成,无论是曲式结构还是和声进行均与首部一样。但是重复的B段的再现句发展成为动力性的再现。
5尾声:尾声与引子完全重复,形成一种首尾呼应的布局。
二、调性布局
降A大调夜曲整体是一个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主部一直在主调降A大调上展开,并且穿插有和声大调。中部调性较为动荡,最开始是在主调的关系小调f小调上进入,随后出现了降D调、降C调和A大调,在紧接A大调之后进入了他的关系小调升f小调,在升f小调后面又出现了D大调、降D大调,最后结束与再现部主调降A大调的属七和弦之上。再现部与首部一样,完整的再现了首部的调性降A大调,这样也体现了复三部曲式结构在调性上的三部性特征。
三、平行和声
“平行和声”是指在和弦序进中,所以的声部都朝着相同的方向移动。该术语兼有“严格的平行”和“相似的平行”两种含义。平行和声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时期,以奥尔加农的音乐形式出现,随后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声部复调音乐中也有出现,这些都是最早期的简单形式的平行和声。平行和声的兴起应该说是在浪漫主义晚期的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中,但在他之前李斯特的作品中也有较多出现。这些我们都可以参考《平行和声的“历史”与“风格”的研究——以李斯特与德彪西的作品为例》这一文章中的实例。而在浪漫主义中早期的音乐家的作品中较少出现这样的和声进行。
四、结语
肖邦《降A大调夜曲》Op32.No2是一首非常值得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分析的作品,无论从他的欣赏的角度还是从演奏或分析的角度都是非常好的夜曲实例。可以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去了解更多肖邦音乐的内涵和创作技法,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肖邦以及他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