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益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

2018-09-18孙付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黄体酮

孙付霞

【摘 要】 目的:观察补肾益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胎汤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益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补肾益胎汤;黄体酮;血清孕酮;β-HCG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5-0123-02

早期先兆流产是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多发于妊娠6~12周,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但并未见任何妊娠物排出体外,并伴有腹痛、腰酸痛等症状。目前临床多采用孕激素及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类药物进行保胎治疗[1]。中医认为该病由肾虚、气血亏虚、血瘀等原因致使妊娠期损伤,胎元不固,进而出现“漏胎”。漏胎为先兆流产的早期较轻阶段,应及时进行早期保胎治疗,以保证胎儿安全[2]。笔者观察补肾益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产科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64±6.57)岁;停经时间30~60d,平均停经时间(42.38±6.37)d;流产1次18例,流产2次及以上35例。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7.96±6.34)岁;停经时间35~58d,平均停经时间(43.05±7.22)d;产1次19例,流产2次及以上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3]中早期先兆性流产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诊断标准,主症:阴道出血,或夹血块,色紫黯;腰酸痛;小腹疼痛有下坠感;次症:尿液增多、头晕耳鸣、舌质紫黯等。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孕周<12周;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生殖器肿瘤、子宫肌瘤、免疫异常等疾病者;②精神疾病,不具有认知能力者;③药敏试验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实施黄体酮治疗。黄体酮注射液(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916)20mg,20mg/次,肌肉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胎汤治疗,药用:熟地黄10g,白术12g,续断10g,桑寄生10g,黄芪20g,菟丝子10g,白芍10g,炙甘草6g。有绒毛下血肿无阴道出血者加白及3g,三七9g,有绒毛膜下血肿且阴道出血者加三七3g,白及9g。水煎服,1剂/d,2次/d,分早晚温服,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评价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及β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 -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1d及治疗后第1d空腹静脉血,使用电化学发光测定法测量孕酮及β-HCG水平。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0%以上,且阴道流血、腰酸痛及腹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显效:70%≤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0%,且阴道流血、腰酸痛及腹痛症状明显改善;有效:30%≤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且B超检查显示胚胎发育及子宫大小与正常孕周相比略小;无效: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且阴道流血增多,腰酸痛及腹痛症状未缓解反加重,B超检查显示胚胎发育及子宫大小与正常孕周不符[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对照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观察组因宫腔积血面积大出现积血量多现象,用药对症治疗在孕32周时宫腔内积血消失。

3 讨论

早期先兆流产因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有研究指出可能与患者自身内分泌失调、遗传、子宫畸形、感染等原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β-HCG是一种由人体胎盘绒毛组织合成的具有滋养细胞分泌作用的糖蛋白,可有效维持早期妊娠黄体生长,并刺激黄体分泌雌性激素的重要作用,其水平会与孕周呈正相关,因此当其水平降低多增加缓慢时易出现早期流产[6]。孕酮主要是由滋养细胞及黄体细胞分泌而来,在妊娠8周后,血清孕酮水平会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升高,而当其水平降低或分泌不足时,易引发早期先兆流产。

中医将先兆流产归属为“胎动不安”、“胎漏”范畴,认为肾为元气之根,肾虚则气无力行血,血性缓慢则致离经之血,冲任不固、胎元失养而发胎动不安、漏胎。因此肾为固胎之本,肾气旺则冲任固,故应以补肾安胎为首要治疗原则[7]。补肾益胎汤方中菟丝子补肾精益,平补阴阳,是补肾安胎首选药物;阿胶滋养阴血,可使充任血旺,血旺自能养胎;续断、桑寄生可补肾固精,保胎气强壮,其可有效抑制妊娠子宫平滑肌的自发收缩活动,降低其收缩张力及幅度;白术、黄芪熟地黄可健脾益气,育后天之本,具有助孕养胎、固胎元之功效;白芍可缓中止痛、养血柔肝;灸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益脾肾、固充本之功效。观察组治疗方法比单纯使用黄体酮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也可降低黄体酮使用量,降低长期用药对胎儿的不良影响[8]。

综上所述,补肾益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效提高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菊花.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6,44(4):82-84.

[2]何晓梦,赵小卫,吕娜.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患者前后血清中孕酮(P)和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表达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3):395-397.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3-260.

[5]陈培红,高彩霞.固肾安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41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3):351-352.

[6]姚春娣.益气补肾方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29-30.

[7]王文萍,党军.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软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60例[J].陕西中医,2016,37(11):1451-1452.

[8]胡芸,周元成.补肾益气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兆流产的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5):518-519,520.

(收稿日期:2018-01-22 编辑:邓佳丽)

猜你喜欢

黄体酮
黄体酮相关性硬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治疗中采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黄体酮受体对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呼吸性基本节律放电的调节作用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
妈富隆与安宫黄体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