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搜风除湿饮配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临证经验

2018-09-18张军斌张晓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火针

张军斌 张晓杰

【摘 要】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与风、湿、热、毒、气血瘀滞有关,临床应用搜风除湿饮加减配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可达到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搜风止痒的目的,疗效确切。

【关键词】 结节性痒疹;搜风除湿饮;火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5-0077-02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结节为主要皮损,并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四肢躯干的背面多见,顽固难治[1] 。中医称此病为“马疥”,“顽湿聚结”等,西医系统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麻醉药、抗麻风药等,局部治疗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其复方制剂外用、糖皮质激素封闭或皮损内注射,也可配合物理疗法,如液氮冷冻或二氧化碳激光,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时间药物治疗会产生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2]。笔者应用搜风除湿饮加减配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案例一则,以证其述。

1 病机认识

结节性痒疹,是因现代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致体内蕴湿,郁而化热,工作压力大,情志不畅,久郁不解,休息不规律,加之蚊虫叮咬,毒邪入侵,外感风邪,风、湿、热、毒互结,致使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形成结节而作痒。

2 治疗方法

搜风除湿饮由全蝎、皂角刺、白蒺藜、白鲜皮、苦参、威灵仙、黄柏、连翘、当归等组成。水煎服,取汁400mL,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日1剂。

火针治疗操作步骤:充分暴露皮损,皮损处以75%酒精消毒,消毒后点燃酒精灯,根据皮损大小选取师氏细火针(0.5mm×40mm),左手将灯移近针刺部位,右手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烧至通红发亮时迅速将针准确地刺入皮损中央,若皮损较大,可刺多针,每针间隔2mm左右,疾进疾出,刺针2~3mm左右,切忌太深恐伤经络,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防止出血。针刺当日勿沾水,保持干燥以防感染。

3 临证经验

搜风除湿饮方中全蝎善走窜,既能平息肝风,又能搜风活络,味辛有毒能以毒攻毒,消肿散结;皂角刺消肿托毒,杀虫止痒。中医认为“无风不作痒”,风邪与瘙痒密切相关,故配以白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止痒;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威灵仙辛散温通,善于走窜,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经活络;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黄柏、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燥湿;当归既善补血又善活血行滞止痛,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搜风止痒之功。若瘙痒甚者,可加地肤子等止痒;影响睡眠者,可加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等,若结节难消,可加入莪术、三棱等。

而火針作为中医特色疗法,既有针灸的作用,又有火的温热刺激作用,对风、寒、湿等具有独到的治疗作用。其治病机理在于借“火”之力刺激穴位或局部,具有祛风止痒、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扶正祛邪以及以热引热、行气散毒的作用。西医认为[3],火针的作用基于热效应能改善微循环的理论,热力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有利于炎症和代谢物吸收,可达到增强免疫力、消炎的作用,从而促进结节消退。

4 经典病例

李某,男,46岁,于2016年8月3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刻见:四肢褐色丘疹伴痒3年余,患者自诉四肢瘙痒,夜间严重,影响睡眠,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节性痒疹”,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沙度利胺片”等,外用“奥深”、“冰黄肤乐”等,配合液氮冷冻治疗,效一般,眠差,余可。查体:四肢可见较多绿豆大小褐色丘疹,质地坚硬,舌红苔黄,脉滑。药用:当归12g,全蝎9g,皂角刺15g,苦参15g,连翘21g,白蒺藜30g,威灵仙30g,白鲜皮30g,黄柏9g,苍术15g,土茯苓15g,玄参15g,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15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配合火针治疗。因患者身居外地,半月复诊1次,每次复诊行火针治疗。2016年8月17日一诊:用药后平妥,火针治疗处未见明显不适,皮损轻微消退,零星新发,眠差,余可。继服上方加酸枣仁15g。2016年8月31日二诊:皮损部分消退,无新发,睡眠改善,余可,继服一诊方。2016年9月14日三诊:皮损较前消退,未见新发,大便稀,3次/日,余可。继服二诊方加白术15g。2016年9月28日四诊:患者皮损基本变平,留有色素沉着,睡眠正常,无新发。停火针治疗,继服三诊方,7剂。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该患者四肢褐色丘疹,质地坚硬,伴剧烈痉挛,故归属于“马疥”范畴。饮食不节,外受风邪,加之病程日久,郁而化热作痒,舌脉俱为佐证,证属风湿热毒蕴结肌肤,故以搜风除湿饮为主方,因症状严重影响睡眠,加以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养血安神;病程日久恐耗阴,加以玄参清热滋阴;药性偏凉致损伤脾胃,致少量腹泻,加以白术健脾燥湿止泻。诸药共奏清热祛湿、祛风通络、养血安神之效,从而促进皮损消退。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293-1294.

[2]刘雄.结节性痒疹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96-297.

[3]聂巧峰.中医火针加中药熏蒸治疗结节性痒疹96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5):42-43.

(收稿日期:2018-01-05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火针
中药配合火针治疗复发性疖病验案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火针拔罐联合阳和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验案1则
基于“寒者热之”治则探析火针治疗白癜风的应用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浅谈火针练针法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