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40例临床观察
2018-09-18周花玲
周花玲
【摘 要】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结果:觀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所提高,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手肿胀程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靳三针;穴位注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9-0091-03
肩手综合征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根据其进展将其分为三期,包括急性期(Ⅰ期)、营养障碍期(Ⅱ期)、萎缩期(Ⅲ期)[1]。肩手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偏瘫侧肩运动受限和关节周围进行性疼痛,同时还多伴有手指、手背肿胀,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其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引起畸形手、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失去手功能[2]。本研究为观察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0岁,平均(53.41±5.87)岁;病程5d至2个月,平均(24.21±6.47)d;其中脑梗死32例,脑出血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7~68岁,平均(52.34±6.12)岁;病程7d至2个月,平均(25.74±6.14)d;脑梗死31例,脑出血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3] ①指间、掌指、腕关节触痛;②手部血管舒张和收缩功能改变;③腕部和手水肿;④肩部在活动或静止时疼痛;⑤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肌肉病、肩周炎等引起的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异常疼痛;⑥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者;②年龄<70岁;③符合肩手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①已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②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③有精神类、痴呆、障碍疾病导致无法表达者;④由感染、血管病变、外伤而导致的上肢肿胀者;⑤由丘脑病变、颈椎病、肩周炎引起肩痛者;⑥Ⅱ、Ⅲ期肩手综合征患者。
1.4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的脑卒中后内科治疗,包括控制血脂、血糖、血压,营养脑神经以及患侧肢体的康复训练等。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患者取卧位,将手臂及患肩暴露,取患侧腕骨、阳溪、外关、阳池、臑俞、肩髎、肩髃穴,垂直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然后肩部用TDP照射30 min,5次/周,周末休息,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给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①靳三针治疗:取患侧肩三针,即肩I针(肩峰下凹陷处)、肩II针(肩I针前方2寸)、肩III针(肩I针后方2寸),肩三针向远端斜刺,以肩关节酸胀为度。手三针(合谷、曲池、外关)直刺1~1.2寸,以酸胀得气为佳。针完后接电针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规格:G6805-2B,沪食药监械生产许2000501号),选择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 TDP 局部照射30 min,5次/周,周末休息,连续治疗1个月;②穴位注射:选择肩峰下滑囊处(肩I针处)、肩袖损伤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压痛点为注射点,用1.5 m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216,规格:5 mL:0.125 g)和3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安阳九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3059,规格:20 ml:0.4 g)混匀,注射上述穴位,1个月注射1次,共治疗2次。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4]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①临床疗效: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肌肉萎缩严重;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功能轻度受限,肌肉萎缩不明显;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无受限,无肌肉萎缩;②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FMA)评分评价,主要评价手、腕、肘、肩关节,得分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分子0~10分,得分越低实名疼痛度越低;④手肿胀程度:使用软尺测量手背周径,然后与正常手对比,若周径差<0.3 cm表示无肿胀,记0分;若周径差0.3~0.9cm表示轻度肿胀,记2分;若周径差1~1.5cm表示中度肿胀,记4分;若周径差>1.5cm表示严重肿胀,记6分。
1.6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TX-*3]±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对比 两组治疗前FMA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所提高,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肿胀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手肿胀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手肿胀程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肩手综合征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2.5%~74.1%,临床多认为发生该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脑卒中患者血管运动功能障碍、肢静脉回流障碍、神经源性炎症、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损伤等有关。肩手综合征可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三期,其中Ⅰ期主要表现为手水肿和肩痛,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Ⅱ期和Ⅲ期主要表现分别为肌肉营养障碍和肌肉萎缩,若患者进入Ⅱ期、Ⅲ期,将会发生肢体挛缩、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各种方法均很难治疗,因此肩手综合征最好在Ⅰ期治疗[5]。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属于中风病的范畴,其局部辨治归属“痹证-肩痹”范畴,该病的发生根于患侧阳气亏虚,而导致血瘀,使患肢体发凉,甚至麻木,久而久之就会使肢体萎软,经脉不通,而经脉不通就会引起患肢疼痛,所以对此治疗舒筋活络和温养经脉是关键,这也是针灸的着眼点。靳三针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在传统针刺上创新的一个针灸流派,其中肩峰下凹陷处为肩I针,肩I针向前旁开2寸为肩II针,向后旁开2寸为肩III针,取穴无需肩关节外展,较传统取穴更简便,更适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且其也具备通经活络和温通气血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选择了靳三针。三针合用,可共奏通经活络、祛风除湿之效果,有效消除水肿,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手三针包括合谷、曲池、外关,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手少阳阳维之会,“治手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手三阳经多气多血,针此三穴,具有行气活血,益气温阳,消肿止痛之功效[6]。本研究采用穴位注射,是根据肩三针穴位注射方案和我科治疗经验而选择的,为肩峰下滑囊处、肩袖损伤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压痛点,采用的药物是利多卡因和醋酸泼尼松龙,其中醋酸泼尼松龙具有抗炎等多种作用,而利多卡因则可进一步强化其作用,可更快速的消除局部炎性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VAS评分、手肿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上肢肿胀和疼痛,改善上肢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叶祥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综合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6):452-456.
[2]李辉,韩宝杰,李兰媛,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4(3):130-133.
[3]吴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7(2):51-55.
[4]何圣三,高世毅.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评定[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9):11-13.
[5]徐展琼,王澍欣,周昭辉.毫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5):753-755.
[6]麦璧连,黄志毅,张志斌.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17,49(11):107-109.
(收稿日期:2018-03-14 编辑: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