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炎I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研究

2018-09-18李京伟吴海滨陈玉琴康建媛谢伟昌黄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京伟 吴海滨 陈玉琴 康建媛 谢伟昌 黄彬

【摘 要】 目的:观察胃炎I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摩罗丹浓缩丸治疗,治疗组予胃炎I号方加减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胃镜下病变征象及胃黏膜组织病理等方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3.33%),治疗组胃镜下征象评分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改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I号方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不适表现、改善胃镜下病变征象分级及胃黏膜组织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理情况,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I号方;临床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1-0106-03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属消化科临床常见疑难病症之一,大多以胃脘部胀满或痛、消化不良、口苦、恶心、反酸、日渐消瘦乏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其发病原因尚欠明确,病情往往迁延难愈,且其预后转归与胃癌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现代医学多给予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胃酸、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等对症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大多欠佳[2-4]。故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学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诊治CAG相关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胃炎I号方是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黄彬教授临床治疗CAG常用方,且每每收效甚佳,本研究旨在系统整理报道笔者在跟师过程中运用该方加减治疗CAG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照研究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脾胃病科门诊、内镜中心及病区就诊的CAG患者60例,运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7.67±12.07)岁,病程6个月至30年,平均病程(5.2±6.5)年;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9.97±11.16) 岁,病程6个月至20年,平均病程(4.4±3.9)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2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诊断标准具体如下:①胃镜诊断依据:内镜下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呈黏膜颗粒状或结节样等表现;②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诊断依据:只要胃黏膜组织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CAG,无论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CAG胃镜及胃黏膜活检组织学诊断标准;②年龄18 岁~65 岁,性别不限;③受试者知情理解,并自愿签定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满足以下任意一条标准者即被排除:①合并其他消化疾病(如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胃息肉(未切除)、消化道肿物等)者;②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恶变等者;③有腹腔手术史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具有严重心肺、脑、肝肾、自身免疫及血液系统等类似重大疾病者;⑥凡虽符合纳入标准,但不能按规定服药,致无法进行临床疗效或安全性等判断者;⑦不愿接受研究措施或其他原因无法合作者。

1.5 治疗方案

1.5.1 对照组 予摩罗丹浓缩丸(主要成分为百合、茯苓、玄参等药物;规格:每16丸重1.84g,相当于生药材4.5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90013;生产厂家: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口服,16丸/次,3次/d。

1.5.2 治疗组 予胃炎I号方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黄芪15 g,党参片15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海螵蛸15 g,醋三棱10 g,蒲公英15 g,炙甘草5 g。临证加减:反酸、烧心较重者,加浙贝母15 g,瓦楞子20 g;嗳气较重者,加紫苏梗15 g,枳壳10 g;胸闷痛较重者,加丹参15 g,瓜蒌皮20 g;湿热较重者,加黄连10 g;失眠较重者,加夜交藤20 g,合欢皮20 g。上述药材均由医院中药房统一配送提供,日1剂,水煎至15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1.5.3 疗程 连续治疗12周。

1.6 观察指标

1.6.1 疗效性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在临床症状疗效、胃镜下病变征象及胃黏膜组织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理变化方面的情况。

1.6.2 疗效评价标准 ①临床症状疗效:参照2010 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的临床症状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具体判定标准[5]如下,治愈:胃脘部胀满或痛、消化不良、口苦、恶心、反酸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改善达95%以上;显效:上述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大于70%;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或体征好转大于30%;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好转或有加重趋势。②胃镜下病变征象分级量化标准:依据《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按胃镜病变征象之Ⅰ级、Ⅱ级、Ⅲ级,分别计1、2、3分,正常則计0分[6]。③胃黏膜组织病理分级量化标准:根据《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7],将病理情况按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分项记录,按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计1、2、3分,正常则计0分[7]。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胃镜下病变征象评分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自身治疗前后的胃镜下病变征象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组间在胃镜下病变征象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自身治疗前后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组间在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AG属慢性胃炎类型之一,主要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8]。该病病程较长,病情症状经常反复发作,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患者因伴肠上皮化生等胃癌危险因素而预后欠佳。其发病机制尚难以完全明确,主要认为其为多种因素相互综合作用之结果[9],与幽门螺杆菌感染[10]和自身免疫因素主要相关,但不排除胃黏膜损伤因子、十二指肠液反流、遗传及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11]。

本病大多以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呆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辨病当属于“胃痛”、“痞满”、“反酸”、“嘈杂”等多种疾病范畴[5]。因胃在生理上以和降为顺,在病理上因滞为病[12],故本病的发生多认为是由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及药物等诸多因素,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进而产生气滞、湿阻、食停、血瘀、寒凝、火郁等一系列的病理产物,诸郁阻滞于脾胃,进一步妨碍脾胃气机的升降;另因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往往引起胃络失养[5]。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因其病程较长,故临证多可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往往以脾气(阳)虚和胃阴虚为多见,标实主要表现为气滞、湿热及血瘀等,其中,脾虚、气滞为疾病的基本病机,血瘀屬于最重要的病理因素,为久病之重要病机,在胃黏膜组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发生发展乃至恶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5,13,14]。

黄彬教授在长期临床诊疗实践中研究发现CAG辨证多以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证为主,故审证求因、辨证施治,予益气健脾、理气活血等为治疗大法,选方用胃炎I号方加减。其中,药以平平淡淡的四君子汤(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为底方,加用黄芪,以期“平淡之中出神奇”,以达益气健脾,治虚之本,脾运得健,无以生湿化痰等诸郁阻滞气机,影响胃降;因“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和”,故对胃失和降患者,常予以紫苏梗、枳壳等理气降气,以通降胃气,恢复六腑之用;药用醋三棱、丹参等活血通络,以寄祛除瘀滞、畅通脉络、气血流通,胃络得到濡养,进而有助于改善CAG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组织病变;海螵蛸、浙贝母等取乌贝散之意,具清热化痰、制酸止痛之功[15];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可清除久病郁结内蕴之热毒,改善胃黏膜组织病变;夜交藤、合欢皮养心解郁安神,可助于改善患者睡眠,阳得以入阴,使其心情舒畅,脾胃得养,气血充足,脏腑自和[16]。总体来讲,该方药切合CAG病因病机,具有标本兼治、虚实共调之功,临床获效甚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疗效、胃镜下病变征象评分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等多个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两种治疗干预方法对CAG患者均具有相对肯定的临床疗效,均可在不同程度上缓解CAG患者临床不适表现、改善患者胃镜下病变征象及胃黏膜组织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理情况;然而,两组患者治疗组间比较结果进一步揭示,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胃镜下病变征象评分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等改变情况均较对照组为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充分证明了胃炎I号方相较于摩罗丹浓缩丸治疗CAG患者更能够明显缓解CAG患者临床不适表现、改善胃镜下病变征象分级及胃黏膜组织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情况,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孔岩君,李勇,李文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0):1982-198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

[3]李海文.胃萎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3-8.

[4]陈璐.健脾通络汤治疗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临床疗效观察[D]. 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15-18.

[5]张声生,李乾构,唐旭东,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8):749-753.

[6]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78.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8]Rugge M,Correa P,Dixon MF,etal.Gastric mucossal atrophy interobserver consistency using new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7):1249-1259.

[9]The Eurohepygast Study Group.Risk factors for atrophic chronic gastritis in a European population:results of the Eurohepygast study[J].Gut,2002,50(6):779-785.

[10]Uemura N,Okamoto S,Yamamoto S,et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J].N Engl JMed,2001,345(11):784-789.

[11]李琼,刘晏,吴坚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114-116.

[12]唐旭东.董建华通降论学术思想整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2):45-48.

[1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4.

[14]王爱云,单兆伟.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血论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5):290-291.

[15]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71-172.

[16]李京伟,刘凤斌.刘凤斌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9):1695-1696.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芩连白蒲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