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2018-09-18刘阳阳刘红

现代交际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刘阳阳 刘红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发挥了作用的同时,面临课程形同虚设、内容照本宣科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171-02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失家庭温暖、情感慰藉,其成长状况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未来的复兴大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坚持德育为先作为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之一,强调‘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形同虚设,受到轻视

虽然在农村学校的课程表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到“思想品德课”等类似名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到轻视,开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种轻视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老师方面,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他们认为与数学、语文、英语相比,思想政治课并不重要,或者简单易懂,不用花费太多时间讲授;二是学生方面,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无实际用途,或者易于把握,考前“突击”同样能取高分。因此,出现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开设不固定,只在有上级检查时开,开设间隔时间长、课程安排随意化、授课时间不保证,时间被其他科目压缩、挤占。

2.内容照本宣科,敷衍了事

由于农村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所限,教育资源未得到很好开发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模式较固定单一,多是“一个教师、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充分发挥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的作用,但是却将学生看作将知识照单全收的“容器”,不考虑他们的情感、思想,不去引导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是进行知识的硬性“灌输”。这样的课程讲授只是敷衍了事,应付教学计划和完成教学任务,至于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多大作用完全不加考虑。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因经济落后所限,教育理念仍旧是以成绩为主、以升学率为主导的陈旧理念,不管是家长、政府,还是老师,都习惯用成绩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衡量学生能力,用成绩把学生划三六九等、贴标签,认为学校的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副科可以被轻视。并且这种理念根深蒂固,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观。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像语文、数学等学科上,思品课程沦为摆设,并未发挥实际作用。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人类在长久以往的教育行动中,所积聚而得的弥足珍贵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装备之和。所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既有物质的内涵,又有精神的内涵,有着多样的类型,而不只是简单的教育经费投入。”[3]可以分为财力(资金)、人力(师资)、物力(硬件)。在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较发达的城市更是明显不足,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拨款虽已增长,但因为基础差,农村地区教育仍处于落后局面。优秀的师资多流向城市,农村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不合理,“新鲜血液”长期得不到补给。农村学校中的办学条件、信息化建设、现代化建设情况差,可供教师教学利用的资源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师能力不相匹配

农村小学的思品课老师多为兼任,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在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对课程的性质、理念、教育教学方法的把握上不到位,教材大多被误用,生活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调用。思品课更多地被上成了语文课、语言课,授课方式多采用讲授、灌输的方式,仅仅单调地、单向地向学生传授道德规范、道德常识,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记忆和背诵。这就导致了僵化、照本宣科的教育形式,所讲授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的实际需要得不到满足,也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成长的价值。

三、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国家的历史重任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道德素质的培养。“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习惯。”[5]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包括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我国早在20世纪末就提出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时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强调尊重、理解,全方位提升素质。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实际中要考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多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给予除学习外的心理上的人文关怀。

2.配备专职思政课程任课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实效性与任课教师的素质密不可分。然而,“并非所有经过固定学术课程训练并有熟悉教学技巧的教师都知道道德问题的本质,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和实施道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并非所有经过严格的教育、教学训练的甚至是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都是一个合格的道德教育、教学工作者。”[6]所以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相应地也要求教师具有实施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教育意识和特殊能力。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求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师资队伍,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首先,各地应根据学校规模、学生人数合理配置师资,保障学校各年级的思政课有专职教师担任,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再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搭建多个平台,为任课教师提供增加知识积累,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比如举办培训班,开展研讨会、交谈会,定期进行课程的调研、科研活动,举办教学技能大赛等。同时,也要求专职教师能够真正深入留守儿童生活,做留守儿童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

3.联合家庭形成教育互动机制

学校只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家庭教育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成长,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制约作用。”[7]学校需要联合家庭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同时搭建好家长和留守孩子的情感桥梁。学校应不定期更新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簿,保存好各位家长的联系方式,保证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并定期和家长就留守儿童的学业、生活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定期配合开展家长会,确保家长都及时得到通知,尽量出席,一方面,争取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密切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拨开留守的“迷雾”——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

[2]陆明玉,孙霞.现代教育学[M].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 173.

[3]贾康,郭文杰主编. 财政教育投入及其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29.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