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辅助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
2018-09-18张婷燕张海燕
张婷燕 张海燕
摘 要 本文运用二语习得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通过具体的实践与探索,归纳总结了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几点策略,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养成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提高汉语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微信 汉语学习 策略研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通讯信息工具,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没有个人电脑的情况下,都能拥有智能手机并使用微信。这为微信辅助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便利条件。
1 微信辅助语言教学的优势
(1)使用者操作熟练。目前微信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在预科学生群体中也已广泛普及。根据笔者所在的预科学院2017年6月进行的微信使用抽样调查显示,99.13%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使用微信,并且2017年以前就开始使用微信的人数达到87.83%,每天断断续续使用微信达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到65.22%。说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微信并不陌生,而且操作熟练。
(2)交流便捷成本低。即时通讯是微信的主要功能,在网络环境正常的情况下,各种信息能够秒到,也可以提高了信息交换的速度。随着免费Wi-Fi的普及和网络资费的降低,微信的交流成本优势显现,以前的短信交流与微信相比已不具竞争力。
(3)资源丰富获取方便。微信能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的文件,分享网站链接,使各种信息的交换更加便利,同时微信公众号作为固定推送的电子杂志,及时有效地为使用者提供目标信息,微信上有关汉语学习的公众号也大量云集,主要包括国内汉语教育、国际汉语教育及其他以学习汉语为中心的工作学习单位或纯学术研究的三大类。此外,其他非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公众号中也有大量的正能量的阅读内容,可适当选择供预科学生学习。微信朋友圈也会为使用者汇集符合个人需求的内容,也是预科学生汉语学习资料的来源。
(4)契合各种交流需求。微信既可以私信,也可以群聊;既可以像打電话一样进行语音沟通,也可以视频通话,还可以进行对话框式的可延时图文、语音、视频类信息交流,契合了用户不同深度和广度的交流需求。也为汉语学习提供了便利。
2 微信辅助汉语学习的策略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中缺乏语言练习环境,汉语学习一般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获得。同时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较弱,课下主动学习少,语言资源输入量小。在语言输出方面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出购物等必要的社会交际中应用汉语之外,他们更习惯选择母语经济地实现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汉语学习的输出渠道相对较少。因此,通过应用微信开辟第二课堂,辅助学生进行汉语学习,采用多种策略在网络上创造汉语学习的环境无疑是促进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突破口。
2.1 大量输入和强制输出的策略
克拉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输入假说”,他认为,输入假说是通过理解语言来学习语言的假说。克拉申将可理解性输入定义为“i+1”,“i”代表语言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1”指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他主张:语言学习者只有在大量接触略高于自身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时,语言习得才会实现。此外,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可理解性;趣味及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要有足够的输入量。
Swain的输出假设概括起来,即通过语言输出,口头或者书面的,语言习得可以产生。Swain 认为,语言习得仅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是不能实现的,还必须进行可理解性输出。可理解性输出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度,是语言习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之间的动态平衡。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是第一位的,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输出便是无源之水。输入要被学习者吸收内化之后,才能产生输出。同时通过输出,也可以看出输入是否被理解。
现在微信上可利用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的公众号越来越多,主要类别有:MHK训练、中小学语文学习、作文指导、国际汉语教育中的学习类公众号、新闻、听书等。在此类公众号中甄选合适的内容推荐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汉语水平和兴趣自行发送学习。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学习内容发到朋友圈里或保留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以便进行重复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与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匹配,同时将选择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大量的课堂以外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积累和巩固语言知识,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利用微信便捷交流的优势,实现在特定的公共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大量的语言输出。既可实现书写方式的输出,又可利用微信能够传送和存储视频和语音的功能,让学生大量地说汉语,实现说的方式的输出。老师应对学生的各种输出时应及时的回应和评价,形式包括打分、点评、让学生互评等。老师和学生自己可以就此发现在语言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反思和再学习,进而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表1,2,3)。
通过微信中的第二课堂学习的开辟,真正实现了学习在时空上的突破。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晚上休息前的时间段是学生在微信上沟通和提交语音视频作业的高峰期,而这段时间也是住宿学生最放逸和各种形式闲聊的时间。比如组织一次微信上的朗读比赛,最佳的时机是学生有较长假期的时间段,无论学生身在何处,只要在微信上把时间和程序安排好,效果反而比在学生在校时的效果好,因为这样不但进行了语言的实践与学习,而且让学生不在学校也一样感受到集体的强烈归属感(图1)。
2.2 分群管理的策略
微信上的汉语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微信群,由于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为避免刷屏和遗漏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指向性,可以设立专题学习群,比如阅读分享群、MHK训练群、词汇学习群、朗读群、班级小组群等,也可另设立综合性学习群,组合安排一些小型的学习内容,或进行临时性的学习活动。在群管理方面,首先要约法三章,如:只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只发布汉语学习相关内容,广告及其他不健康的文字、图片、音视频严禁出现;不得利用图片或其他方式随意刷屏;不得发红包。
2.3 全员参与合理分工的策略
在微信群中要完成如此多的学习内容,似乎老师的工作量超大,其实不然,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调动资源,恰当地分配任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微信群的维护中来,整个微信上的学习就会活起来。
在资源供给上,老师只要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把一些优质的汉语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的内容和时间点上发布学习资源即可,比如每日新闻,就让管理的这项学习内容的学生关注人民日报、冯部长之家这样的公众号并每天发布内容。此外,老师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分享相关文字和音视频、发布个人原创资料、发表学生优秀作品等。
任务的执行可采用小组轮值的方式,让小组长再做具体分配和检查落实。也可采用指定专人的方式。比如有位学生为自己发音不准而烦恼,老师就把每日发布新闻的任务安排给他:告诉他,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发音,每日听新闻上标准的普通话,然后模仿就会改善语音面貌,每天去为大家发布新闻的同时,自己也不会忘记去听,去学习发音。这位同学就这样一直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同时,自己也每天在听练中进步。
把微信学习的发布任务安排好后,老师只需要每天看关注微信群动态,适时予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建议老师采用语音输入方式进行交流,提高交流效率。
2.4 小組协作学习的策略
利用在微信上建立的学习小组,实现学生组内的互相督促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每日学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微信群提交的一些朗读、话题表述或书面的优秀作业,老师通过点评和给学生推荐即可完成优秀作业的展示。必要的学习任务,让完成的同学在组内接龙,没有完成的同学会很快跟上。在微群里经常接龙的任务有:每日听新闻、夜读或有声书,阅读短文,小组长检查完成的背诵、听写成绩、听写改错等等,按龙的方式可采用累加名字的方式,也可采用列名单打“1”或标注成绩的方式,或可采用完成后删名字的方式。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一个学习团队中,会每时每刻关注自己是否掉队,因为你一掉队,就会有其他的成员关注到你。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坚持每日完成第二课堂的学习任务。每日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此外,还可以在微信群内完成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分配。比如在学习《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这篇课文时,备课时老师设计了五项小组预习任务:
小组作业,以PPT形式提交,并在课堂上展示,展示时间2~3分钟。
(1)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
(2)介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
(3)简单介绍出版业的三次革命。
(4)介绍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史。
(5)介绍中国书籍装帧史。
老师只需要将学习任务发布到群里,各小组长就会根据自己或小组的兴趣快速认领,之后在组内进行完成作业的分工安排,并在课前将作业的课件上传。通过这种方式顺利地将一部分学习内容由老师课堂教授转化为学习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 微信汉语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必须科学把握微信学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是学生可理解的且略高于学生水平的内容,发布内容的要有节奏性,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二是更多的即时互动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面,灵活的沟通能力,过硬的各类软件应用能力;三是老师处于随时随地被呼叫的状态,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具备更大的耐心和更强的敬业精神;四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沉迷而损害身体健康。
总之,通过微信的汉语辅助教学,利用了微信使用黏着度高的特性,发挥了互联网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挖掘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拓宽了学生语言学习输入和输出的渠道,使课堂教学在以微信为载体的第二课堂中充分延展,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双向刺激,逐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付春平.微信公众号辅助国际汉语教学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12.